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发布会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19-11-28 09:04:53
热度: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发布会大气网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11月27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气候司司长李高

大气网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11月27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气候司司长李高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1.png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袭艳春(赵一帆 摄)

袭艳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举行,今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正式发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我们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先生。下面先请赵英民先生作介绍。

2019-11-27 10:01:18

2.png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刘健 摄)

赵英民:

各位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也代表生态环境部对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2019-11-27 10:02:52

赵英民: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他明确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今年7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重点工作。近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技术导向,推进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多年来,我们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采取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2018年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部署和要求,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在系统总结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组织编制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年度报告》这项工作是从2009年开始,至今已经连续发布了10年,今年是第11年。今年的《年度报告》内容涵盖了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规划编制和制度建设、基础能力、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的基本立场与主张等8个方面内容,全面反映了2018年以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展示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效,有助于大家了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

2018年以来,中国继续深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持续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碳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不断提高。

2019-11-27 10:03:42

赵英民:

同时,中国政府积极建设性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坚持《公约》确定的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与各方携手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推动《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取得积极成果,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贡献中方倡议和中国主张。我们还不断加强与各方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交流及务实合作,继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始终坚持多边主义,不断为全球气候治理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下一步,我们还将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影响,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更好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对污染治理的协同作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联合国气候变化第25次缔约方大会召开在即,中国将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维护多边主义制度框架,全力支持大会取得积极成果。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媒体记者朋友们的提问。谢谢大家!

2019-11-27 10:07:26

袭艳春:

感谢赵英民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2019-11-27 10:10:01

3.png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中方对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有何期待?希望达成哪些目标?谢谢。

2019-11-27 10:10:47

赵英民:

谢谢您的提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潮流和趋势。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各种复杂因素交织,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应当坚持多边主义、坚定地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明确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和框架,积极兑现承诺、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我们认为,这次大会主要有四个任务需要重点解决:

一是努力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的谈判。这是全面有效实施《巴黎协定》的重要基础,因为只有全面结束《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我们才能在2020年以后开启全面实施《巴黎协定》的阶段。同时,这也事关多边机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二是推动资金问题取得积极进展。当前气候多边进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达国家提供支持的政治意愿不足,很多不同名目的资金都被贴上了“气候”的标签重复计算。我们希望发达国家以透明、可预见、基于公共资金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持续、及时的支持,包括兑现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承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支持的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时切实提高资金支持的透明度。

三是做好2020年前行动和力度的盘点。国际社会应清晰地梳理2020年前发达国家在减排力度、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等方面的差距,针对进一步弥补差距,做出明确安排,确保不在2020年后向发展中国家转嫁责任。

四是坚定发出支持多边主义的强烈政治信号。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在多边框架下携手应对。因此要防止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损害世界经济增长前景,进而影响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和信心,避免最终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努力和效果。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立足国情,百分之百落实自己的承诺,积极建设性地推进气候多边进程。我们愿与各方共同努力,全力支持COP25主席国以公开、透明、协商一致、缔约方驱动的方式,推动大会取得成功,为《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谢谢。

2019-11-27 10:11:56

4.png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情况,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将有何举措?谢谢。

2019-11-27 10:18:53

赵英民:

这个问题请李高同志回答。

2019-11-27 10:20:30

5.png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刘健 摄)

李高:

谢谢赵部长,谢谢记者的提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我们也在过去一段时间,特别是本次机构改革,气候变化职能转隶到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以后,相关的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这项工作也受到了生态环境部党组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动。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是用市场机制来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在过去很多年当中,我们学习借鉴国外的碳市场经验,包括他们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教训,同时通过国内试点来探索积累经验,在这个基础上推进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在过去一段时间,特别是转隶以来,我们按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提出的任务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起草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这是为碳交易奠定法律基础的重要文件,在起草过程中还专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当然也广泛征求了企业、地方政府、行业部门的意见。我们还积极推动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包括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办法、核查管理办法、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性文件,这些制度性文件对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

二是在技术规范体系建设方面,我们组织开展了2018年度碳排放数据的报告、核查及排放监测计划制定工作,进一步完善发电行业配额分配的技术方案,同时组织各省市报送了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从技术层面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三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在原有全国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建设方案提出以后,又组织专家做了优化评估,下一步,这个方案要根据专家的意见再进一步修订完善。在修订完善后,将会开展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这对于全国碳市场来讲将是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四是在能力建设方面,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这次机构改革后,气候变化工作由生态环境系统牵头,碳交易的工作在地方层面也由地方生态环境系统来负责,他们可能还缺乏一些经验,还有发电行业的企业,我们针对这个情况开展了大规模培训行动,目的是做好相关的能力建设支撑准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确实非常复杂,尽管有国际碳市场和我们试点积累的一些经验,但仍然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特别是我们是在我国碳排放还在上升的情况下来开展碳市场的设计,推动碳市场的运行。这个挑战跟当年欧盟或者美国加州的碳市场面临的挑战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立足中国国情和现实情况来开展相关制度创新,确保碳市场平稳起步和稳定运行,发挥好其作用。

