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诚信缺位 环评市场放开后怎么管?
诚信缺位 环评市场放开后怎么管?环境监测网讯:取消环评机构资质许可、环保竣工验收行政审批等“放管服”举措近年来切实落地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要关注到,环评“放管服”改革尚在过渡期内,
环境监测网讯:取消环评机构资质许可、环保竣工验收行政审批等“放管服”举措近年来切实落地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要关注到,环评“放管服”改革尚在过渡期内,“放”开了后,对如何更好地“管”和“服”提出了新挑战
“几个人成立公司就开始接单,质量糊弄应付。有的企业甚至分拆成立多个公司,一个工程师开办一家公司,一家被罚,还有其他家营业,规避监管风险。”
“有的企业为了‘过关’不实申报,事后则声称没有足够专业知识保障环保达标,执法监管在实际认定上存在难点。”
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监管体系,将环保失信个人、企业信息纳入诚信“黑名单”向社会公开,使违法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正文:
一份上百页的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报告,有的在办公室几天编完,有的请“枪手”代为完成,还有的环评师靠挂靠资质赚钱……作为卡住环境污染项目、保护环境的一道有力关卡,环评曾一度被当作摇钱树。
近年来,取消环评机构资质许可、环保竣工验收行政审批等“放管服”举措切实落地,最大力度激发了市场活力,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办事更便利了,行政审批工作量大大减少,市场主体经济负担减轻,项目“落地”速度加快。
但同时,《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也发现,在环评“放管服”改革的过渡期内,建强环评关卡仍需破“三关”,部分环评中介机构仍存在违规扰乱市场行为。在加快“放”的同时,“管”与“服”如果跟不上,则会一定程度削弱环评的源头预防作用。
环评“放管服”驶入快车道
随着去年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当年12月底新修改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生效,环评“放管服”改革加速驶入快车道。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审批项目环评4.6万个,备案18.9万个,超过80%无需审批。各地也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改革落地。
广东省广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已依法取消试生产审批和竣工环保验收审批这2项行政许可,仅保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在下放环评审批权方面,市级仅保留省下放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项目环评审批。2018年,区级生态环境部门审批量占全市95%以上。
吉林省长春市生态环境局结合行政审批综合改革,进一步减少环评审批申报要件,缩短审批时限。其中,环评文件审批事项由法定的报告书在60日、报告表在30日内办结,加快到目前承诺的办理时限为报告书5个工作日、报告表2个工作日。
江苏省除了法律法规及生态环境部规定由省级审批的建设项目环评权限外,省级建设项目实现“零审批”。
一系列举措,优化了营商环境,让企业发展有了更多获得感。广州还出台不纳入环评管理的项目名录,明确31类基本无环境影响的工程项目和民生工程免于环评。目前已有8家企业享受这项改革红利。
“资料准备完成后,我们就按照网上提示,及时填报信息。这样节省了环评经费和时间,有利于企业尽快扩大产能。”广州铭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体系室主任何长虹说。
江苏华电金湖能源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工程计划投资10亿元,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4亿千瓦时。“环评报告审批权下放到县级之后,我们方便很多。县环保主管部门对现场情况更了解,沟通办事也很高效。”公司计划营销部副主任胡金仁说。
放开后“管”与“服”如何跟上
本刊记者采访发现,当前,环评“放管服”改革仍在过渡期,三对矛盾关系值得关注,这“三关”直接影响着环评预防关卡能否建强。
一是,行政审批权“一放到底”与行业诚信体系缺位之间的矛盾。当前,环评市场已放开,环评“红顶中介”取消,但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尚未跟上。有的环评机构鱼龙混杂,编制的环评报告质量良莠不齐,个别甚至弄虚作假、蒙混过关。
吉林省一位从业十余年的环评工程师说,环评工作技术性强,市场放开之后,各机构“争食”,“几个人成立公司就开始接单,质量糊弄应付。有的企业甚至分拆成立多个公司,一个工程师开办一家公司,一家被罚,还有其他家营业,规避监管风险。”
二是,环评公益性与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多位受访环保专家认为,与安全评估类似,环评事关公共环境安全,具有公益性,审批权放开后,如何实施更加有效的监管尤为重要。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环保竣工验收由环保部门验收改为企业自主验收后,有关部门实际监管存在处罚认定难等问题。
