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垃圾分类喜提热搜 对塑料原料及再生体系影响几何?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19-07-29 09:03:13
热度:

垃圾分类喜提热搜 对塑料原料及再生体系影响几何?固废网讯:导语;近期垃圾分类绝对是霸占整个搜索引擎的C位热词,轻松上热搜不在话下,尤其是上海人民在进入7月份更是感触良多。那么垃圾分

固废网讯:导语;近期垃圾分类绝对是霸占整个搜索引擎的C位热词,轻松上热搜不在话下,尤其是上海人民在进入7月份更是感触良多。那么垃圾分类在国内的进程是怎样的?垃圾分类后对于塑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对于未来的再生回收体系意味着什么?在本篇文章,卓创将对以上问题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同时辅以一线的调研资料来阐述。

1 垃圾分类在国内的进程

垃圾分类概念最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垃圾要分类收集》一文,呼吁北京居民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这便是“垃圾分类”的问世。

2000年4月,原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在北京召开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座谈会,特别强调“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公众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适时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非常必要”,随后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桂林等八个城市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各个城市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予以配合。

如北京自2000年起每年分配2000万元的资金用于垃圾分类工作,并在市、区县分别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以保障工作的开展;同年,上海明确了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包括可燃垃圾?废玻璃?有害垃圾等等;2002年广州率先在国内组建了垃圾处理监管机构,完成多个专项法规标准的制定,并建立评价制度;杭州等其他城市也均有所动作。

虽然一些城市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应的运输设备与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垃圾分类的收效并不理想,很多城市甚至曾于中途数次放弃,有的城市还干脆把工作重点转向末端分类,对源头分类则不抱指望。所以多数民众对于垃圾分类的印象,都是声势浩大地在身边发生,却一次又一次地无疾而终。

2016年6月15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文,明确到2020年底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2017年3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2020年底前,在全国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在内的46座城市的城区范围内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这一举措,将垃圾分类实施推向高潮,也为各地推进垃圾分类战略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这46个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石家庄、邯郸,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铜陵,福州、厦门,南昌、宜春,郑州,济南、泰安、青岛,武汉、宜昌、长沙,广州、深圳,南宁,海口,成都、广元、德阳,贵阳,昆明,拉萨、日喀则,西安、咸阳,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

总体而言垃圾分类的工作目标是:

(1)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2)到2022年,各地级城市至少有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各区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总的思路,就是三句话——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政策助推作用下,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号召,出台相关政策助推垃圾分类举措快速发展。根据公开信息,卓创资讯粗略梳理了几个城市的垃圾分类举措,具体如下:

01.png

表1 代表城市垃圾分类进展及效果

据资料不完全显示,目前46个城市中已有26个确定推出了奖惩措施的城市。(注:其余城市正在制定中尚未有明确方案,或未查询到相关公开资料)

其中,深圳和厦门的处罚标准最高。深圳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草案)》规定,乱扔生活垃圾或者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500元罚款,对单位处5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对个人处1000元罚款,对单位处10000元罚款。厦门的《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规定,随意倾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罚款。多数城市的处罚标准介于50元至200元,广州的罚款力度也是介于50至200元之间。

和处罚标准明晰形成反差奖励标准模糊。整体上26个城市相关法规文件对奖励的描述可概括为以下5种:积分换奖励、鼓励给予奖励、按照相关要求给予奖励、给予奖励、无。

2 垃圾分类对塑料原料、再生料的影响

回归到老本行,垃圾分类概念如此火爆能否带来塑料行业新的需求增长点呢?本部分将逐一介绍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塑料原料及再生料。

在垃圾分类环节,与塑料直接相关的就是垃圾桶和垃圾袋。垃圾桶方面,国内垃圾桶使用中66%是铁皮、木质垃圾桶,可循环利用的塑料垃圾桶只占30%。以下卓创只分析塑料垃圾桶。

