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生态环境建设之生态修复行业有利因素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19-10-21 09:01:08
热度:

生态环境建设之生态修复行业有利因素环境修复网讯:1、行业的竞争状况(1)行业整体集中度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行业中,园林绿化领域有相应的资质,根据资质来划分,主要分为三个梯队的竞争主体

环境修复网讯:1、行业的竞争状况

(1)行业整体集中度低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行业中,园林绿化领域有相应的资质,根据资质来划分,主要分为三个梯队的竞争主体:第一梯队是具有城市园林绿化壹级资质和甲级设计资质,有实力开展大型项目且能跨区域经营的行业内龙头企业;第二梯队是一些园林产业发达地区内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企业,一般也具有城市园林绿化壹级资质或贰级资质;第三梯队是众多区域性小型企业。而二、三梯队的中小企业占我国园林类公司的绝大多数,它们往往在资金实力、人才队伍、管理能力和业务拓展等方面相对较弱。从园林工程施工项目的规模来看,园林绿化领域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有所差异。

根据原住建部的规定,对于合同金额在1,200万元以下的项目,具有城市园林绿化贰级以上资质的企业均可承接施工;而对于合同金额在1,2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只有具有城市园林绿化壹级资质的企业才能参与竞争。在园林绿化领域内,合同金额在1,2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项目的竞争异常激烈,合同金额在1,200万元以上的中大型项目由于受企业综合实力的限制,参与竞争的园林绿化企业则相对较少。

生态修复领域没有相应的资质的规定,且企业数量较少,因此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竞争主体:一类是全国性的企业,另外一类是区域性的企业。全国性的企业数量少,但是由于具有品牌、技术、资金和项目经验等优势,基本上牢牢把握了所有大型的生态修复项目。区域性的企业数量众多,但是缺乏经验、技术,在中小项目上竞争激烈。

(2)质量和品牌是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由于生态建设的工程质量及完工效果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和关注,相当部分业主已经充分认识到优质工程所带来的附加值。因此在选择设计、施工企业的时候,越来越注重对企业整体实力的评估,除需了解社会知名度、考察企业办公环境、管理模式外,更要亲临作品现场察看工程质量效果,因此长期注重质量和品牌的企业往往在行业内树立了较好的口碑,在竞争中赢得了先机。在国内,行业内企业大多分布在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及以北京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行业的区域集中度相对较高。

2、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1)周期性

生态环境建设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在满足基本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投资主体才更注重环境保护和园林绿化;而且,在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时,各类投资主体的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资也相对较大。所以,总体上讲,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周期具有一致性。

生态环境建设行业也会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周期进行波动。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时,地产景观项目就会减少,反之,当调控放缓时,地产景观项目就会随房地产项目的增加而增加。

(2)区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行业的发达程度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如以深、穗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及海南等其他沿海省份,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和以沪、浙、苏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等,园林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居全国前列;相应地,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和生态环境建设绿化企业的数量也比较多,生态环境建设行业产值也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各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对生态环境设计施工的风格要求也有所不同。此外,在苗木的种植和使用上,也体现出了区域性的特点,不同苗木适应的生长环境不同,与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源都有直接的关系。

(3)季节性

苗木的种植与苗木资源在园林工程施工中的配置受季节性影响。在冬季土壤基本不冻结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等地区,可以实现冬植。对于生态环境施工业务而言,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受寒冷气候影响,冬季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施工业务的淡季,而南方地区因冬季温度相对较高,生态环境施工业务受季节性影响较小。

此外,气候、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也可能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工程施工的可行性和施工周期,如旱涝、冷暖天气都将会影响到绿化施工的进度。

3、市场规模

生态修复行业涵盖道路边坡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沙漠化治理以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等领域。但随着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近年来传统园林绿化领域也呈现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所以部分地产景观及市政园林项目也可以归属于生态修复领域。

(1)水利工程生态修复市场规模

根据水利部发布的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7132.14亿元,较上年增加1032. 8亿元,增加16.9%。水土保持及生态工程完成投资682.6亿元,占比10%,较上年增加69.1%。水利工程建设一般为政府主导,因此生态修复工作落实效果较好。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力争至2021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以2010年2707.6亿元计算,即每年投入约5415.2亿元。在水利工程建设加速的带动下,国内水利工程生态修复市场发展将持续高速增长。

