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冯并:万人徒步忆迁安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19-10-19 22:00:49
热度:

冯并:万人徒步忆迁安今年10月13日,迁安的长城万人徒步大会又在长城绿道-长城天路上开走了。首届徒步大会是在2016年端午节前后拉开帷幕的,不觉已是第四年第四届。那时我的脚力尚好,

  今年10月13日,迁安的长城万人徒步大会又在长城绿道-长城天路上开走了。首届徒步大会是在2016年端午节前后拉开帷幕的,不觉已是第四年第四届。那时我的脚力尚好,也就应网时读书会会长李林栋先生和徒步活动的组织者刘宏先生之邀约,欣然参加,虽然没有走到前面,拿到起码的“名次”,居然也走完了全程。那是我主动徒步行走得最长的一次,至今想起来,还有些为自己的兴奋和韧力感到惊奇。现在腿脚没有那么灵便了,不敢再次重复前几年的自己,但对这个别开生面的群众体育活动仍然十分关注。汪瑄先生写了篇关于第四届的手记,我细心阅读,也回忆起当时参加首届长城徒步行前后对迁安的感受,并在那几天里一直遥祝活动更大成功。说起感受来,大体是这样四句十七个字:迁安水城,壮哉此行,觚竹底蕴,长城精气神。词句平平,但此中有情也有感。

  迁安水城

  迁安是一座水城,这是我万万没有料到的。一直以为迁安是“铁迁安”和“板栗迁安”。那里的铁矿石品位很高,蕴藏量大,因此是首钢的一个“根据地”。 迁安板栗有名,产量也不小,因此这里也是名闻遐迩的板栗之乡,但到了迁安第一眼看到的,居然是城里城外的湖水。这些湖自然是水库居多,但比较大的水库就有18座,星罗棋布在群山之中,很是亮眼。城里的龙山公园,左龙泉,右滦河,风光旖旎,映照着迁安的天,润着迁安的地,在保证北方最大港口城市天津饮水用水的同时,也给迁安带来湿润的气流和山区水乡异样的风景。

  在参加万人徒步大会之后,主人特意带我们到滦河黄台湖一看,远山近水,浩浩漫漫,清清洌洌,多有高山平湖的气势。因为这里是几百万人的饮用水源,保护是第一位的,并不见一般湖上船来船往的喧闹,也没有更多渔舟唱早或唱晚的余韵,在宁静开阔中,只有风在窃窃私语,但看得出来,迁安人为它们感到自豪。因为这里不仅盛满对滦河下游的关切,也盛满了迁安人对生活环境的希望。“客水”在这里驻脚,对他们来讲,不过是“一瓢饮”,但这“一瓢饮”已经使他们感到畅酣,还有什么比青山绿水更为珍贵的呢。

  “金山银山”,对迁安人似乎已经不在第一轮话之中,那些高品位的铁矿、金矿和银矿,已经让他们摆脱了山区第一阶段的贫困,但那终究是一个依仗资源禀赋的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他们下面要做的,是改变资源结构的均衡发展。比如那行销南北市场的红色板栗壳里,也包裹着一个个的金疙瘩,如何在新的生产结构和市场状态里保有和进一步提高它们的“含金量”,那需要更好的办法和更好的生态环境。

  迁安的地表水当然不是无限的,大小河流15条,不少也不多。最大的就是古称“濡水”的滦河,此外则有古称“卢水”的青龙河,以及白羊河、凉水河、大石河和季节性的十里河、三里河等等,具有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水系典型特征。有些小水库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技术和物质条件所限,需要重新加固,但这对于有了发展底气的迁安算不了大工程。

  北方水城当然比不得南方水城,到处是纵横的河网,举目便是小桥流水人家,但一方水土一方河,而对水的欣喜,对水的自重,要比老天爷赐给的数量更紧。这也是迁安人和来迁安作客的人,毫不犹豫地将这里称为水城的最主要原因。