下游方面,据卓创调研,大型垃圾桶生产厂家产品较多、结构丰富,大致可以分为几种:一、室外的大型垃圾桶,第二类是垃圾回收车,第三类为社区、市政、街道或写字楼等小型公共区域使用的分类垃圾桶,第四类为家庭用的分类垃圾桶,相对有设计感,也是近期各大电商平台的爆款。我们简单将其分类室内和室外两大类。

77.png

表2 垃圾桶用料、牌号等信息调研

据卓创不完全样本调研显示,以上牌号华东市场相关出货增加,数家中大型贸易商反应注塑出货转好,主要在HDPE方面,LLDPE累库。

据下游企业反馈,增量最大的是分类垃圾桶,以室内PP的为主,市场上塑料垃圾桶主流价位在5-30元,而分类垃圾桶的主流价位在50-200元不等。据调研目前下游接单群体主要在电商销售平台(零售或者批发),也有部分政府采购(学校、乡镇等),分销商、机场等交通站点的招标,而机场和火车站以及汽车站这些站点的订单,金属垃圾桶占比相对较多。零售的比较小的散单都给了附近的小厂。目前各厂家的订单已经排满未来几个月,大型厂家的订单开启约在2018年三、四季度,2019年6月相对火爆,多数订单发往上海,其他城市也在积极跟进中。下游企业多认为,垃圾分类政策力度较大,也较持续,预计这一股风头能持续1-2年,目前大厂正准备扩能,大概9-10月台州的一些大厂扩能完成。

由于垃圾桶需求旺盛,部分日化品生产商亦蠢蠢欲动,加之今年日化品订单普遍同比减少,因此有能力生产加工垃圾桶的都在开模中,对政策较敏感的厂家已经开始生产,大家的热情普遍偏高,主要以家用分类垃圾桶为主。部分圈外的人也跃跃欲试进入垃圾桶这个热点行业。

除了上海,周边的城市和乡镇街道也有大量需求,听闻一个乡镇的订单大概是两万个垃圾桶。而其他46个城市方面,据卓创不完全样本调研,暂未如上海一样出现集中的垃圾桶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正如我们在第一部分介绍所言,其他城市已经开展或部分开展类似活动,因此其对垃圾桶、垃圾袋需求较分散;第二,多数地区居民或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垃圾分类中都有时间进程表,目前而言紧迫性不强,多数民众还未有像上海那样强烈的意识和急迫的需求。

对于此波垃圾桶畅销等类新闻的看法,多数受访人士表示短期内订单不错,指望短期垃圾桶这阵风让塑料期货大涨很困难,但是随着垃圾分类深入人心,以及2020-2025年该政策在全国更大范围的推广,长期来看对于塑料需求的拉动相信会比较可观。

也有部分受访业者表示,整个行业的火爆仅仅是表象,部分大企业比较好,大点的企业就是日产量在3万个桶左右(各种大小、规模相加)。短期的塑料需求是有增加,因为有些订单是特定场所需要的,也有是已有垃圾桶不符合分类要求的,需要新增。但是最终需求会大幅减少。因为一个小区内以前需要300个垃圾桶,现在只要8个,要定点投放。

对于另一类与垃圾分类相关的产品:垃圾袋,主要用吹膜级PE生产,其中以HDPE膜料为主,HDPE膜强度更强,做成的垃圾袋不易破,拉力大,承重力更强,新料与再生料都可以,视订单要求。以公共场所垃圾袋为例,厚度一般为2丝到4丝左右,承重40斤到85斤不等,分为平口式和手提式。随着对垃圾桶需求的增加,对于垃圾袋来说带来相应增加。

针对垃圾桶、垃圾袋借助“垃圾分类”东风是否带动原料行情的调研,几乎95%以上人士认为炒作居多,目前对原料(PP共聚,HDPE注塑料)没有起到实际行情带动作用;部分觉得有一定支撑,但带动有限。

3 垃圾分类后端处理对废塑料行业的影响

垃圾分类牵动了从上至下的关注目光。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关心垃圾分类工作,2016年12月,他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而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方便末端处理。