下一步,我们要围绕几个重要方面积极推动。我们将加快出台重点排放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办法、核查管理办法、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办法,把制度体系构建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为碳市场运行奠定制度基础。同时,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和运行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性文件,《全国碳排放权配合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的工作,我们要抓紧推动发布。全国碳市场是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技术指南》已经基本制定完成,下一步也要抓紧发布,为市场配额分配方法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要抓紧推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确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并在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中开户,做好在发电行业率先开展交易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我们也有信心在部党组的领导下,在各部门、各行业和企业的支持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启动、稳定运行,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方面的作用。谢谢。

2019-11-27 10:21:07

6.png

香港有线电视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香港有线电视记者:

关于中国承诺的2020年的一些目标,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已经达到,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目前达到百分之多少,距离15%的目标还有多少距离呢?另外,今年我们留意到,在《年度报告》中应对气候变化新增了“人体健康领域”的章节,新增这个章节有什么考虑?在2017年《年度报告》中提到的“绿色低碳金融”,今年的《年度报告》好像没有提及,因为我是粗略的看,可能我忽略了,没有提及是什么原因呢?

2019-11-27 10:49:49

赵英民:

我先简要地回答你关于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情况、人体健康的情况,绿色金融的问题请李高同志回答。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支持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特别是落实《可再生能源促进法》,依法推动,不断完善可再生能源规划和产业政策体系,稳步推进水电领域各项工作,继续保持风电平稳有序发展,大力推动太阳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推进生物质能可持续发展,协调解决清洁能源的消纳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目前正在开展可再生能源促进法的执法检查。截至到2018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3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38.3%。其中,水电装机3.5亿千瓦,风电装机1.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7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781万千瓦,同比增长2.5%、12.4%、34%、20.7%。从数字可以看出来,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是非常的迅速。

2018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9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比重的26.7%。其中,水电1.2万亿千瓦时,风电3660亿千瓦时,光伏发电1775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906亿千瓦时。这是一些具体的数字。应该说,随着可再生能源促进法的深入推进,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清洁能源替代作用正在日益显现。

关于健康的问题。的确,应对气候变化对全人类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同时也通过自然环境直接作用到人体健康。科学界关于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也在增多,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我们正在努力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建立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以及标准体系,同时不断加强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防控、疫情动态变化监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制定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救援机制,建立高温热浪与健康风险的早期预警系统。我们还不断地强化适应气候变化人群健康领域的研究,组织开展相关的健康项目,增强公众应对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的能力。

应该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反映出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局性和长期性的,与社会福祉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另一方面,也需要和国际社会携手共同应对,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努力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

第三个问题请李高同志回答。

2019-11-27 10:50:09

李高:

您翻到我们《年度报告》的第31页,那上面有两个小标题,是“发展绿色金融”和“气候投融资”,实际上我们报告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去年以来,绿色金融方面,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是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还有一个是2018年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共同推动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成立,这是一个重要的进展。从去年到今年,气候投融资领域相关工作取得了很重要的进展。一是,在这次机构改革当中充分考虑到金融系统对于推动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当中纳入了中国人民银行,目的就是要推动金融系统、金融政策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做出系统性响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进展。二是,生态环境部也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的联系,动员金融政策、投资政策、财政政策更好地为应对气候变化服务,我们也在推动发布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使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能够与金融、投资的相关政策形成合力,更好地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实现。

还有一项重要工作,生态环境部牵头,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改委、财政部,推动成立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的目标是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金融投资政策更好衔接,作为一个平台,更好地发挥政策研究、政策协同的作用。我们也希望这个平台促进产融对接,使产业和金融机构利用这个平台增进交流,促进金融手段更好的为气候友好的相关产业和项目服务。同时,我们也希望它发挥沟通交流平台的作用。气候投融资在国际上非常流行、非常普遍,相关国际金融组织、各国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一些机构,对跟中国开展气候投融资相关工作非常感兴趣,我们也希望气候投融资专委会能发挥在这个领域深化相关国际合作的作用。我们也希望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发挥好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进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谢谢。

2019-11-27 10:50:33

7.png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中国新闻社记者:

2018年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存在哪些问题?生态环境部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管部门,对下一步工作如何考虑?谢谢。