江苏省某县环保监管人员说,现在废气、废水、噪声等环保竣工验收都是企业自主验收,到环保部门备案。“这增加了企业的主体责任,但是,有的企业为了‘过关’不实申报,事后则声称没有足够专业知识保障环保达标,执法监管在实际认定上存在难点。”
三是,简政放权效率要求与基层承接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环评“放管服”改革推进以来,有的基层环保部门承接能力不足,预防效果打折扣。江苏省一位受访基层环评审批管理人员说,改革要求尽力压缩审批时限,但县里环评审批窗口只有2个人,1个月要审批一二十件报告书,对质量把关很难做到精细。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唐浩华说,环评审批权限下放,但是,有的地方基层行政资源薄弱,“广州市的区级生态环境部门环评审批量占全市95%以上。但区里的审批人员也就几个人,每年却要承担几百个审批任务量,如何确保质量与效率,压力非常大。”
当前,环评“放管服”改革尚在过渡期内,“放”开了后,对如何更好地“管”和“服”提出了新的挑战。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这三大矛盾若不能加快理顺,则有可能削弱环评的源头预防作用,在“放”的改革步伐提速的同时,亟待“管”与“服”能尽快跟上。
击破三对矛盾
环境影响评价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道闸门。在改革过渡期内,受访专家认为,整治环评乱象要克服环评“放管服”改革中的三对矛盾。
针对环评市场放开与行业规范缺位的矛盾,强化环评中介市场规范力度,加快完善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并将监督检查结果切实纳入市场主体社会信用记录。
针对环评公益属性与完全市场化间的矛盾,专家认为,有必要深化环评制度改革,使环评机构不再直接从项目建设方获得业务,不与项目建设方达成利益捆绑,成为真正的第三方机构,这样才能编制出客观公正的环评报告。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有关业务处室负责人认为,环评要消除“过关”思想,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尤其要压实企业治污责任,进一步明确建设单位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同时,考虑让环评机构承担环境污染的连带赔偿责任,加大环评违法成本,从而从根本上杜绝环评造假。
针对环评监管需求增加与监管基层力量欠缺的矛盾,部分受访环保专家建议,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升环评过程中的公众监督力度,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监管体系,将环保失信个人、企业信息纳入诚信“黑名单”向社会公开,增强监管震慑力。
同时,还应创新监管技术机制,提升执法信息化水平。例如,可加快推进以全国环评审批信息联网、环评基础数据库、智慧环评监管平台为重点的环评信息化建设,并实行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惩戒,让失信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刊于《瞭望》2019年第33期
原标题:环境评价:放开后怎么管
-
富春环保溢价收购铂锐能源 标的公司承诺三年利润3.39亿元2019-08-19
-
雪浪环境实控人等多名股东拟向新苏环保转让公司20.21%股份2019-08-19
-
雪浪环境引入常州国资新苏环保为战投 杨建平一家拟6.37亿转让20.21%股份2019-08-19
-
资本运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环保上市公司业绩可期2019-08-19
-
光大国际、侨银环保等四家企业通过邳州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PPP项目竞争性磋商资格预审2019-08-18
-
2270万!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2019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公开招标公告2019-08-17
-
生态环境部公布2019年5、6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尘监测结果2019-08-17
-
环保信用评价广泛实施 信用差的企业将处处受限2019-08-17
-
3年安排9.6亿元保障贺兰山 外围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2019-08-17
-
17岁的紫科环保不忘初心 感恩前行!2019-08-17
-
中国疏浚环保料中期净亏2100万元至2900万元2019-08-17
-
因资金需要?鹏鹞环保股东华泰紫金减持0.21%股份至5%以下2019-08-16
-
2020年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部分仪器设备采购清单计划公示2019-08-16
-
中超环保股东减持100万股 权益变动后持股比例为19.08%2019-08-16
-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征求意见稿)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