以上海市的分类法为例,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之所以这样分,原来是跟垃圾的后端处理有关,比如可回收物是这样处理的:可回收物被送往回收站,然后送入加工工厂,做成成品后流向市场;湿垃圾-粉碎-发酵-滋养土地;干垃圾-垃圾焚烧-发电;有害垃圾-单独运输存储-专业机构安全处理。

作为可回收物中的“玻金塑纸衣”中的一员,回收回来的废塑料处理是我国的循环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为什么国内废塑料回收对我们如此重要?这就要从再生塑料的来源-废塑料的渠道说起了。2016年以前国内再生塑料厂家的两大废塑料渠道是国内回收和进口国外货源。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2012年废塑料进口量逐年上升,2012年是废塑料进口的巅峰,进口总量高达887.76万吨。

废塑料进口量巨大,但由于进口过程中存在夹带医疗垃圾等危险废物、走私、倒卖批文、异地加工、利用他人许可证等违法现象屡禁不绝,令废塑料流向难以追踪;另外也存在破坏生态环境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等问题。从2013年开始国内加强了对废塑料进口的监管,从绿篱行动到国门利剑到蓝天行动,进口量呈震荡下滑趋势。自从2017年7月18日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后,废塑料进口的命运就注定,2017年下半年开始废塑料进口量逐步减少,2017年废塑料进口量在582.93万吨,较2016年减少0.1%,2018年生活源废塑料被禁止,工业源废塑料仍被允许进口,当年废塑料进口量为5.15万吨,较2017年减少99.11%,到2019初年工业源废塑料也被禁止进口,至此废塑料进口划上句号。

废塑料进口被禁止后,国内再生塑料的毛料来源仅有一个渠道,那就是国内的废塑料回收,但国内废塑料回收现状又是如何呢?

据不完全资料显示,中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有5000多家,回收网点16万个(未登记注册或临时的回收网点据不完全统计近40万个),回收加工处理工厂3000多家,从业人员140万人。若包括进城收废品的农民工,中国国内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的就业人数近1000万,遍布全国各地,并且在一些重点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产业规模。中国每年可回收的再生资源近2.7亿吨,价值7760多亿元,其中废钢铁15163多万吨、废纸5397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176多万吨、废塑料2322万吨、废轮胎613万吨、其他废旧物资2000多万吨。

在“以塑代钢,以塑代金”的今天,由于塑料轻便,替代率高,成本低廉等因素,因此国内每年塑料的使用总量也在不断提升。据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塑料制品总产量达6042.1万吨,但据卓创统计废塑料回收只有1574.04万吨,粗略计算回收率只有26%左右。因此大力开展废弃塑料的再生利用有广阔的前景。国家对再生利用废弃塑料制品的目标是到2020年,废弃塑料的利用率将达到50%,这不仅要在收集上,还要在清洗、分拣、干燥、重新造粒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开发,不仅从生产设备和配方上,都要大力地进行开发研究,并且对再生塑料制品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才能确保这一计划能完全文施。任何一个国家,回收废旧塑料都是从回收废弃的一次性包装塑料开始的,然后才是日用品塑料和工业用塑料制品废弃塑料的再利用。我国要解决白色污染,也必然要动员大量力量回收废弃的包装用薄膜和塑料瓶罐清洗干燥和重新造粒,制得各种新的用品。

垃圾分类是在前端将可回收物分出来,再集中到后端处理。但卓创资讯调研多位再生塑料业者人士,包括协会人士,认为垃圾分类并不会增加太多废塑料回收量,或者可能性较小。主要原因在于按当前回收方式,具有利用价值的废塑料已经被居民或家庭集中到废品回收站-废塑料回收商-再生塑料厂家生产处理了;而垃圾分类后,预计多数可回收物仍将通过以上渠道进入,或许将增加一些回收量,但大规模增加可能性较小。

现存的废品可回收系统,实际上是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个特色,实际上这么多年来,国内都是按照这个系统在进行分类,只不过是一些非政府的组织或机构在做,切不可因为垃圾分类将这个利益链条切断,因为这是个非常完善的体系,有源头的居民、拾荒者,甚至包括物业、环卫工人的配合,这些人知道该把这些垃圾送到什么地方。目前该体系已经非常成熟,而政府要做的就是要引导这支队伍。

