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冲刺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年”
冲刺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年” 生态环境部日前晒出2019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2019-2020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2020年1月-3月全国环境空气质
生态环境部日前晒出2019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2019-2020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2020年1月-3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等多张“成绩单”。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数据表明:空气质量稳步改善,蓝天越来越多了。
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15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46.6%;全国优良天数比率8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1.7%,重污染天气影响减轻。“十三五”规划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中,7项已提前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预计今年能够如期完成。在此基础上,2020年要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
日均空气质量首次实现全面达标
由于PM2.5浓度易升高、重污染天气频发,秋冬季是全年最受关注的时段。黄润秋指出,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稳步改善的基础上,秋冬季仍有波动。例如,北京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12.5%,但秋冬季大气污染仍然较重。特别是2019年1-2月,主要受污染物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同比分别上升24.1%、26.6%,导致全年改善压力加大。
随着治污手段越来越严,上述状况正在缓解。最新统计显示,2019年10月-2020年3月,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39%。这意味着,三大重点区域均超额完成PM2.5平均浓度降幅、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利好趋势在今年1-3月得以延续。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8%;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3.5%,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120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同比增加24个。较去年同期,三项主要指标均有所改善。值得一提的是,4月22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日均空气质量全面达标,自2013年以来首次取得历史性突破。
“回想2013年初,多地空气质量指数爆表,北京部分监测站点PM2.5小时浓度甚至超过800微克/立方米。到了2019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已降至42微克/立方米的历史低值,重污染天数仅4天,相比2016年减少近90%。”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相关专家予以肯定,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多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却实现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总体明显改善。
煤烟型污染、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
尽管总体向好,但部分城市的“个体表现”仍不尽如人意。
以三大重点区域覆盖的80个城市为例,2019-2020年秋冬季,有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未能达标,5个城市未实现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其中,山西运城市是唯一一个PM2.5平均浓度降幅与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均未完成的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增加1.2%,重污染天气数由2018-2019年秋冬季的21天上升到23天。此外,今年1-3月,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后20个城市仍集中在晋冀鲁豫陕等地,而内蒙古包头市首次垫底。
究其原因,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认为,除了先天气象条件不利,煤烟型污染是主要因素。“运城是汾渭平原城市之一,长期被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困扰。焦化、钢铁、煤化工等耗煤企业众多,导致产业结构偏重。作为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包头的污染源排放强度同样不低,且采暖季各项污染物指标均高于非取暖季,说明燃煤取暖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
彭应登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业生产强度降低、机动车出行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污染排放下降,但这并非治污的“常态化”,结构性问题并未消除。尤其对排名靠后的城市,用能问题依然突出。“目前只有北京基本摆脱燃煤污染,率先进入治污第二阶段。从PM2.5源来看,燃煤对北京大气污染的贡献已不到3%。但在其他重点区域,生产、生活用能仍是影响空气质量的关键。”
另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研究数据,“2+26”城市煤炭消耗量约7亿吨,占能源总消耗量的近70%;焦炭产量9000多万吨,单位国土面积焦炭产量是全国平均的7.3倍;石油炼化能力约占全国的17%,单位国土面积炼化能力是全国平均的6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排放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持续推进能源、产业、交通结构调整、强化工业污染综合防治,仍是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主攻方向。”
治理重点由末端走向源头
“大气污染是长年积累所致,治理没有特效药。甚至在部分地区,没有一二十年的努力,结构性问题无法发生根本转变。”彭应登进一步称,现阶段治理重点应由末端走向源头,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基础上,提升清洁化水平,从源头实现精细化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强度。
正值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由末端走向源头治理,也是多位专家给出的冲刺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指出,过去5年,我国PM2.5平均浓度降幅超过30%,其中“尾部治理”的动作最多、贡献最大,贡献位列二、三位的分别是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在此基础上,末端剩余空间相对有限,要继续实现深层治理就不得不‘动结构’。”
贺克斌举例,对于治理难度较大的“散乱污”企业而言,通过关停取缔、限期整改等手段,虽可减少污染物排放,但存在反弹可能。为防止企业偷偷排放,主管部门需要配套一系列监管措施。“能源结构一旦调整,企业用能就不可逆转,排放状况随之发生转变,从源头抑制偷排行为才是根本。”
记者了解到,河北、山西等重点区域已陆续出台新一轮方案,其中不乏多项源头治理措施。“在结构减排方面,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施产能置换、煤炭替代和污染物排放量倍量削减。推进粗钢、焦化、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化解工作。加快重点工业炉窑实施一批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替代,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谢文勇介绍。
彭应登还提醒,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发力点应各有侧重,目标也要进一步细化,把冲刺压力传输到乡镇等“最后一公里”,不只停留在市一级。“对于改善明显的地区,相应提出更高要求。排名靠后地区可适当加码,形成治污的压力与动力。若不能迎头赶上,越到后期越难完成任务。”
上一篇:新《固废法》9月1日起施行
-
邹城市人民医院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2024-08-19
-
疫情当前,他们是无棣县信阳镇最美的“城市黄玫瑰”2024-08-19
-
(聚焦疫情防控)云南加大向重点城市蔬菜供应力度2024-08-19
-
防疫情 我的城市日记:生活在厦门,是什么给了我安全感?2024-08-19
-
人民日报海外版: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2024-08-19
-
“如果不能置身事外,就让我们选择坚守”——疫情下的城市服务者2024-08-19
-
全球看武汉|香港反思SARS:高密度城市如何提升通风环境2024-08-19
-
广东发布城市运行地铁轨道交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指引2024-08-19
-
广东发布城市社区和乡镇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指引2024-08-19
-
城市史话|黄冈、苏轼与瘟疫2024-08-19
-
疫情危机中不被看见的人们:武汉周边城市百姓的自救行动2024-08-19
-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控疫情,我市城市区公交今日起停运!2024-08-19
-
@济南人 发热等肺炎问题,可登录爱城市网APP在线问医生2024-08-19
-
抗击疫情 黄石市全力保障城市供水命脉2024-08-19
-
聊城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