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科普帖|一文了解医疗废物处理行业 附全国部分省市疫情医废处置情况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0-02-22 09:02:39
热度:

科普帖|一文了解医疗废物处理行业 附全国部分省市疫情医废处置情况固废网讯:自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级环保及其他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疫情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等各项环境监管工作,全力

固废网讯:自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级环保及其他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疫情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等各项环境监管工作,全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撑保障。之前小编给大家汇总了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发布的关于医疗废物的部分政策标准、技术指南、工作通知等文件——详见文章:《盘点|疫情期间 我国医疗废物相关工作通知、技术指南等文件汇总

今天,小编根据公开数据和相关新闻报道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医疗废物处理的科普帖,一起来看看:

一、什么是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可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五类。医疗废物中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医废对环境造成重大威胁。因此,国务院于2003年6月16日颁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废弃物处理产业链上端主要是医院产生的医疗废弃物,中游包括设备提供商和工程承包商。下游需求方主要为运营商,我国主要是通过建设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来就近完成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二、医疗废物处理行业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医疗废物处置行业发展经过4个阶段:

起步阶段(90年代以前)、自行处置阶段(90年代)、纳入危废阶段(1998年医废被纳入危废)、正规处置阶段(2003年开始)

QQ截图20200221162435.png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对医疗废物处置和监管进行了明确规定。2003年“非典”爆发,我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不足的短板充分暴露。国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管控医疗废物的法规和规划,各地加紧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各省(区、市)共颁发407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用于处置医疗废物(383份为单独处置医疗废物设施,24份为同时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设施)。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测算,2018年全国医疗废物产生量为168万吨,2014-2018年复合增速近5%,行业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其中200个大、中城市医疗废物产生量81.7万吨,处置量81.6万吨,大部分大中城市的医疗废物都得到了及时妥善处置。

近年来,我国医疗废物处置量不断增长,2018年处置量达98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大、中城市医废处置量占据全国大部分份额,2018年大中城市已废处理量为81.6万吨,同比增长4.7%,且2014-2018年处置率近100%。

三、医疗废物处置技术路线

我国医疗危废处理方法包括焚烧和非焚烧2大类,其中,

焚烧类:包括焚烧炉(炉排炉、回转窑、流化床、热解式)、等离子体、电弧炉处理;

非焚烧类:包括高压蒸汽、化学处理、微波处理和卫生填埋。

目前,“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资源化”是医废处置工艺所需坚持的4大原则,其中最为重视的环节是“无害化、稳定化”。目前,医废处置主流方向是以焚烧等热破坏技术。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纯焚烧的方式占据比例最大达47%。从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来看,热解焚烧相对于其他两种(高温蒸汽灭菌、微波处理)的选择区间较大,热解焚烧的建设成本在1232-4302(万元/(吨/日)),单位建造投资约120-380万元。焚烧和高温蒸汽处理是目前处置医疗废物的主要技术路线。

由于热解焚烧法烟气量小等工艺特性,2003年“非典”之后,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批准建设医疗废物处置设施300个,普遍采用热解焚烧法。

然而通过资料梳理发现,为避免焚烧处置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明确提到,国家鼓励采取非焚烧技术路线处置医疗废物。可见,市场选择的技术路线与国家推广的非焚烧技术路线是相背离的。

国家鼓励的高温灭菌处置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消耗能源少、污染排放低等优点。但是并未出台相关的规范和技术指导意见,因缺乏参考,业内普遍回避发展这条技术路线。目前,国内市场普遍选择以焚烧为主的技术路线。但是不论采用何种焚烧技术,其烟气排放、二恶英以及焚解后填埋的二次污染仍无法有效解决,再加上其操作复杂、环保投入大(如配置国标焚烧尾气在线监测装置就需要投资100万元左右),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废物处理需求。不论是焚烧还是蒸煮技术所需的设备,目前这块的成套设备生产商不多,大多集中在广东地区,且要价不菲。

四、医废处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国内部分省市对医疗废物实行区域化集中处理还是作了大量探索工作,经过近十年的飞速发展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整个医疗废物处理行业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行业整体市场集中度不高,企业活跃度较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国内医疗垃圾处置业市场潜力持续上升。但实际上,中国医疗废物处置业发展一波三折,目前的河南天辰环保、金州环境、北控环保以及北京金州安洁等公司处置规模相对较大,但即使是最大的运营商所占份额也不足5%,时至今日行业领跑者仍不清晰。