这个体系运行的动力,与后端能不能卖出更高的价格相关,与这些废品的市场价格波动有关。比如再生塑料持续降价后,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导致废塑料降价,后端收废品的个体户、企业等就会减少收废塑料的量,或者压低价格。而减少回收量或压低价格后,前端的居民卖不出钱,分类的积极性会降低,可回收比例也降低。这时政府要做的就是提供保底政策保证这个系统正常运行。

此外,政府必须确保废品在后端的正常利用。比如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是否对正常的产品生产造成影响等。只有把这些环节打通了,才能保证从源头分出来的可回收物在后端有很好的处理途径。如果后端回收企业数量、规模、回收方式等不足以支撑源头产生的可回收垃圾量,又会造成它没有出路的问题。因此垃圾分类后端回收利用的链条一定要理顺。

4 垃圾分类影响循序渐渐 习惯要养成更需长时间坚持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它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从第一部分我们看到的国内开展垃圾分类的进程之久,到近期“垃圾分类”引燃“上海全民大考”,均能看出垃圾分类在宣传、执行上都存在一些难点,需要长期引导、奖惩结合,更难的地方在于持续性上,比如国外在垃圾分类上也花了非常长的时间去引导形成习惯,德国从1904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至今已有110多年;日本从上世纪80年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至今,垃圾分类已融入日本百姓平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国内方面,在近20年的探索中,我们参考了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如今也摸索出了一些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垃圾分类方式。而所谓特色,与各个国家的垃圾特性、产生量、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息息相关。另外从我们垃圾产生量来看,由于人口规模远大于这些国家,甚至有的城市的规模比欧洲一个国家还大,因此单位面积垃圾产生量也非常大。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一些垃圾现在产生得非常快,其中一个典型就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外卖、快递等新型垃圾的产生。这些别说10年之前,就是5年之前都预测不到。种种情况决定了我们在这个阶段制定的垃圾分类方式,不能完全模仿发达国家的做法, 模式都是人为弄出来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垃圾处理从来没有说哪个技术更好,哪个技术最差,一定是找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本身特性的。不能说日本这种精细化的就好,中国的就不好。垃圾分类的正确模式是,后端已有的技术、设备、处理设施需要什么样的垃圾,决定了我们前端分到什么程度,而并不是人为一拍脑袋谁好就谁来。

其实在开展强制垃圾分类的初步解读阶段,市民垃圾分类时大可不必太纠结。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方便末端处理,提高垃圾处理效率,未来垃圾分类可能会越来越细,但在现阶段,只要能把干湿分开,把厨余垃圾分好,就已经是为垃圾分类做贡献了。

针对未来,我们也提出几点小的建议:

1.完善垃圾分类立法与顶层设计。制定严格的垃圾处理制度,我国应从顶层设计到细化落实,逐层制定垃圾处理相关法律法规,为垃圾分类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同时循序渐进,逐步完善、优化垃圾处理流程,因地施策,从东部到西部,从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从城市到乡村,逐步推进,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处理体系。

2.至少全国范围内将垃圾分类的几种垃圾分类弄成相对统一、规范的名称,以及为什么做这样的分类,加大宣传力度,更便于民众理解,这样统一规划后,让民众意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也减少了民众区域间流动时到了一个新地方就不会分类的尴尬。

3.垃圾末端处置方式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前端分类的标准和效果,前端分类的标准和效果也直接关系到末端处置的效率。要加快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设施的建设,夯实垃圾处置的基础能力。

4.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以助力垃圾分类,比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摄像头等技术帮助垃圾产生者按规定分好;另外可以考虑用先进技术将机械化分拣与人工分拣做到结合或者替代人工分拣。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发工作,其影响深远,卓创将持续对其进行跟踪监测,欢迎关注。


原标题:垃圾分类喜提热搜 对塑料原料及再生体系影响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