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细节定胜负!上海社区抗疫十个小故事,可能就在你身边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4-08-19 23:35:26
热度:

细节定胜负!上海社区抗疫十个小故事,可能就在你身边上海这样一座2400万以上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场”不仅在医院、在道口、更在社区。疑似感染者如何及时发现,

上海这样一座2400万以上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场”不仅在医院、在道口、更在社区。
疑似感染者如何及时发现,居家隔离者如何服务尽心,周边居民疑虑如何化解、特殊时期垃圾如何分类……社区抗疫,对于以精细化治理著称的上海来说,是一道必答题,考验着上海的基层治理能力和基层党建水平。
唯有细节方能决定成败,唯有用心方能破解难题。连日来,上海的街道、居委干部用他们的细心、耐心、恒心,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居委干部张贴海报,加强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和有关政策措施解读。
社区防控:不走完不放心,不关照不安心
江跃中/文
已经记不清这是当天跑的第几层楼了,昨天,在楼栋门前的小花园里,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桂杨园党总支书记陈健脱下口罩,深吸了口气,赶紧又戴上,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各种措施可马虎不得。
“李阿姨在家吗?”爬到6楼,陈健敲开一户居民家门。“阿姨好,最近家里有没有外地来沪的人呐?家里有没有人生病的呢?如果有外地来沪人员要向居委会报备下哦……”又一次复述了一遍需要和居民沟通解释的内容,陈健做好登记,接着又去敲隔壁住户。
小年夜开始,桂杨园居委会就开始了每天上午9时至晚上9时全员上岗的工作模式。疫情就是集结号,每个社工分块包干,进行全方位排摸梳理,上门走访电话随访,做到不漏一户,全覆盖不分地域无死角。陈健说,桂杨有2000多户居民,分摊到每个社工需要排摸近330户。说话间,社工小曹打来电话:前期排摸的一名湖北来沪的新上海人,刚开车从湖北回到上海桂杨园的家中,第一时间主动打电话到居委会进行了报备。
陈健赶回居委会,立即上报街道,请求对住户楼栋消毒处置,并进行居家医学观察。接着又和这户居民电话联系,询问健康状况,生活上有无不便之处,是否需要安排送食品和日用品等。陈健说,返沪居民进行居家医学观察是防疫的需要,虽然不能直接接触,但社区关怀要更直接,要做好贴心人,每天电话随访,守望相助共度难关。
在居委会休整时,陈健喝了口茶,吃了两个茶叶蛋。鸡蛋是社区热心居民送来的。“他们看我们辛苦,特意送来慰问。婉拒了多次,但居民坚持,也不想辜负他们的一片心意。吃完出门继续跑,今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呢,要赶在晚上9时下班前跑完,不走完我不放心、不关照我不安心。”
警社联动:妻子上门遇阻,增援竟是丈夫
叶晓雯 郭文才/文
“老张在吗?我是地段医院的小严,开下门量个体温。”“老张,开开门嘞!”
1月28日上午9时,宝山区盛桥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护士严艳前往老张家量体温,没想到吃了“闭门羹”,几次敲门都不理会,只是从隔着门坚持说“一切正常”。这可把严艳急坏了:会不会出现“状况”?老张作为从重点地区返沪的居家医学观察对象,前几次可都是很配合的。
僵持了几分钟,严艳无奈寻求“支援”,她打电话联系了派出所,通过医警联动机制请民警帮忙。没几分钟,戴着口罩的民警就赶到了小区。乍一看,严艳觉得这个民警这么眼熟,走近一瞧,忍不住笑了,没想到民警“外援”竟是自己的丈夫沈骁伟。原来,几天前拉响疫情警报后,沈骁伟吃住都在派出所,3天没有回过家了,没想到夫妻俩会在共同抗疫的工作中相遇。
老张见有警察敲门,态度好了很多,立马配合量体温,还不停表示歉意。原来,他想大过年的自己在家每3小时就量一次,都正常,也没有外出,没必要给社区的同志添麻烦了,却没想到这个护士这么“较真”。警察上门,也惊动了隔壁的邻居。当老张得知到自己家来的民警和护士是夫妇,已经有几天没见面了时,感到抱歉又感动,承诺居家医学观察期间一定坚决落实规定,让社区放心。沈骁伟不失时机地讲解了一些规定,严艳则介绍了一些医疗防护知识,老张心中的疙瘩也放下了。
