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2019年环保行业如何顺应“分化与进化”主旋律?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19-01-26 09:23:56
热度:

2019年环保行业如何顺应“分化与进化”主旋律?水处理网讯:2018年,环保行业经历了不少波折,粗放增长、融资困难、国资进入、产业调整等成为热议话题。2019年,行业会如何发展?企

水处理网讯:2018年,环保行业经历了不少波折,粗放增长、融资困难、国资进入、产业调整等成为热议话题。2019年,行业会如何发展?企业如何摆脱困境,业绩良好的企业怎样好上加好?为此,我们约请专业人士分析撰文,希望对企业发展有所助益。

回顾2018年环保行业的发展,可以用“破后而立”来形容,“破”是寒风刺骨,“立”是绝处逢生,但仍旧荆棘塞途。未来,环保行业将在国企与民企、建设与运营、商业模式上分化,企业可着眼于客户、价值提供、盈利模式和竞争力等方面,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1.jpg

环保行业“破”与“立”

与彻底的“破”相比,环保行业“立”的程度微乎其微,合规性PPP再获支持

2018年,环保行业的利空因素共有5种。宏观经济层面,2018年,我国GDP同比增速由2017年的6.8%下滑至6.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下滑趋势明显,由2017年的7.2%下滑至5.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年累计同比仅增长3.3%。

融资层面,2018年初以来,经济“去杠杆”效果显现,信用环境收缩。2018年1月~11月,全社会融资规模累计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5.4%。融资趋紧导致环保企业的融资和偿债面临巨大压力。

商业模式方面,PPP项目“壮士断腕”,且PPP项目的重要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进一步加大。截至2018年10月末,财政部共累计清库2428个PPP项目(退库率15.9%),涉及投资额2.9万亿元(退库金额为12.4%),整顿完善2005个项目,涉及投资额3.1万亿元。2018年前11个月,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累计增速分别由年初的15%和17%左右下滑至6.5%和6.8%。未来几年又恰好是地方政府还债高峰期。

环保企业经营层面,风险暴露事件频出,业绩增速显著下滑。据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59家环保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629.7亿元,与过去几年30%左右的增幅相比,前三季度同比仅增长6.1%,;实现净利润143.7亿元,同比增长-24%,呈现大幅度的负增长。

资本市场层面,据统计,2018年全年环保行业指数跌幅达44.8%,跑输沪深300指数21个百分点,跌幅全行业倒数第一。

与彻底的“破”相比,环保行业“立”的程度显得微乎其微。

首先是宏观经济政策出现转向。2018年6月以来,国务院、央行、银监会、保监会等多个政府部门相继发声,陆续出台举措扶持实体经济。10月后,政策风向出现明显变化,一是国务院印发《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加大基建补短板力度,节能环保位列其中;二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缓解民营企业流动性紧张、融资困难的局面。

其次,合规性PPP再获支持。一是2018年11月,财政部发布《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明确PPP未来支出责任并非政府的负债;二是财政部明确“PPP在财政公共预算支出10%红线内非隐性负债”。以上两点为PPP项目进一步放大规模打开了空间。

三个维度的分化

国企与民企分化;“重建设轻运营”向项目全生命周期转变;在技术、运维等方面提升能力将是趋势

展望2019年,笔者认为“分化和进化”将成为环保行业主旋律。“分化”将体现以下3个方面。

国企与民企分化。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有11家民营环保上市公司被国资入股或控股;今年1月11日,昔日的明星企业、市值最大的环保上市企业碧水源发布公告称拟引入国资,若交易全部实施,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些案例反复印证了笔者几年前提出的“行业属性和企业性质的兼容性问题”(不同的行业,适合不同类型的企业,例如,公共事业更适合国有企业参与、互联网行业更适合民营企业参与)。企业间接盘容易融合难,这或将带来环保行业整个生态和竞争格局的变化。

工程与运营分化。笔者分析2018年前三季度以环保工程和环保运营为主业且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数据发现,运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较工程公司高出近9个百分点;运营公司的现金流普遍优于工程公司。环保行业多个细分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高峰已过,伴随着生态环保督察的升级和延伸,“重建设轻运营”必然要向项目全生命周期转变。

商业模式分化。在抢占市场阶段,以BOT、PPP为主的商业模式决定了环保企业过度依赖融资,通过资产和负债扩张推动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否则很难实现盈利。经过这一轮洗礼和重塑,PPP项目的需求仍在,只是“谁都能干”的时期已经结束,在技术、运维等方面提升能力将是趋势。表面上看是企业“分化”,而深入来看,则是行业的“进化”。

行业将如何进化?

以如何连接用户、创新技术和改善环境效果为导向;企业间差异化的竞争力将逐渐强化

2019年将是环保企业商业模式进化的开始。笔者认为,客户、价值提供、盈利模式和竞争力四方面是进化的方向。

在客户方面,以PPP模式为主导的环保发展阶段,地方政府是环保企业的最大客户,这种以政府为单一客户的漏斗型的市场结构十分不稳固。未来供给侧的企业多以轻资产为主,企业不再是单纯比拼资金和政商关系,而是以如何连接用户、创新技术和改善环境效果为导向。

从价值提供上看,以往的商业模式,绝大部分价值提供是围绕“拿项目—建项目—运营收费”这一逻辑展开,但是这一逻辑正在被打破。一是因为我国环保设施的建设高峰基本已过,增量市场逐步萎缩,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潜力不足;二是环保主要细分领域(水、气、固)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数量众多的同质化企业要么退出,要么转型。

从实践来看,一些具有不同于以往商业模式的企业正在萌芽,例如互联网环保领域的“小黄狗”、“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O2O立体服务平台“虎哥回收”等。虽然当前这些企业的规模和影响还不大,但这是行业商业模式进化的有益尝试。

因此,随着客户的转变、需求的转变(浅层到深层环境治理),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可能将具备社会价值、环保价值、数据价值、金融价值等。

在盈利模式方面,当前,以BOT、PPP为主要商业模式的环保企业,绝大多数收入的终端来源是各地政府的财政支出或使用者付费。这种盈利模式过于依赖单一客户,导致环保企业的盈利水平低,投资回收期长,议价能力弱。

笔者预测,进化后的企业盈利模式是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体,收入来源将不再依赖政府的财政支出,可选择的盈利模式众多,例如“免费+付费”、“刀片+刀架”(以低廉的价格出售主体产品,再通过耗材和服务获取长期收益)、“资本运作”等。从环境治理效果来看,由于利益的驱使,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例如垃圾分类)。这种盈利模式更能形成政府、企业、公众三赢的局面。

在竞争力上,当前企业的竞争力基本只体现资金和政商关系两个层面,其他优势在资金和政商关系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这些优势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每个行业有其不同的关键成功要素。

2018年是环保行业数量层面爆发的终点,是质量层面突破的起点。资金和政商关系在企业竞争力的体现中将逐步弱化,取而代之的将是企业间差异化的竞争力。


原标题:2019年,环保行业如何顺应“分化与进化”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