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重庆推广垃圾分类建设“无废城市” 力争到2020年主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19-04-16 09:24:09
热度:

重庆推广垃圾分类建设“无废城市” 力争到2020年主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固废网讯:截至目前,重庆市垃圾分类已在主城23个街道27万户居民中试点力争到2020年,主城区实

固废网讯:截至目前,重庆市垃圾分类已在主城23个街道27万户居民中试点

力争到2020年,主城区实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街镇比例达到50%,主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将来,主城区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都会采用焚烧发电方式,垃圾填埋处理将成为历史

“无废城市”来了!4月13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并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重庆,正投身“无废城市”建设的热潮中来。

去年底,重庆15家企业联手建立重庆市首个固废产业联盟,为重庆申报“无废城市”试点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稳步推进的垃圾分类试点,也成为重庆市申报“无废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市城市管理局人士介绍,2017年重庆开始大规模推广垃圾分类,截至目前,垃圾分类已在主城23个街道27万户居民中试点。借助二维码、智能垃圾箱等多种先进手段,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变得更便捷,垃圾分类成为重庆环保的新时尚。

1.jpg

城南家园居民通过“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投递垃圾。通讯员 郭旭 摄

“小黄狗”入渝8个多月

累计回收垃圾3979吨

虽然多年前重庆市就开始推广垃圾分类,但却“推而不广”。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认识不清,居民担心垃圾种类分得不准确;二是前端分好类、后端大杂烩的现象突出,付出了努力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针对上述尴尬,城市管理部门想出了很多破解方法。

上月,重庆推出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帮助市民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知识,了解国家的垃圾分类政策。

各区县城市管理部门也想出了不少好方法。比如两江新区打造了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互联网融合技术,辅以二维码、GPS等手段,建立一户一档实名制,实施垃圾分类投放质量及回收管理的数据收集和传输,实现垃圾投放的源头可溯。

“借助智慧管理平台,对垃圾分类正确投放行为采取积分奖励,对不正确投放行为进行源头定向宣导,可实现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积分激励、全程监控的一体化管理。”两江新区城管局人士表示。

在重庆,许多地方像两江新区一样,对垃圾分类实行了积分奖励。

最近,家住九龙坡区二郎街道钢球小区的邱沛萍婆婆,时不时提几个塑料瓶,在小区智能垃圾回收箱旁熟练地用积分奖励卡扫码后,将塑料瓶投进“一般塑料投递口”。邱婆婆乐呵呵地说:“垃圾称重后会获得积分。不到半年时间,我已经积了3900多分,上周刚用330分换了7块香皂。”

随着垃圾分类试点在重庆市推开,企业从中嗅到商机。最近一段时间,一种名为“小黄狗”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出现在主城9区及大足、荣昌、涪陵、合川、垫江等地街头。

“小黄狗”由6只不同颜色的垃圾回收箱组成,每个箱子上都写有接收垃圾的名称。只要掏出手机,使用App扫一扫,回收机的箱门就会打开。居民把废纸、纺织物、金属、塑料瓶等分别投入不同箱子,回收设备对垃圾进行智能识别和智能称重,根据不同废品的市场价格计算返现金额。

据统计,“小黄狗”进入重庆市场已有8个多月,截至3月底,共安装了1470台回收机设备,注册用户达45.5万,累计回收垃圾3979吨,光塑料瓶就超过200万个。

垃圾分类后去哪儿了?

不同垃圾有不同处置方法

如何破解“前端分好类、后端大杂烩”的问题,重庆采取了垃圾分类运输并健全回收处置系统的方式。

垃圾分类后都去哪儿了?市城市管理局人士介绍,有害垃圾经过收集容器,由合法单位运输贮存后,运往危险废物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可回收垃圾经过收集容器后,责任人自行运送或回收企业上门收运,由再生资源企业分拣和资源化利用;其他垃圾一般在收集运输后,则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或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置。

为防止垃圾相互污染,重庆专门配备了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类专业收运车,并给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

“主城正在建设垃圾分类网络物流基地,可以更准确地将不同垃圾送往不同地方处理。”市环卫集团人士介绍,该集团已在沙坪坝西永、渝北城南、两江新区龙兴等地建成6座多功能垃圾转运站。

为提升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构建起覆盖城乡的餐厨垃圾片区收运处理系统,在全国率先建成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系统。目前主城区日均处理生活垃圾7000吨、餐厨垃圾1300吨、果蔬垃圾200吨。

全国最大垃圾分类利用产业园

2020年将在渝北投用

“城市跟人一样,不仅要‘吃’好‘穿’好,‘新陈代谢’也要好。推广垃圾分类,不仅是我国建设‘无废城市’的大势所趋,也是重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市城市管理局人士表示。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超过1.5亿吨,并以每年8%至10%的速度递增。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中。我国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在250亿元至300亿元。

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46个重点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今年2月,住建部再次要求,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这也意味着,今年,重庆市所有区县将强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方式,是减少工业固废和包装废料的关键。”市城市管理局人士举了一串数字:1吨废纸可制作出850公斤好纸,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1吨废塑料可回炼3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750公斤……“市民眼中的‘垃圾’可不是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按照规划,重庆市将力争到2020年,主城区实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街镇比例达到50%,主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为配合不断提速的垃圾分类工作,重庆已建成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站点9190个、危险废物利用处理设施45个,正加快推进第四垃圾焚烧厂、走马和夏家坝垃圾二次转运站等一批具备垃圾分类功能设施的建设。

“将来,主城区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都会采用焚烧发电方式,垃圾填埋处理将成为历史。”市城市管理局人士介绍。

为进一步掘金城市垃圾,重庆市还在渝北区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垃圾分类利用产业园洛碛静脉产业园(因其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行业称为“静脉产业”)。该产业园占地约5000亩,2020年投用后将实现年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果蔬垃圾、污泥100万吨、建筑弃料60万吨、一般工业废弃物10万吨、废旧机油5万吨。

虽然重庆市在建设“无废城市”上进行了不少探索,但“无废城市”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亟须形成全民参与的合力。对此,市城市管理局人士呼吁:“每个市民尽可能少产生垃圾,产生垃圾后做好分类投放,就是实实在在为‘无废城市’建设做贡献。”


原标题:重庆推广垃圾分类建设“无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