民宿防疫:守好“幸福大道”,不留疫情空子
姚丽萍/文
西成社区,严防死守,十几家民宿,关了。有两家干脆在大门外贴了公告:疫情期间,民宿关闭。早上8时30分到晚上9时,西成居委会电话没停过,问疫情防控的,问菜场供应的,举报生人进社区的……除夕至今,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西成社区党总支书记胡震杰和同事们没歇过一天。
西成里有一条200米来长、4米来宽的弄堂马路,名字很响亮——幸福大道。非常时期,西成里要守好幸福大道,全方位抗疫,特别是不让疫情钻“民宿”的空子。
西成里94岁,位于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毗邻新天地。2年前,经历了微更新,西成里就成了网红打卡地,人多,民宿也多。
“民宿通过网络发布租赁信息,肯定有信息是居委会不掌握的,我们就发动社区全方位防守。”胡震杰说。
西成里大门口,黑漆门岗很时尚,时尚门岗就是防疫第一关。白班师傅和夜班师傅交替执勤睁大眼睛,但凡带着行李,但凡生面孔,一律要问来处,登记门牌号,通知社工上门,防疫须知一样也不少。
防控第二关,居民发动。“隔壁今晚灯亮了,赶紧来看看,是不是民宿借出去了!”这样的居民通报,居委会收到了一个又一个,然后就是闻风而动上门调查。
疫情防控,有件事让胡震杰很受触动。大年初二一早接到通报,一名湖北籍人士借住西成里。社工随即上门调查,发现民宿空关,上报街道后得知借住人已改住别处。整个过程,信息畅通,主动处置很迅速,互联网管理部门的信息通报起了关键作用。“疫情是个坏东西,但也告诉我们精细化社区治理,有很多新思维新方式要用,比如用互联网思维治理民宿。”胡震杰说。
暖心服务:外籍夫妇微信下单,居委干部买菜上门
潘高峰 杨洁/文
“带鱼两条,小鲳鱼两条,筒骨一根,肋排两斤……”在张旭的手机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张详细菜单。不过,这并不是他自家的购物清单,而是小区内的居家隔离户提出的采购需求。张旭是松江区九亭镇某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也是一名年轻党员。从大年三十开始,他就奔波在基层防控第一线。这几天,张旭和同事的任务就是为居家隔离的人们买菜,根据菜单,他们每天早晨奔波于超市和农贸市场,再一家家“送货上门”。
在此之前,张旭几乎从没进过菜场,刚刚承担起这份工作的时候,也着实闹了一些笑话。“上次隔离户要买西蓝花,他跑到超市,拿着一颗花菜就往前走,还好我看见,才没买错。”张旭的同事笑嘻嘻地“揭短”。不过,熟悉情况后,张旭就越做越顺手了。“居家隔离不是异类。”他说,在居委会工作,小区居民就是自己的朋友,就是自己的亲人,“让他们享受一下我的服务,也挺好。”同样的服务,几乎发生在全市各基层社区。静安8号是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常熟路上的一栋高档酒店式公寓。今年1月19日,一对在此居住了2年多的外籍华人夫妇由武汉返沪,引起了酒店管理方的注意。
居委干部晚上8时收到信息后,立即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这对夫妇是医学专家,应邀赴武汉开会后,回到上海就采取了措施,身穿隔离服,减少外出,但就餐依然是在酒店的餐厅解决。
居委干部建议他们采取医学隔离,足不出户,并主动承担了他们家的买菜问题。每隔3天,华人夫妇将所需食材清单发送到海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红芬的微信上,张书记与居委干部小邱一起当起“采购员”。由于所列食材品种比较多,过年期间蔬菜相对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居委干部们往往要跑好几个超市才能买全清单上的米、油、蔬菜等食材,再专程送到公寓的门前。
周到的“服务”,令外籍华人夫妇感叹:“我们为中国基层社区工作者点赞!”他们表示,将积极配合社区安排,在隔离期绝不出门半步,一起用行动来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集中隔离:二十四小时值守,“一碗鱼汤”情深
毛丽君/文