但是从下图分析来看,由于我国并未普遍在医疗废物处理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地方市场往往普遍存在垄断和收费过高等现象,这导致了部分省市项目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本地运营商的项目集中度相对较高。如处理规模最高的省份是广东,达到190吨/日(截至2014年底),运营商主要包括深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东莞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佛山市医疗废物处置中、中山市医疗废物焚烧厂等。

2、技术路线方向不明朗

自从2003 年颁布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至今,我国针对医疗废物处置的技术路线始终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相关政策的匮乏直接导致了前10年间我国医疗垃圾处置的技术路线选择多样化,广泛运用的两种处理方式是高温蒸煮(高压)灭菌和焚烧处置,而热解焚烧法,更是由于其烟气产生量小等工艺特性,已普遍被国内市场采用。

然而通过资料梳理发现,在最新的《十二五危险废物防治规划》中明提到了,国家鼓励采取非焚烧的技术路线处置医疗废物。可见,市场选择的主流技术路线是与国家推广的非焚烧技术路线相背离的。另外,国家虽然鼓励医疗废物高温灭菌处置技术,却至今尚未出台相关规范,这也导致了业内对相关技术路线难以抉择,对于未来的发展缺乏明确的、可遵循的目标。

3、项目投资成本过高

目前国内市场普遍选择以焚烧为主的技术路线。焚烧路线包括回转窑焚烧炉技术和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热解焚烧技术,其中前者处置效果最好,但处置费用较高;后者具备处置效果好和处置成本低等特点,但是由于尾气系统负荷频繁变化,导致了间歇性污染发生率增加。此外,焚烧设施普遍价格昂贵,如配置国家标准要求的焚烧尾气在线监测装置就需要100万元左右的投资。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在可调研的167座医疗垃圾处置设施中发现,处理规模为1吨-5吨/日的投资成本最高,达到330.16万元/吨;其次为10吨-20吨/日,投资成本为310.1万元/吨;50吨/日以上处理规模的投资成本最低,为204.66万元/吨。已建医疗废物处理厂的平均投资成本约为270万元/吨。这是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平均投资成本的5倍,是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的平均投资成本的6.5倍,而且,医疗垃圾处置过程中并无可利用的副产品收入来源,导致实际成本较高。可见国内医疗垃圾投资成本高也是行业热度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4、行业监管乏力,医废安全存漏洞

此外,长久以来我国由于相关政策法规的欠缺,以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在医疗垃圾的管理和收集处置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漏洞:如医疗垃圾流入生活垃圾的现象严重;黑作坊回收利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再加工盈利等,这些现象无一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卫生安全。

五、疫情下的医疗废物处理现状

疫情之下,医疗废物处置压力凸显,疫情严重城市产生的医废将给现有接近满产的医废处置系统带来一定压力。

以武汉、黄冈、孝感为例:三地各有一个医废处置中心,处置产能分别为50/10/5吨/天,日常接近满负荷运行状态。截止到2020年2月8日22:45,武汉、黄冈、孝感分别有13603、2313、2041人确诊,保守估计确诊的住院患者每人每天产生0.5kg医疗废物,则武汉、黄冈、孝感目前每日将新增6.5/1.1/1吨医疗废物,加之大量的疑似病例门诊量,疫情重灾区城市的医疗废物处置需求将较明显的增长,给当地现有处置系统带来一定压力。火神山医院医废处置系统(4吨/日)将缓解武汉的新增医废处置压力,满足近3000个病人床位的医疗废物处理需求。

医疗废物数量大幅增长,全国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对医废处置重视程度空间,以满足当前的处理处置需求。据相关报道,湖北省具备的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已由180吨/天提高到373.3吨/天;武汉市由50吨/天提高到100.5吨/天,处置能力较疫情发生前翻了一番。而在疫情重区,例如湖北省襄阳市,其生态环境系统建立起了信息联络机制,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置情况每日上报。全市14家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全部医疗废物做到“日产日清”,其他医疗单位医疗废物做到48小时安全处置。另外,据相关数据显示,黑龙江省13个市(地)运行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17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133.5吨/天;山西省11个城市正常运行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15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129.8吨/天。

目前,总体而言,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58个地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运行平稳,医疗废物,尤其是涉疫情医疗废物,基本实现了“日产日清”。

从全国来看:2月11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5435吨/天,比疫情发生前增加532吨/天;全国共收集医疗废物2661吨,其中涉疫情医疗废物489吨,占全国医疗废物收集量的18.4%;当日集中处置2641吨,平均运行负荷率为48.6%。

