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2017年美国危废处置市场技术及行业双集中度分析【图】
2017年美国危废处置市场技术及行业双集中度分析【图】北极星环保网讯:一、危废供给持续收缩,寡头竞争时代来临美国危废产量持续收缩,处置需求爆发期早已结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
北极星环保网讯:一、危废供给持续收缩,寡头竞争时代来临
美国危废产量持续收缩,处置需求爆发期早已结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加强对危废处置企业监管,并大力推进危废源头减量化,上述措施伴随着服务业在经济活动占比持续提升,工业危废产生量呈现趋势性下滑态势。数据显示,美国危废产生量及处置量分别自2001年的4,055万吨和4,514万吨下滑至2015年的3,364万吨和3,310万吨,2001~2015年的复合增速分别为-1.3%和-2.2%。
危废产量持续下降必然带动危废处置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众多无法应对行业新趋势的参与者通过被并购或破产倒闭等方式淘汰退出市场,处置企业数量不断下降。
数据显示,美国危废处置企业数量已自2001年的2,117家下滑至2015年的1,328家,2001~2015年复合增速为-3.3%,此期间有约40%的危废处置企业消失。
从收缩幅度看,2001~2015年,美国危废处置企业数量收缩幅度明显大于同期产废量的收缩幅度,侧面表明着企业的平均危废处理规模在逐步变大,处置企业逐步大型化。
美国危废生产量及处理量变动趋势(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美国危废处置企业数量变动趋势(个)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深井/地下灌注一家独大,石化企业普遍自建处置设施
1、深井/地下灌注份额不断提升,严格监管防止泄露风险
在美国危废处置总量趋势性下降的行业大背景下,深井/地下灌注模式处置的危废量逆势上升,推动其在危废处置总量中占比不断提升,持续挤压废水处置等其他危废处置方式的市场空间。根据统计,深井/地下灌注的危废处理量自2001年的1,768万吨上升至2015年的2,378万吨,在当年危废总处置总量中占比自39%提升至72%。而对于焚烧和填埋等无害化处置手段而言,焚烧和填埋在总处理量中占比较低且波动不大,2001年以来基本维持在4%左右。
2001-2015年,不同危废处理方式在总处置量中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深井/地下灌注指通过井将液体污染物(灌注液)注入地下多孔岩石或土壤中的污染物处置技术,即利用深层地质环境有效地处理污染物,使污染物不进入生物圈物质循环。该技术应用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1949年,杜邦公司率先将深井地下灌注用于化工废液处理,该技术随着时间推移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美国按照注入液体类型、应用领域和注入地层的不同,目前把灌注井分为六类不同类型,其中I类井又进一步分为危险性废物灌注井和非危险性废物灌注井,危险性废物灌注井灌注液毒性大,政府对此类井的要求也最严格。到2015年为止,美国11个州有I类灌注井822口,其中危险性废物灌注井140口,占全部I类井的比重为17%。
为防止地下灌注项目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政府在法规上严格立法并加强监管。在立法层面,1974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安全饮用水法案》,要求EPA制定法规保护饮用含水层,推动EPA于1980年颁布了《地下灌注控制法》。1984年美国国会颁布《危险固体废物修正案》,对地下灌注提出了“无转移”要求。总结美国针对I类危险地下灌注项目的法规,政府主要通过划定安全的调查区、严格的选址标准、“无转移”申请、高标准建设要求等对地下灌注处置手段进行限制和规范。在监管方面,只有获得地区或州负责人许可授权的个人或组织,才可进行地下灌注活动。EPA对地下灌注活动实行分区管理,全美被划分成10个区,并派出地区负责人对区内灌注井的建造、运行、封井、监测等活动进行全面监管。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重大灌注计划,EPA则实行直接管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在严格立法和有效监管推动下,深井/地下灌注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危废无害化处置手段。
深井/地下灌注处置量及其占比(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延伸阅读:
危废行业分析: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逐年递增 一半左右危废实现综合利用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