2019-11-27 10:57:23

赵英民: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是机构改革之后,生态环境部承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各地方积极落实“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天发布的《年度报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些成效的具体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减缓气候变化工作全面推进。持续落实“十三五”碳强度下降目标,初步核算,2018年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保持了持续下降,而且这个数字已经提前达到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4.3%。

二是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有序开展。适应工作和减缓同样重要,农业、水资源、森林、海洋、人体健康、防灾减灾等领域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工作继续深化,中国还参与发起了全球适应委员会,积极推动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三是应对气候变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我们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完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各部门相互配合、各地方全面参与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目前,全国各地应对气候变化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已经全部完成。

四是碳市场建设持续推进。陆续发布了24个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指南和13项碳排放核算的国家标准,碳市场相关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五是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在《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中,我们积极提出中国方案,为谈判取得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不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六是气候变化宣传持续强化。这方面要感谢广大媒体界的朋友们。各部门和地方积极开展“全国低碳日”活动,开展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及时向全社会通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最新进展。通过近些年的努力,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在不断提高。

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进展和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意识到,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取得这些成绩背后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我简单举几个例子。比如我们采取了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散煤替代、关停“散乱污”企业等强有力的措施,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节能、提高能效、推进各地低碳转型,付出了很多努力和艰辛。刚才给大家通报的,2018年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约4%,超过年度预期目标0.1个百分点,比2005年累计降低45.8%。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减排52.6亿吨二氧化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4.3%。所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非常不容易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成效。

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环境治理等艰巨任务。尽管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信心不会动摇,我们将百分之百地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承诺,推动国内经济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还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认真落实领导小组会议有关气候变化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维护多边主义,继续积极建设性地参与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同时,我们将继续采取措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承诺,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继续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生产方式,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谢谢。

2019-11-27 10:57:42

8.png

路透社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路透社记者:

中国已经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了自己能力范围最高的承诺,在明年更新承诺的时候,会有什么新变化呢?同时,中国也提出在2030年前后实现碳排放峰值的问题,还有涉及到火力发电厂的相关情况,是否会限制新增火力发电厂的数量?

2019-11-27 10:58:55

赵英民:

2015年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提出了一系列到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这些目标是基于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和现实国情经过科学论证确定的。刚才我给大家也介绍了,是需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既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反映了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情能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一方面不断努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另一方面的确也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和治理污染等多重挑战。我们有压力、有挑战,但我们还是会尽最大努力,认真落实已经作出的承诺。

中国将按照《巴黎协定》的要求,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的原则和国家自主决定的精神,按时通报提交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以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进展,以及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准备采取的政策措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谢谢。

2019-11-27 10:59:14

9.png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中国日报社记者:

目前各部门都在积极谋划“十四五”有关工作,我想问一下生态环境部对于“十四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有何考虑?谢谢。

2019-11-27 11:06:21

赵英民:

“十四五”期间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时期,也是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当中。按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继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为落实到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我们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也在积极地谋划“十四五”期间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初步考虑有五个方面:

一是继续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稳妥地支持和鼓励部分地方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达峰行动,制定明确的达峰目标、路线图和落实方案。继续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作为一个指标。开展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多部门参与、相互配合、各负其责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和管理机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和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融合,进一步加快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低碳产业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快碳市场建设。在“十四五”期间,我们期望基本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全国碳市场,实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

三是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和各地方的协调配合,同时强化人员队伍和能力建设。

四是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坚持多边主义,坚定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确定的全球气候治理的框架和原则,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同时,加强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继续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五是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强化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根据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需要,我们计划更新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开展落实战略的具体行动,继续推动农业、水资源、森林、海洋、人体健康、防灾减灾等领域的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谢谢。

2019-11-27 11:06:35

10.png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年度报告》中提到“全社会广泛参与”,我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怎样促进公众参与?对于青年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谢谢。

2019-11-27 11:07:18

赵英民: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特别是需要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提升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积极宣传普及相关的气候变化知识,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参与。我们每年开展“低碳日”活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公众宣传教育活动。“低碳日”活动每年一个主题,鼓励地方、行业、学校、社区开展活动,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同时,各部门也根据自己的领域和行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新闻媒体也高度关注这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大量报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众气候意识逐渐提高,全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关注气候变化问题。

青年是可持续发展的现在和未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青山和永续发展的空间。当前,气候变化将对当代以及下一代人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我们欢迎广大青年朋友关心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在全国“低碳日”和相关会议当中,鼓励青年广泛参与。同时也希望青年朋友们加强学习,不断筑牢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和本领,做好积累,从自身做起,采取实际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共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谢谢。

2019-11-27 11:07:33

袭艳春:

再次感谢两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