从湖北省来看:2月11日,全省医疗废物实际投运处置能力为317.5吨/天,比疫情发生前增加137.5吨/天,此外,还有55.8吨/天的应急处置能力可随时启用;全省共收集医疗废物187吨,其中涉疫情医疗废物125吨,占全省医疗废物收集量的67%;当日集中处置196吨,平均负荷率为62%。

从武汉市来看:2月11日,全市医疗废物实际处置能力为100.5吨/天,比疫情发生前增加50.5吨/天;全市共收集医疗废物47吨,全部按涉疫情医疗废物处置;当日集中处置57吨(含库存10吨),平均负荷率为57%;库存已全部处置完毕。自1月20日以来,全市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123.8吨。

以下为部分城市医疗废物处理情况(整理自新闻报道):

1.荆州市医废处置实现日产日清无库存 累计收集处置医疗废物三百余吨

为抗击疫情,荆州市明确对定点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做到当天收集、当天处置,防止发生次生环境事件。为满足医疗废物处置需要,市生态环境局及时启动协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急预案,在原有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16 吨/日基础上,新增 2 个应急处置企业监利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16 吨/日、湖北省天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 10 吨/日,对医废处置能力统筹调度。自实施调度以来,1 月 23 日至 2 月 19 日,全市累计收集医疗废物 304.8162 吨,日产日清无库存。

2.广东: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足够 日收日清 已累计处置7805吨

广东医疗废物日处置能力达427.7吨。疫情防控期间,全省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继续提升,目前已经达到427.7吨/天。同时,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都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应急处置设施,有350吨/天的应急处置能力随时可投入使用,“可以完全满足处置需求。”据统计,从1月20日至2月19日,全省有3.66万人次参与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工作,累计处置医疗废物7805.751吨,医疗废物全部得到及时、有序、安全处理处置,其中涉疫医疗废物做到日收日清。

3.宿州市累计收集医疗废物149.533吨

疫情发生以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处置量平均为每天5吨,运行平均负荷为100%,全市累计收集医疗废物149.533吨,累计集中处置130.211吨,启用应急处置措施,由淮北市龙铁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协同处置19.322吨,做到医疗废物全部收集、安全处置。

4.四川破解医疗废物处置难题 累计处理医废近三千吨

1月20日以来,全省累计处理医疗废物2894.44吨,其中涉疫情医疗废物116.03吨、社会源废弃口罩38.97吨,运行负荷率低于50%,处理能力充足。

5.广西桂林累计处置医疗废物274.065吨 确保日产日清

1月20日-2月10日,市生态环境局各科室、综合执法支队及各派出机构对全市各医院、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等进行现场检查、监测和指导达188家次600余人次,向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上报处置信息19期,累计实际处置医疗废物量为274.065吨,医废处置中心处置设施高效正常运行,实现了“日产日清”,防止二次污染和疫情扩散。

6.疫情期间 安徽省累计集中处置医疗废物1665吨

自1月24日至2月10日,全省16个市17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累计收集医疗废物1629吨,累计集中处置1665吨。

7.沈阳疫情医疗废物累计处置量2116.34公斤 确保医疗废物100%无害化处置

沈阳市生态环境系统自1月22日至2月1日,共出动车辆255台次,检查人员702人次,检查医疗单位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685家次。目前来看,沈阳市医疗废物累计收运量190.13吨,处置190.13吨;其中,涉及疫情医疗废物累计收运量2116.34公斤,累计处置量2116.34公斤,确保医疗废物100%无害化安全处置。

8.陕西省累计安全处置医疗废物989.43吨

2月5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传来消息,1月20日至2月3日,陕西全省累计安全处置医疗废物989.43吨,其中各定点医疗机构产生的所有疫情医疗废物做到当日收集、当日转运、当日处置,共计41.06吨。

9.青岛累计安全处置医疗废物419吨

1月20日至2月5日,全市累计安全处置医疗废物419.18吨,其中肺炎疫情诊疗的医疗废物全部实现日产日清,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644人次,检查医疗机构和医废处置单位482家次。目前,全市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工作平稳有序。

10.内蒙古自治区累计安全处置医疗废物468余吨

1月20日至2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正常运行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28个, 累计安全处置医疗废物468.950吨。

医疗废物处置点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废物环境管理的主战场,内蒙古生态环境厅压实主体责任,完善防控措施,严防第二次传播。2月2日当天,全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为114.16吨/天,实际收集量为33.747吨,集中处置量为30.805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运行负荷率为26.98%;其他方式应急处置医疗废物量为2.977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