早上7时30分对隔离区、工作人员、走廊进行消毒;早晚两次对隔离区62人进行体温监测,做好记录;接听、处理隔离观察对象的各类需求和协调工作;安保人员24小时值守;给隔离观察人员发放口罩、消毒药水;保安大队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区送三餐,收垃圾,消毒……这是倪春芳每天的工作记录。位于夏阳街道的凯博农庄(隔离区)医学观察点,是青浦首家“集中隔离观察点”,目前共有62名密切接触者在这里集中隔离观察。1月26日,街道平安办工作人员倪春芳接到任务,第一时间便从老家南汇赶回青浦,来到肺炎防控工作前线,进驻隔离区观察点开展各项工作。隔离观察区里一位母亲和6个月的宝宝引起了倪春芳的注意。宝宝刚送来的时候,由于母亲奶水不足,工作人员特意买来了米粉和奶粉,但宝宝不肯吃,哭闹了三天不肯进食,看着嗷嗷待哺的婴儿,倪春芳心急如焚。
一番考虑后,倪春芳和酒店联系,希望每天可以单独做一份鲫鱼汤给宝宝的母亲,以保证奶水的充足。酒店得知情况后,特意买来鲫鱼,单独起灶,保证新鲜鲫鱼汤的供应。
由于观察点饮食条件有限,经上级同意,这位母亲和宝宝目前已由120接送回宝山居住处居家隔离。送别的那一刻,家人当场对工作人员几天来的照料和帮助表示感谢。
化解疑虑:居民隔离十日,风暴消解无声
孙云/文
如果不是因为记者采访,杨浦区江浦路街道居家观察的武汉回沪人员王坚(化名)还不知道,因为他1月21日从武汉结束工作后回沪过年,邻居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十天里,居委干部瞒着他们,耐心做好周边居民的解释和安抚,帮他们扛下许多压力,避免居家隔离的他们增加心理负担。知道居委干部的良苦用心,王坚和妻子陈琍(化名)感动地说:“谢谢你们帮忙化解邻居担忧,也谢谢你们瞒着我们。”
王坚一家都是上海人,从武汉乘飞机返回上海家后,因为有些低烧,去了新华医院检查,初诊、复诊没有异常,医生给他开了日夜百服宁,让他在家观察。谁知消息不胫而走。1月22日,居委会接到居民的第一个投诉电话,之后来电来人不断,最长的一个电话足足打了20多分钟。有的居民情绪激动地提出要强制他们一家搬走,或者把王坚隔离到医疗机构中,还有人要求在王坚家门口张贴“内有武汉回沪人员”告示,提醒大家避而远之。有的人见居委干部不答应,还气愤地投诉。路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医生给王坚(化名)送去温度计和消毒剂。江浦路街道供图
面对情绪激动的居民,居委干部反复耐心解释:医生诊断王坚目前并无异常,居家隔离观察期间,新华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也会定期监测其体温变化;除了给王家送去口罩和消毒剂,物业也会加强对楼道扶手、电梯等公共部位的消毒工作,并通过监控探头等观察王坚和家人是否外出。居委在小区所有楼道都张贴了健康知识宣传页,让大家了解相关防疫知识,科学对待。
经过不断工作,社区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和谐,王坚一家也对即将期满的隔离充满信心。
主动隔离:全家医学观察,“年夜饭”吃了6天
夏扬 杨喻/文
“出太阳了,居家医学观察也要结束了。但你们不要鲜格格,没事别跑出去。”1月29日,距杨浦区大桥街道周家牌路居委干部姚雪芬一家的居家医学观察结束,还剩一天。往年大年夜的巡逻(右一为姚雪芬)
因小儿子去过武汉,她们一家四口过上了“关门谢客”的日子。即将解除“闭关”,看到两个兴奋起来的儿子,姚雪芬发出“警告”:就算观察结束,没事,就别出门。
小儿子小刘1月14日往武汉参加公司年会,1月16日返沪。1月24日,也就是大年夜,姚雪芬主动报告情况,申请居家医学观察。为此,姚雪芬将亲戚电话打了个遍,取消了原定的大年夜至春节期间多次聚餐。观察在家,一家四口的“年夜饭”,也显得多了。
“烤鸭、门腔、熏鱼、肉圆蛋饺汤……这几天,家里天天吃年夜饭剩下的菜。大儿子吃腻了,想出去换换口味,我说绝对不行。”姚雪芬细述这段时间的日常,“那天,我火气很大。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万一病毒传染,要被人家戳脊梁骨的。何况我是居委干部,更要做好表率。”还好,两个儿子都很听话,多天来就没有走出过家门半步。姚雪芬的年夜饭,几个菜吃了好几天
她说道:“这顿年夜饭,是我这几年里吃得最长的一次,也算是好好地陪了陪家人。” 说起大年夜那天,姚雪芬也是百感交集,作为居委干部,本应奋战在一线,却因儿子的原因被居家医学观察,不能服务居民,深感歉意。
每天汇报体温,一切如常,还有很多居民的微信来问候,时刻感到温暖,姚雪芬说,希望解除居家医学观察后,继续为社区居民服务。
以身作则:母亲去世简办丧礼,手绘相框邻里点赞