(2)道路边坡生态修复发展规模

2018年,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84.65万公里,比上年增加7.31万公里;据《2018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新增公路绿化里程7.9万公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到“十三五”末,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000公里,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高速公路建成里程预期为15万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1335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9972亿元,增长7.7%;普通国省道建设完成投资6378亿元,下降12.2%;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986亿元,增长5.4%。未来随着公路里程的建设,公路生态恢复与绿化也将保持稳定发展。

(3)矿山开采生态修复发展规模

矿山的主要生态修复对象包括:露天采矿场地、地下开采的采动影响区、排土场、选矿尾矿库、堆浸场、输送管线填埋区、道路、各工业场地等。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开发区域生态环境不退化、环境质量不下降。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及时治理,完成50万公顷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任务。推动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50个以上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4、行业发展存在问题

(1)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发展不规范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涵盖多个领域,各领域存在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或标准体系不完善的状况,制约着生态环境建设行业的发展。生态修复工程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从业公司规模较小、良莠不齐,整体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尚未形成全国性的行业自律组织,缺乏相关技术标准与施工规范,对生态修复的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园林绿化领域虽然自1992年建设部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和2001年国务院召开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以来,行业标准化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仍存在标准化程度低、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系统性不完善、标准体系总体发展不平衡、技术标准低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在原住建部已颁布的近1,200个标准当中,涉及园林绿化方面的不到20项,仅占1.7%,并且有些标准随着行业的发展,许多内容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2)缺乏有丰富经验的施工技术人才

施工工艺水平、现场管理能力是工程施工企业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提高施工工艺及现场管理水平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项目实施不断总结、积累施工经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特别是生态修复工程分布于全国各地,其地理环境、植物习性差异巨大,要求从业人员深入了解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植物习性,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施工技术,提高施工工艺。缺乏拥有丰富经验的施工技术人才是本行业发展的障碍之一。

(3)缺乏植物选培的高端研发人才

苗木植物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原材料,生态修复工程所需植物需具有一定的抗干旱、耐贫瘠、耐盐碱等特性。目前在相关工程中采用的该等植物大多通过对野生植物进行驯化、进行相关基因改良等方式获得,将野生植物驯化并进行基因改良是生物学的前沿课题,我国从事该领域研发的高端人才不多,企业更是严重缺乏。高端技术研发人才的缺乏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

5、行业发展有利驱动因素

国家对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环保及生态改善的法规不断健全

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以保护生态,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1年《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制定了接下来十年城市绿化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是行业标志性政策,由此揭开生态环境行业高速发展序幕。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凸显决策层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已上升到空前高度。“十八大”后关于生态建设的规划与政策正在陆续推出,生态环境行业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导的新一轮高速发展。

同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设市城市要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完成等级评定工作,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其中已获得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要达到国家Ⅰ级标准。意见认为,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积极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政策的高度重视将对生态环境建设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十八大”开启了园林行业新一轮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行业将再次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生态环境部“三定方案”》、《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等环保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环保行业总产值已从2012年的2.99万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8.13万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投资总额预计将会突破16万亿元,其中水务环境治理占50%,固废综合处置占31%,土壤修复占比19%。从污染防治攻坚战来看,水污染防治领域:打好碧水保卫战(包括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投资约为1.8万亿元;土壤污染防治领域打好净土保卫战投资需求约为6600亿元。未来两年将是环保三大攻坚战的关键之年。

十九大首次明确了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时间点:“到2035年,我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这意味着,在未来至少近20年的时间内,中国环保仍将处于大规模投入和治理阶段,巨大的市场刚需长期存在,环境将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阶段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水体污染是当前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国家大力推进污染减排,水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但是我国水污染严重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遏制,水环境质量差、水资源保障能力弱、水生态受损严重以及水环境隐患多的形势依旧十分严峻。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研究内容涉及水利、交通、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以及河流景观设计等,需要始终坚持人水和谐思想,构建一个涉及内容丰富、不同对象和谐、整体综合治理的体系。形成包括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工程体系、监控管理体系和景观文化体系在内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

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该细分行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景气性较高。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场体量较大、涉及的面广、科技含量较高,同时,与政治民生紧密关联,《水十条》提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多为长期、复杂且资金量大的系统工程,地方政府急需借力;另一方面,目前在市场化程度、盈利模式方面最为成熟的水务行业,在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随着国家对环境绩效进行相应的考核以及大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环保建设,环境治理领域单体设施存量已经相当有限,转而由专业的大型水务企业对一片区域甚至整个城市的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正在成为趋势。实施《水十条》投资将为涉及水环境综合治理环保行业带来诸多机会,对于环保产业带动效应明显,也是环保产业订单释放的集中阶段。

