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保护三江源 青海拉起生态气象监测服务“大网”
保护三江源 青海拉起生态气象监测服务“大网”环境监测网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以来,植被生态质量趋好,固碳释氧量增加,黄河源湖泊面积增大,水源涵养能力提升。”4月28日,三
环境监测网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以来,植被生态质量趋好,固碳释氧量增加,黄河源湖泊面积增大,水源涵养能力提升。”4月28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青海省气象局首次联合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气象公报(2019年)》,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气象交出亮眼“成绩单”。
三江源国家公园由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组成,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保护好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意义重大。
生态气象作为影响生态系统和大气环境最活跃、最直接的因子,与高寒生态系统演变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又密切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一直以来是科学界普遍关注和着力探究的重大科学问题。近年来,青海省全面构建的生态气象监测服务“大网”,令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彰显。
呵护“母亲河”黄河源湖泊面积不断增大
“国家公园成立后,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了、湖水面积不断增大、生态环境变好了,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丽。”家园的变化,让三江源牧民才让达杰感慨良多。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期间强调“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由此拉开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全面构建生态监测体系大幕。
据悉,自2003年以来,青海省气象局逐步开展了草地、湖泊、湿地、土地荒漠化等生态要素观测,为生态安全与气候安全提供全链条保障服务。
据青海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李富刚介绍,为更好的做好生态气象保障服务,青海省气象局于2018年成立了青海省生态气象中心及三江源生态气象分中心、祁连山生态气象分中心、黄河源生态气象分中心。此举旨在利用气象部门生态气象地面监测、卫星遥感监测优势,系统开展国家公园生态气象监测评估,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决策支撑。同时,利用长期积累的大量气候系统观测数据,为提高防御极端天气等气候灾害的综合能力、生态气象监测评估能力和推进气候资源保护利用奠定基础。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周秉荣说:“自1961年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日照时数减少,趋暖趋湿。而2019年的监测显示,三江源国家公园积雪面积增加3.4倍、积雪日数整体偏多,平均偏多18天;植被生态质量趋好,固碳释氧量增加,黄河源湖泊面积增大,水源涵养能力提升。”
多措并举全面构建三江源生态监测体系
青海省在构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体系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为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和服务青海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经济小省的青海,承担着维系中华水塔永续的大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实践的重要任务。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监测信息中心主任曹军认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工作,需要与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的有关法规相衔接;还需要与省级各专业机构建立分工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由此形成分工明确又相互补充,兼容互补又各占其位,统一权威又开放共享的良好格局。针对生态环境状况、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灾害防控、资源环境承载力等主要监测内容,构建反映生态变化、人类活动和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
他说:“要依托青海省在三江源地区开展的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和生态环境监测项目,在环保、气象、草地、森林、湿地、沙化土地、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等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础上,整合优化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站点布局。”
曹军强调,相关部门要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快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整体建设,构建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和自然资源管理应用服务体系。综合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为完成体制试点任务和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做好科技支撑。
-
生态环境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环境质量安全 防止疫情次生灾害2024-08-19
-
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如何做?生态环境部这样要求2024-08-19
-
蒙古国中华总商会捐款捐物支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24-08-19
-
生态环境部:将疫情防治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实行分类分流管理2024-08-19
-
河北稳步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统一标准2020-04-29
-
2020年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清单2020-04-29
-
2593万元 益清环保中标黄骅镇新石碑河生态修复及河流治理项目2020-04-29
-
推进生态扶贫 探索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20-04-29
-
2948万!北京市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建设项目招标公告2020-04-29
-
嵊州市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显成效2020-04-29
-
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出台环评审批“正面清单”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2020-04-28
-
浙江绍兴探路“无废城市” 大坞岙垃圾填埋场启动生态修复2020-04-28
-
循环经济造就“绿色旅游工厂”——邯郸金隅太行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累计投入3亿元治理生态环境2020-04-28
-
海口迈雅河区域生态修复加紧施工2020-04-28
-
聚焦水环境质量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2020年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