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微生物修复(ISSAPGPR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技术的研究
微生物修复(ISSAPGPR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技术的研究环境修复网讯:摘要:ISSA PGPR原位生态修复技术。采用“ISSA PGPR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来消除水中污染物,
环境修复网讯:摘要:ISSA PGPR原位生态修复技术。采用“ISSA PGPR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来消除水中污染物,修复遭到破坏的水生态系统,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体环境,丰富群落种类,优化种群结构,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维持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发展。
1、技术原理
ISSA PGPR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是通过将激活PGPR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制成生态修复剂,再投放在生态反应池中,建立起“PGPR选择性激活平台”,同时把这些营养物质持续提供给水环境中的PGPR微生物,从而使得原来湖水中的PGPR微生物被连续不断地激活并且快速繁殖,促进生态系统修复。
实现水体污染物原位治理,而不是传统治理方法的污染物转移。根据水环境个样,分步骤分阶段针对性治理,实现水体生态系统的改良与修复,实现生物清淤,降低淤泥总量,达到水质可持续性改善的效果,并最终实现水环境的整体治理与修复。通过选择性激活有益微生物,恢复和增强水环境的自净能力,让污染物就地解决,从传统“对抗性”的解决办法转变到“和谐利用”的方法,不影响治理区域的生产、生活,真正实现“三生共赢”。
2、技术组成
2.1 PGPR微生物
PGPR是指生存在植物根圈范围中,对植物生长有促进或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有益的细菌统称,包括细菌、放线菌、原核生物等,种类将近300种。传统上PGPR主要是指在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科学家发现,这些PGPR微生物在水环境中同样存在,具有同样的作用,尤其是在生态修复、改善水质等方面具有革命性的作用。
2.2 原位选择性激活:ISSA PGPR技术
ISSAPGPR技术是指原位选择性激活PGPR技术。它是一种把激活微生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碳源、微量元素、生长因子)通过纳米技术及微包覆技术制成颗粒均匀的生态修复剂,投放在生态反应池中,建立起繁殖平台,同时利用缓释技术把这些营养物质持续提供给水环境中的PGPR微生物,从而使得PGPR微生物被连续不断的激活并且快速繁殖的技术。
ISSAPGPR技术是通过生态修复剂加注和生态反应池的运行,来实现对PGPR进行激活的目的。
2.3 生态修复剂
生态修复剂是一种由选择性激活PGPR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碳源、微量元素、生长因子),通过纳米技术及微包覆技术制成的均匀颗粒(如图3-2)。它能够通过缓释技术把这些营养物质持续提供给环境中的PGPR微生物,从而使得PGPR微生物被激活并且快速繁殖。
生态修复剂的主要成分为生物聚酯、多糖、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物质,无二次污染。生态修复剂的比表面积约为900m2/m3,为PGPR微生物提供了较大的附着空间,提高了激活效率。
2.4 生态反应池
生态反应池是一种原位PGPR微生物激活设备。它能够提供半封闭的内部环境,并且具有自动将外部水环境中的PGPR微生物送入内部进行激活后,再将激活后PGPR微生物送回外部水环境的功能。生态反应池具有以下共同特性:
(1)能够提供半封闭的内部环境,可以放置生态修复剂,建立起PGPR激活平台;
(2)能够实现水流从外部环境到反应池内部再到外部环境的自循环过程,从而实现水体中PGPR持续不断的送入生态反应池内进行激活,同时源源不断地将激活后的PGPR投放到水体中的目的。
2.5 排污口高浓度氨氮处理
生活污水的氨氮含量一般较高,受其影响,在排污口附近的水体的氨氮浓度也相对较高,一般大于5mg/L。
需要在河道污染物集中排入点附近安装生态反应池,来选择性激活PGPR中具有有氧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使其进行有氧反硝化作用,将水体中的氨氮直接转化成氮气,挥发到空气中,从而能够达到快速降低水体中氨氮浓度的目的。
微生物菌株的挂膜时间一般在3天左右,有氧反硝化脱氮效率约为9~15mg/(L?h)。
2.6 氮磷的转移
水环境中有益微生物被激活后,这些大量繁殖的微生物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转化成可被浮游微生物及水体植物吸收的营养物质,浮游微生物及水体植物又被当作鱼、虾等生物的食物,从而形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循环,通过食物链降低水体中的氮、磷等浓度,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2.7 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
在水体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情况下,在河道内适当位置安装生态反应池,来选择性激活PGPR中具有快速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通过对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球菌属(Micrococcus)、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微生物的选择性激活,可以快速降解有机物分解。一方面,河床中的底泥向改善了的水体不断释放富营养物质;另一方面,部分PGPR微生物进入富含营养物质的底泥中进行活动与代谢,降低了底泥中的富营养物质。在两个方面的作用下,使底泥的体积和重量逐步减少,达到生物清淤的效果。
作者简介
单为为,男,1985年出生,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等工作。
原标题:微生物修复(ISSAPGPR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技术的研究
上一篇:印染废水治理的成本剖析与解决方案
-
2020年底 云南省将完成442个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2019-07-17
-
喜讯|航天凯天环保与资兴市人民政府签订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战略合作协议2019-07-16
-
海南两厅印发《海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9-07-12
-
海南省规范专项资金管理 促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2019-07-12
-
湖南859个废弃露天矿山 将量身定制生态修复方案2019-07-05
-
微生物镜检在石化废水污泥驯化中的指示应2019-07-04
-
2019年中国生态修复市场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2019-07-02
-
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组的长期和短期影响2019-06-30
-
水中PAHs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2019-06-25
-
云南:加快实施金沙江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程2019-06-24
-
久联发展:全资子公司与瑞林环保签订18亿元生态修复项目2019-06-24
-
修复攻略 | 石油烃污染修复技术之“好氧微生物修复技术”2019-06-22
-
黑龙江:加强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 推进倭肯河流域综合整治2019-06-05
-
值得铭记|同济·川源环境微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正式成立2019-05-25
-
注意!自然资源部部署重点区域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要求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