乡村振兴方面,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点任务之一,2018年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指明了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体目标、方向、内容等工作重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随着乡村振兴各项规划、行动方案的实施,未来乡村市场必将是一片热土。基于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乡村项目稳定可靠的优势将会进一步突显,预计2019年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市场将迎来更快速的发展。

城市化的进程推动园林绿化领域的发展,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国家城市规划政策和“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标准让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重视园林的营造,同时地产消费水平的升级也刺激了园林绿化率不断上升,为园林绿化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出加强和规范城市生态建设,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深入创建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市政园林将受益于政策引导,在城市绿地建设、绿化配套基础设施投资、市政公园景观提升及旧城改造等方面达到多重需求的逐步释放。预计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将达到60%左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6平方米。以2020年我国人口14.5亿推算,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间,新增绿地面积约28亿㎡,每亿㎡投资额可达450亿元,5年内新增的市政园林绿化投资总额可达13000亿元,市政园林未来市场规模广阔。在市政园林方面,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了优化城镇内部空间布局,加快绿色城市、海绵城市、新型城市建设、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我国各地区已认识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各地区开发湿地保护区、建设湿地公园等项目逐渐增多,为风景园林行业在生态湿地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风景园林行业作为规划者广泛参与到生态湿地的保护、恢复以及建设的实践中。生态湿地现有市场与未来潜在市场为风景园林行业提供丰富的业务来源。

6、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生态环境建设行业作为环保行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的影响,国家会根据经济的发展变化来调整政策。目前国家出台的有利于环保行业发展的政策,随着国民经济总值增速的下滑,未来会有一定的波动风险,一旦发生变化势必会引起市场需求的波动及流向变化,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风险

生态环境建设行业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发展前景广阔。总体来说,本行业集中度较低,任何一家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占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均不高,行业内尚未出现能够主导国内市场格局的大型企业。但在各区域市场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地区性行业领先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随着地区性行业领先企业跨区域扩张,国内的市场竞争将逐步加剧。

7、行业的主要壁垒

(1)技术壁垒

生态修复的目的是要达到自然环境的自我发展和自然演替,以恢复生物链平衡、重现原始的自然状态,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综合采用植物选培、基质配置、工程施工等综合技术,涉及生态学、岩体工程力学、土壤肥料学、农学、生物学、园林学、工程机械学等多个学科,所以技术实力是进入生态修复领域的主要障碍之一。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后一般能够获得较好的后期养护,对植物的抗逆性及施工技术要求较低,但大型的园林绿化工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经常需要移植一些特殊的植物(如大型乔木等),一般需要掌握与大型乔木移植有关的技术。目前,园林绿化建设呈现生态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工程施工后逐渐减少后期养护,并提高植物的存活率,生态修复相关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这将对从事园林绿化的企业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2)资金壁垒

生态环境建设行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实力是在该行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该行业的建设方(除地产景观建设项目外)多为政府机构或者政府投资的相关部门,一般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工程施工方,从业企业自参与投标到工程结算后的质量保证,需要占用自身大量资金,而且单个施工项目的合同金额越来越高,这对行业内公司的资金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经验壁垒

施工工艺水平是工程施工企业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之一,而施工水平的高低程度除了依赖于业务培训外,施工项目经验积累是提高施工工艺水平的主要途径。生态环境建设行业特别是生态修复领域具有地域分布广的特点,凡是地表植被被破坏的地方都可能是工程施工所在地,各地的自然环境、植物习性、生态破坏程度、岩土结构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从业企业及从业人员对各地的物种组成、植被结构和地理环境具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具备丰富的跨区域施工经验,并且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业务技术。

(4)资质壁垒

我国园林绿化企业实行资质等级管理,根据住建部于2009年10月9日修订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承揽工程造价在1,200万元以上的工程必须具有园林绿化企业一级资质,申请园林绿化企业一级资质需要的主要标准为“注册资金且实收资本不少于2,000万元;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在1,000万元以上;企业园林绿化年工程产值近三年每年都在5,000万元以上”。根据住建部2012年12月发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542号文件》,具备园林绿化企业一级资质企业为769家,能否取得较高资质是在行业内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5)管理壁垒

生态修复及园林景观工程一般涉及苗木种植、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现场施工和后期养护等多个环节,需具备各经营环节的综合管理能力。此外,生态修复行业作为工程施工行业,施工项目地域分布广泛,从业企业需具备跨区域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是限制行业内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也是进入该行业的障碍之一。

原标题:生态环境建设之生态修复行业有利因素(附报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