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中国的海绵城市 需要这样建!
中国的海绵城市 需要这样建!水处理网讯:导读:要求做海绵城市是对的。可是在中国怎么实现海绵城市却是个难题。老城区的困难就不用说了, 即使是在新城区,这样的建设密度也很难做到。就
水处理网讯:导读:要求做海绵城市是对的。可是在中国怎么实现海绵城市却是个难题。老城区的困难就不用说了, 即使是在新城区,这样的建设密度也很难做到。就算我们把绿地全部下凹也不一定能满足雨洪的要求,而且下凹的绿地会被水淹,不耐水的植物就会死去,这也就是园林部门抵制的原因。因此,解决中国城市内涝关键的问题首先是在空间上。只有通过空间规划,结合市政排水系统,才能解决城市相互矛盾的蓄水和排水的问题。其次是在竖向设计上,要做到合情、合理,融会贯通,既符合大的自然系统,也符合城市的空间结构。深圳为什么内涝这么厉害,就是因为过去的城市建设把山推掉了,地形不再有良好的自然坡度,排水就成了问题。为了快速建设而搞的“三通一平”造成的恶果,是后人难以偿还的。
业界喊得火热的“海绵城市”连连遭到多方面的攻击,一是老天不给面子,雨季淹了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另一些从水利、市政、甚至风景园林内部也传出了各种声音:究竟要不要做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能否解决雨洪问题?带着这些疑惑,我们不妨冷静思考,看看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海绵城市”的意义,以及它究竟能干什么。
首先,极端的天气,如暴雨、海啸,那都不在海绵城市所能解决的范畴之内。那是天灾,任何人没有办法预计。因此对于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并不能作为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美国的雨洪管理也不是按照极端天气进行设计,因为局部和短时间的雨量根本无法估计。如果按此来评判城市建设,就意味着在很多地方建大都市根本就是错误的选择。有台风和海啸的地方都会面临很多暴雨的袭击;在火山区域、地震带上都可能出现极端的突发性事件。
暴雨后的城市
其次,中国的城市密度大,给水留的空间小。过去的城市建设中,河道都是按照排洪要求而不是生态要求设计的,因此一到洪水季节就会变成地上河,只有靠加高堤坝来排洪。而且城市内部公共空间狭窄,地下管网危旧,也无法消纳过多的城市雨水。加上新建城区长期以来没有按照雨洪管理的规范要求建设蓄洪系统,大量的开发建设也造成土地硬化,自然排水系统消失,最终形成了今天这样城市水空间严重不足的局面。人与水争地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普遍现象。
美国对土地开发项目实行雨水平衡的法定要求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一纸法律就解决了平常情况下城市雨洪的调蓄问题。但对于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他们也没办法。谁也无法与老天作对。如一些沿海城市,在台风季节也是容易造成内涝,甚至发生大的水灾。
要求做海绵城市是对的。可是在中国怎么实现海绵城市却是个难题。老城区的困难就不用说了, 即使是在新城区,这样的建设密度也很难做到。就算我们把绿地全部下凹也不一定能满足雨洪的要求,而且下凹的绿地会被水淹,不耐水的植物就会死去,这也就是园林部门抵制的原因。因此,解决中国城市内涝关键的问题首先是在空间上。只有通过空间规划,结合市政排水系统,才能解决城市相互矛盾的蓄水和排水的问题。其次是在竖向设计上,要做到合情、合理,融会贯通,既符合大的自然系统,也符合城市的空间结构。深圳为什么内涝这么厉害,就是因为过去的城市建设把山推掉了,地形不再有良好的自然坡度,排水就成了问题。为了快速建设而搞的“三通一平”造成的恶果,是后人难以偿还的。
回到天气的问题,设计当然要考虑各种天气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些暴雨多发地,小城市也许很快就能把水排到周边的自然系统里,而大城市面临的问题往往是排水跟不上来水的速度,依靠电站强排往往也难以对抗突发事件。美国的新奥尔良就是典型,一个台风就能淹没整个城市。
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要求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所有专业都改变过去的工作模式,把生态雨洪管理的要求融进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去。海绵城市建设是个长期的事,是个实践模式的事,不是由谁主导、由谁配合,更不是做一两个项目就能完成的。曾经一些人鼓吹海绵城市应由水利部门主导,也有人说应由园林部门主导,甚至有人说做一两个工程,“海绵城市”就实现了……这都是错误的,不负责任的说法。实现海绵城市对于我们还是个很遥远的目标,各行各业都需要努力。
那么风景园林应该如何介入海绵城市建设?