孙云/文
昨天,杨浦区殷行街道开鲁六村居委干部周德兴送走了92岁的母亲。一直在床前尽孝的老周,没有为母亲举办隆重的葬礼,反而打电话给亲朋好友劝大家不必前来吊唁。“特殊时期一切从简,居委干部要带头示范”。
正因是特殊时期,老周甚至没能给母亲冲印一张遗照并配上相框。他因地制宜地用黑色记号笔在黑白打印出的母亲照片上画上一圈黑框,自制了一幅简朴的遗像。昨天为母亲举行的告别仪式,的确称得上是十分冷清,不过,左邻右里们都为老周的以身作则点赞:“冷清的告别仪式不是一位儿子的不孝之举,恰是一位居委干部的为民之举。”开鲁六村居委干部周德兴打印遗照手绘相框,简办母亲葬礼获邻里点赞。受访者供图
老周的母亲卧床已有两三年时间,老周每天都会为母亲擦身、换尿布,十分孝顺。1月27日上午,母亲在家中去世,一些邻居、护工、亲戚闻讯都要来吊唁。老周一一告诉他们,不必前来,也不必送花圈,身后风光不如子女生前尽孝,现在既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也是春节佳节,他不愿大操大办给大家添堵,所以,家中不设灵堂,也不举办追悼会。
昨天是大殓的日子,来到殡仪馆送别老周母亲的只有他们一家三口和两名至亲,偌大一间屋子,五个人显得冷冷清清。不过老周心里却特别踏实。今天,他重新回到了居委的工作岗位,与广大社区干部一起,筑牢疫情防控社区防线,“这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和告慰。”
守望相助: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口罩难题迎刃而解
方翔/文
口罩,对于参与社区防控的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来说,无疑是重要物质。但目前零售渠道中的口罩很难满足需求,如何才能解决这一困难?在新华路街道,“新华区域街坊群”的一张“英雄帖”,得到超乎想象的热烈回应,帮助街道干部解决了难题。
“新华区域街坊群”是一个微信群。群里的成员都是居住在新华辖区内的党员、群众、企业业主等。通过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多方发力,这次疫情防控中,“街坊群”在舆论宣传和物资保障上发挥了超乎想象的作用。
“我们在街坊群里看到社区内的1900 LOFT为居民免费提供口罩,感到十分感动。由于口罩数量十分有限,当街道有关负责人在群里询问,哪里还能买到口罩,我想到正好有个朋友是口罩经销商,因而就自报奋勇地在群里领了任务。”德必集团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助理张一鸣说。张一鸣(左)和他的伙伴们为社区筹措口罩。
同样响应“英雄贴”的还有很多人。有餐饮业主提出,自家的企业里面有一批库存口罩可以免费提供给周边居民;有的居民说,正好托朋友从日本采购了一批口罩,等到货以后大家可以到他这边免费领取……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鹏表示,大家齐心合力紧急征集的一批口罩,大大缓解了基层社工的安全问题。“小小一个街坊群,体现了社区大爱和守望相助的精神。”
破解难题:居家隔离难扔垃圾?江浦路街道有高招!
孙云/文
垃圾分类要求定点定时投放,居家隔离人员怎么扔垃圾?杨浦区江浦路街道有高招!街道管理办经与社区卫生中心沟通,安排专业卫生杀虫服务公司专职人员为居家观察的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家庭进行垃圾清运。先消毒,再清运,社区居民“交关”放心!
昨天下午,专职人员在居委干部的陪同下,来到了一户居家观察人员所在的楼下。专职人员首先对一楼防盗门及其周边进行喷洒消毒,然后,居委干部按响该居民家门铃,经同意开门后,由专职人员一人上楼,一路上对楼道口进行喷洒消毒。这时,居民已将干、湿垃圾袋放在家门口,专职人员对居民家门口、垃圾袋表面、垃圾袋内进行喷洒消毒后,拎出居民楼投放到指定垃圾箱房。杨浦江浦路街道安排专职人员为居家观察的来沪人员家庭进行垃圾清运。江浦路街道供图
据街道介绍,由于专职人员需配置帽子、口罩、手套、防护服、消毒器械等防护设施,考虑目前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暂定垃圾清运消毒服务为每周两次,之后会根据情况酌情安排。
(原题为《细节定胜负!上海社区抗疫十个小故事,可能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