  壮哉此行

  迁安的知名度不断攀升,不仅是因为“铁迁安”、“板栗迁安”,也不仅是因为他们爱水、重水,喜欢自己亲手点染的青山绿水,也同长城绿道-长城天路万人徒步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有很大关系。这活动场面宏大,参与者无分老少。由于刘宏先生的影响和努力,从第一届起,他就约来了十几位体育世界冠军级的专业运动员参与群众的徒步竞走活动,壮此行壮此举,更让体育专业精神融入群众健身活动之中。专业和非专业的融为一体,既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热情,也会激发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初心。体育是一种竞技,但更是人类强壮体魄的愿望和天性。智强体强则国强,德智体全面发展,向来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一种追求境界。

  记得那一次与冠军们一道徒步行走,迁安人的喜欢气氛比过年还要浓,无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是干部、学生还是农民,穿着各色的运动衣,排成一条条长龙,从滦河大桥出发,急速地游走在山里的大路上和田间的小道上。我担心自己的脚力不足,老想着在哪里走不动了,也就在哪里打住,但看看身旁,一位面目和说话声调像赵丽容的老太太,一边疾走着,一边扭着身子对身后的女孩子喊,我就不信了,一天走百把里,在以前也是平着趟,总不比你们跳街舞那么费劲巴拉的。听这话看那劲头,我也就打消退堂的念头,跟在在她身后快走起来。

  人太多,按照程序,第一段行程在一个山口上鱼贯集中,一批一批放行。也许是为了留下影像镜头,市面上刚刚出现的无人摄像机像大蜻蜓一样盘旋在低空,对着你,对着他,几位体育冠军们被招呼过来了,他们要带路先行。靠山脚的一侧有十多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子,有一位很有些年纪,身边还带着小女儿或者孙女。还有几位,则是扎着黑花头巾的非洲青年人。

  第二段行程开始了,怎么又绕回到大路上,那里离我住的地方不远,打住吗,但依稀又一次看到大桥上遇到的老太太的身影,牙一咬。便从从路边要了一瓶矿泉水,快步追了上去。活动组织得很有板眼,隔一段路就有志愿者在指引路和分发矿泉水,道路一侧是缓缓行驶的救护车,但没有听说谁晕倒的信息,个个都带着笑容,有的傻傻地追随着冠军们,好像跟上他们的步伐,自己也成了冠军。

  这次徒步走的冠军是谁,没有细打听,打听了也记不住名字。其实,就徒步走而言,每个人就是自己的冠军。因为徒步走的终点在长城下,到得长城便是冠军。据汪瑄先生的手记,参与第四届徒步大会的体育健儿有奥运冠军杨凌、宋妮娜、张湘祥、毕文静、史冬鹏、武术冠军柴云龙以及中国女蓝第一人郑海霞、男篮第一人孙明明等,还有来自日本、韩国和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的朋友。他们除了参加万人徒步走,还参加了各种主题研讨会。第四届活动的时间正值共和国建国70周年庆典在北京隆重举行之后,气氛格外浓烈。各地许多的徒步爱好者纷纷赶来。当天的参加人数达到一万三千人。

  迁安的长城万人徒步还会年复一年地不断地举行,如果有谁要诠释“铁迁安”的新内涵,人人都能参与其间的群众康体活动,也会是迁安铁打的记录。

  觚竹底蕴

  迁安坐落燕山东部腹地,在《尔雅.释地》里,被称为与“北户”、“西王母”和“日下”并列的“四荒”,而屈原在《离骚》中也曾发出过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的吟哦,但这毕竟是地理视野有局限的古人对遥远的一种猜想和感慨。从世界地理版图上看,中国的纬度范围在北纬3.51度至53.33之间。北京的纬度是北纬39.56度,迁安的纬度是北纬40.03,都在40度的一条线上,只是迁安近海偏东一些。因此即便在古代,也不能完全以“四荒”视之,现在当然就更不能了。