不只是在中国,现在全世界关于低影响开发的研究都集中在技术和工程方面:铺装多用透水砖,大量建设屋顶花园、蓄水池、下沉式蓄水公园等等;我们还应该更多地保护原有的植被,让城市地面有更好的渗透性;同时,增加一些垂直绿化,推广高效节能的建筑等等。然而,中国的问题还有其特殊性,不要忘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什么样的城市;每一个城市有什么特殊情况;以及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基本与低影响开发一致,都是在强调建立城市蓄水空间,地上地下相结合,创造一个像海绵一样具有渗透、蓄洪、滞洪的水循环模式。如何在中国这样特定的环境、资源、社会背景下实施海绵城市理念,才是业界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低影响开发在我国到底“身处”怎样的大环境?
首先是气候特色。我们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季集中,分布极其不均。西北部干旱严重,东南部暴雨集中,造成了完全不同的生态状况。这样就给我们的解决方案提出了更加有针对性和多样化的要求。“因地制宜”成了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即每一个地区必须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和技术措施以适应当地的气候、人文和城市发展的需求。
其次是大城市化与城市群发展趋势。大城市化是亚洲国家的共同特点,也是中国这几十年来发展的现实。城市群的提出是未来中国城市化的方向。中国将会很快建设出几个世界级的大城市;即人口规模达到1500万以上的城市。在这些城市的周边还会有约500万人口的卫星城市,组成超大型的城市群。
第三是文化特色。中国城市建设各个部门负责各自的领域,从管理模式、地域范围,资金来源都是各负其责,互相之间很难协调。城市水资源管理问题需要协同处理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分配、防洪抗旱、防风固土及景观生态及其和城市交通、产业、生活等等多方面的关系。
月亮湾湿地公园
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在哪?这些不是水利部门可以一家独大自行解决得了的,需要与城建相关的各部门的共同关注和协同合作。
首先是立法。海绵城市的实现不能简单的依靠技术规范标准,需要靠立法和管理。而且海绵城市技术规范并不是绝对的标准,最重要的是要让这些过程有法可依,保证各地都遵照执行,每个开发商,每个项目都要执行。
不可否认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也有一些作用,况且在大多数已建成区受条件限制,碎片化不可避免。
第二,新城区与老城区的应对办法不同。新城区可以采用更加科学的办法去调蓄雨洪,特别是留足蓄水的空间、合理的分布。而老城区的系统已经形成,只能靠拓展外延、加固、修缮地下管网,而不能大规模地改变内部结构。在适当的地方做些调蓄功能,但要形成系统还是很难的。
原标题:中国的海绵城市,需要这样建!
-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低影响措施2019-04-02
-
带你了解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方法2019-04-02
-
云南首个开放式海绵城市湿地公园建成2019-03-29
-
解读《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规定》2019-03-29
-
海绵城市的设计实践与经验总结2019-03-28
-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设计暴雨探讨2019-03-27
-
海绵城市——理念与方法2019-03-21
-
南宁319项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造福市民2019-03-20
-
河南驻马店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9-03-20
-
南宁“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完工262个2019-03-19
-
南京试点2片区打造“海绵城市”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面积要达标2019-03-19
-
干货|6个国内外海绵城市案例对比分析2019-03-19
-
以石家庄海绵城市规划中水环境提升为例|城市明渠生态补水方法初探2019-03-05
-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海绵城市建设(含黑臭水体整治)PPP项目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第一次)2019-02-24
-
青海省财政下达2.5亿元 推进西宁海绵城市试点建设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