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4500吨!贵阳每天的垃圾都如何处理?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20-01-23 09:10:40
热度:

4500吨!贵阳每天的垃圾都如何处理?固废网讯:“请问,过期的瓜子属于什么垃圾?”1月21日,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协同乌当区行政综合执法局,在乌当区商业街广场举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固废网讯:“请问,过期的瓜子属于什么垃圾?”1月21日,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协同乌当区行政综合执法局,在乌当区商业街广场举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市民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并通过设置一些有奖问答的题目强化群众对垃圾分类的印象。

4d086e061d950a7ba89b674a4ec175dff3d3c9ac.jpeg

小朋友也要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据介绍,目前,全国600多座大城市有三分之二处于垃圾围城的状态,有四分之一的城市没有合适的垃圾堆放场地。贵阳市的常住人口数量逐年递增,垃圾处理量也在快速增加,2018年达到了4200吨/日,2019年达到了4500吨/日。目前,全市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日处理2200吨的高雁填埋场趋于饱和,比例坝填埋场在2-3年内也将达到饱和状态。推行垃圾分类,可以从前端将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进行有效分类,各类垃圾顺利进入不同处置渠道,资源回收率将大大提高。 一年多来,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首先,在2018年11月27日颁布了《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65号),从法治层面对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建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源头减量、监督管理、保障措施、政府和公众分类责任义务、公民行为规范、奖惩机制等方面予以保障,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长效。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继出台《贵阳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贵阳市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有害垃圾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回收处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强化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导。

4610b912c8fcc3ce8295d389d155c18ed53f20cc.jpeg

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

按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已配备厨余垃圾收运车辆50辆,有害(危废)垃圾收运车辆15辆,6辆可回收物收运车辆;在物资回收公司建立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处理能力为:废旧家电50万在台/年,危废垃圾10000吨/年,生活性废纸800吨/月)和有害垃圾暂存中心(暂存能力为33.33吨/日),全市共9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处理能力共计650吨/日)开展可回收物收集处置工作,12家有资质的单位开展危险废物(包含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部分)回收处置工作。建立了一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处理能力215吨/日),目前正进行升级扩建。建立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1200吨/日),目前正开展二期扩建工作;同时,正在开展贵阳市厨余垃圾(设计能力共计600吨/日)、大件垃圾(设计能力200吨/日)、可回收物(设计能力共计600吨/日)处置设施可研编制、项目选址等前期工作,将按计划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实施,不断提升处置能力。

91ef76c6a7efce1bdcff114de641e4d8b58f6573.jpeg

群众在参与答题

出台了《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实施方案》,按照方案明确的创建标准,在全市范围内以“居民小区”为重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打造黔灵山公园和金华园小区两个垃圾分类试点,投入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建立生态环保屋,配置厨余垃圾就地处置设施,探索推行“互联网+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各区(市、县)以“社区”为单位,开展80个生活垃圾示范片区创建。 贵阳全市共784个公共机构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台账,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内容纳入生态文明机关创建标准,细化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考核中涉及的垃圾分类考核项目。全市1883所学校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覆盖在校学生90余万人,打造3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全市餐饮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全部实行统一收运,集中处置。

fd039245d688d43f57fb0031390ec51d0ff43bbd.jpeg

群众在参与答题

下一步,贵阳还将调动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公司等基层力量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培育一批由社区党员,热心居民等组成的骨干志愿队伍,让志愿者成为居民区推行垃圾分类的“主力军”。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作用,加快推进易腐垃圾、大件垃圾、可回收物收运与处置体系项目建设,增加分类收运设备数量,提升分类运输能力,完善终端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分类处置能力。同时,积极以项目形式争取中央、省、市级资金支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强化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经费保障,促进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置三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