  远在商代,迁安地区已是一个低于公侯伯子男的六等小封国,也就是人们都知道的觚竹国或曰孤竹国。觚竹或曰孤竹的称谓,自然与这里气候曾经湿暖,长有竹子有关,但觚并不等于孤,最直白的理解,觚竹人的酒杯和酒器是用竹节做成的,后来音意混淆,觚竹国也就以孤竹国传世了,一直到金代,这里改称迁安。从大的历史文明背景上看,觚竹是红山文化的一翼,会是考古者今后的天堂。

  在那个时代,北方的某一地区能够成为一方封国,仅有土地和人众是不够的,除了相对先进的武器和机动性如马匹交通等等,主要是要有食物和食盐来源,食物可荤可素,但食盐,是一种人体不可或缺的战略性物资。例如,人们长时间搞不清汉代以来的夜郎国为什么消亡,而其中一个明显的原因,是贵州地区素来不产盐,需要从川湘地区输入,盐路断了,也就很难存在下去。觚竹国离海近一些,获取食盐不算太困难,又有善于经商的“商人”互通有无,这也是为什么觚竹国受封于商,而伯夷、叔齐向着“商人”说活 ,“耻食周粟 ”而绝食首阳山的一个原因。《左传》里有独得盐铁之利的齐桓伐灭觚竹,那时的觚竹也称令支或曰离支,也就归入燕国,因此这里是燕赵之士的旺土。觚竹人骑得马也种得桑,出有很多能征惯战的将军,诸如人们常提到的公孙瓒和东吴的韩当等等。

  据说,迁安也有首阳山,正式的山名是岚山,有夷齐庙。首阳山究竟在哪里,历来众说纷纭,有渭源莲峰镇说,有河南偃师说,甚至有山西永济说。主张渭源说的更多一些。尽管东汉《说文解字》的作者倾向于迁安的辽西说,迁安的首阳山很有可能是一个附丽,那伯夷、叔齐既是觚竹国的极为重要的历史人物,时人希望他们能够魂归故里,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伯夷、叔齐故事的内涵和外延是复杂的,抛开那些复杂的历史背景不谈,至少也使人们比较清晰地了解到迁安的久远历史,也能够了解迁安人的执着性格。

  迁安人比较直率,认准一件有价值的事,是非要做下去不可。这种植根于区域历史文化土壤的性格,从他们坚持不懈地打造北方水城,和坚持不懈地开展长城万人徒步活动里,都能看得出来。

  迁安人也很开朗,他们说,燕赵出慷慨悲歌之士,但迁安人更多壮歌,除了三国时代的公孙瓒和韩当,其实迁安大有文武双全的人在,远的不说,70多年前的杨十三就是一位需要推崇甚至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杨十三确乎是一位最能体现现代迁安人风貌的抗日英雄和革命者。他是生于迁安的杨秀峰的堂叔,原名杨彦伦,投身抗战后改名杨裕民,但在同辈中排行十三,因此又以杨十三名世。他生于1889年,目睹了晚清的腐败,年纪轻轻就萌发了“工业救国”的思想,考入天津工艺学堂和直隶高等工专,首创了芦苇造纸工艺。在辛亥革命中,他是迁安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五四运动中又冒着危险转移爱国学生,而最能体现他反帝精神的是,1920年赴美半工半读时发生的关于杨十三这个姓名的“风波”。一些信教的美国人因为忌讳十三这个数字,要求他更名,他断然拒绝说,我是中国人,姓是祖宗给的,名是父母起的,为什么要改。

  1923年,杨十三学成归国,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同已经成为共产党员的侄子杨秀峰一道办起迁安的农民讲习所,并且动用家产办起了冀东第一所不收费的平民女子学校,公然挂出了“女子有才便是德”的横匾。他从1929年开始担任河北工学院教授,办起了名为“琼(穷)饭团”的学生食堂。

  从1930年起,他迈出走向革命道路第一步,有意掩护共产党地下人员。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冀东沦陷。“七七事变”爆发后,在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新形势下,其全家老小都投入抗日地下活动,并在1938年3月开始投笔从戎,接着与李运昌、李楚离等共产党人一起酝酿冀东武装起义,并得到八路军宋时轮、邓华部的策应。他自勉以“孱弱之躯,誓必效死沙场,马革裹尸,决不辗床帐作亡国奴也”。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却说“秀才造反,坚持成功”。

