首页 > 环保节能

可降解塑料有望成化工发展新方向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0-08-19 18:01:03
热度:

可降解塑料有望成化工发展新方向  为解决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禁塑”行动正在多地展开。截至目前,近20个省份已发布地方版“禁塑令”,纷纷提出到今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

  为解决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禁塑”行动正在多地展开。截至目前,近20个省份已发布地方版“禁塑令”,纷纷提出到今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塑料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据测算,全球塑料消耗量仍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需求量将达7亿吨。一旦大面积禁塑,如何填补空缺?基于环境友好等特性,可降解塑料被视为重要替代,由此催生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可降解塑料也是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的新重点,可作为差异化路线推广。

  从“限塑”升级为源头“禁塑”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发布的《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去年累计产生废塑料6300万吨,总体回收利用率约为30%。剩余的去了哪里?该协会再生塑料分会会长王永刚表示,未能回收的部分主要通过填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置,另有7%左右被遗弃。

  “塑料品类复杂,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回收体系,可回收的东西基本都回收了。要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首先还是减量化,能不用的地方尽量少用或不用。”王永刚称。

  为实现减量,“限塑”行动不断升级。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到2025年,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7月,九部委又联合发布了《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8月中旬出台省级实施方案,确保如期完成目标。

  “早在1999年,我国就已推出‘限塑令’,走在了世界前列。今年首次发布‘禁塑令’,不仅要求禁止、限制使用对环境负担较大的塑料,还要加快推广可替代产品。”华安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刘万鹏表示,截至目前,河北、青海、山东等地已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海南更是提出“全省禁塑”。近20个省份相继发布“禁塑令”,可见执行力度之大。

  可降解材料替代优势明显

  除了应用端,“禁塑”行动也直接影响着上游产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庞广廉坦言,目前,我国约有13%以上的原油用来生产聚烯烃等塑料相关产品。到2025年,该比例将增至20%左右。“原油作为原料的功能性不断增加,未来更多石油将用于塑料生产。若缺乏科学引导,禁塑不但造成市场缺口,还将给石化行业带来巨大打击。”

  有无应对措施?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可降解塑料是重要的替代产品。“统计显示,约59%的白色污染来自包装和农膜塑料制品,这些一次性、难回收的塑料不适合再生利用。改用可降解材料,各项性能满足使用要求,使用后还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替代优势明显。”刘万鹏称。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张继明举例说,我国餐具、包装袋等一次性用品的市场空间,一年至少在千万吨级。此外,油气开采所用相关材料,市场潜力在5万-10万吨/年;工业品、电子产品等包装膜,年需求量可达百万吨规模。“在禁塑要求下,这些产品都需要新替代,可降解材料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

  张继明还称,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发展可降解材料也是化工产业的现实之需。尤其随着大炼化时代到来,部分石化、煤化工产品已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为避免同质化,拓展产品结构迫在眉睫。“目前,全世界可降解材料的产能不到100万吨,年产量在70万吨左右。其中我国占据一半,但规模普遍较小,现有项目在几万吨到十几万吨不等。加快大规模工业化示范,既能解决塑料可降解、可循环的世界难题,也可实现终端产品的差异化、高端化。”

  成本偏高、利用率低等问题待解

  “禁塑”带来的市场机遇引发了多方关注。据太平洋证券研究所测算,随着快递、外卖等业务快速发展,我国塑料需求持续增长。假设其中10%实现替代,一年即新增90万吨以上的可降解塑料。随着环保理念的提升及规模化生产、成本下降,可降解塑料未来成长空间将在10倍以上。

  刘万鹏也称,根据各地“禁塑”时间表,到2030年,我国可降解塑料消费量有望达到428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855亿元。“据统计,已有36家公司在建或拟建可降解塑料项目,达到现有产能的7倍。未来5年主要是政策拉动的卖方市场,可形成规模近千亿元的市场。”

  张继明透露,国家能源集团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并取得了土壤、海水环境国际降解性能认证。目前,上海百吨级小试项目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包头千吨级中试装置已打通全流程得到合格产品。“可降解塑料尚处于发展阶段,仅靠单个产品不能包打天下。建议加快相关材料的研发及工程化,形成性能互补的可降解材料产品体系。”

  另有专家指出,可降解塑料前景广阔,但平均售价仍是传统塑料的1.5-4倍,加上生产工艺复杂、要求较高,目前开工率偏低,现有产能利用率仅在30%左右。

  对此,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材料化工处副处长李岩表示,基于一系列政策激励,可降解材料将成为“十四五”化工产业的新方向。但目前,国内市场尚未打开,70%以上的产品或制品出口海外。与传统石油基塑料相比,可降解塑料还存在成本偏高、性能较差、依赖政策等不足,国内应用“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亟待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