  由于汉奸告密,天降暴雨,起义受挫,他辗转到了平西斋堂,又进入黎城八路军总部,1939年6月《新华日报.太行版》专门发表了社论《欢迎冀东抗日联军领袖杨老先生》。1939年7月21日,在反日寇围剿的路上,胃部出血而牺牲,时年50岁。八路军总部举行了追悼会,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也举行了追悼会。朱德的挽词有“渤海毓雄,民族之杰;霭霭风仪,异质挺特”之语,毛主席的挽联则是“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

  杨十三无疑是迁安的骄傲,见出了近代和现代“异质挺特”“ 犹见典型”的觚竹文化底蕴,这个底蕴一直传承至今。

  然而迁安的文化底蕴不只来自历史,也在当今,群众性体育活动原本就是大文化,他们与网时读书会的多项合作,更是意欲将文化的源头活水更多引入迁安。在第四届大会上,不仅延续了走走路读读书的活动,增加了儿童作家与小朋友的有关讲座。还有其它公益讲座和诗歌朗诵会,总主题是“我与祖国同行”。集体婚礼方队也活跃在现场,万人徒步进入社区,都是显著的亮点。

  长城精气神

  万人徒步的终点在长城脚下,也有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现实象征意义。迁安的长城很完整,从山下望去,走向蜿蜒,气势雄浑,与徒步来路上人流的巨龙相呼应,形成别样的大气象。长城似人流,人流似长城,加上随风飘动的各色彩旗,真不知身在长城,还是长城在徒步的人流里。

  迁安的长城有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号称“天下第二关”的白羊峪长城,有一段双水道的水长城。迁安的第三条较大的白羊河自北流来,锁流在两道水门内外,气势不让京西居庸关的单道水长城。迁安还有大理石砌成的长城,足有3里长,大约是临近的地方有大理石矿埋藏,因材施工而成。见过大青砖砌就的长城、石片垒起的长城、土夯的长城,何曾见过大理石长城。这无疑是万里长城中的一个奇观。

  也是因为白羊峪长城险要,当年日寇来犯,没有直趋白羊峪,而是绕行密云的喜峰口,遭到29路军大刀队的痛击。但迁安人并没站在一旁,上文提到的杨十三就到处奔走,疾呼“有人出人有钱出钱”,还亲自动员他在北京妇产科学校的女儿杨效昭组织支前救护队,奔赴喜峰口前线。杨效昭和她的兄弟后来也成了出色的八路军战士。

  迁安长城如今又迎来了万人徒步大会,这长城又成为激发人们自我解放,走向更大天地的终点和起点。长城在这里再次见证中国人向前疾走的矫健步伐,这又是一种何等的时代变化。看着这样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人们常讲的精气神,也想起那一年有人随意给我的一个考题:咱中国人爱讲精气神,那你说说,什么是精气神。对于这道颇有些形而上的考题,我一时不能作答,但面对着蜿蜒的长城和不断移动的徒步人流,似乎有了一点悟。

  我想,精气神在国学通俗概念里,既有形而上的精神向往,也有形而下的状形和状物的创造和思索,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一统。精也即精华,当有内容的物质性,而眼前的长城就是靠着砖石泥土乃至大理石垒成的精华工程。气则是物质结构所带来的一种外溢的气场与气氛,似乎具有文化形式的外显性,而这也是我们向往长城走向长城的的一个理由。神则是思维与物质相互感应融汇的聚焦,能在自身能力的发展中显出一种无以伦比的超拔。长城前的这些断续想法不一定准确,但在万人徒步的长城行里,明显地有着一种感悟的快乐。

  也是的,这场以长城为终点的万人徒步行,不仅使更多的人体验了通常体育健身的欣喜,体味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也增添了迁安长城精气神,包括那世居长城脚下的迁安人的坚忍不拔的精气神。

  (冯并:《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副部级。中国作协会员、高级编辑;国家有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原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