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厦门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出炉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18-12-28 09:12:39
热度:

《厦门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出炉大气网讯:我市在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同时,全面打响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向大气污染发起总攻。今后三年内,加快建设绿色海港将是我市优

大气网讯:我市在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同时,全面打响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向大气污染发起总攻。今后三年内,加快建设绿色海港将是我市优化运输结构的一大重点。

《方案》从具体行动计划的层面,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盘谋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指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根据《方案》要求,接下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将积极携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实施二氧化氮(NO2)、细颗粒物(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三类污染物协同控制,狠抓臭氧、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污染治理,进一步控制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五大措施】

有效利用资源推进绿色发展

《方案》提出了五大措施,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推进面源污染治理以及提升工业企业治污水平五方面入手,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污染治理,降低污染排放强度,从而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措施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关键词:绿色

拒绝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我市将从严格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加大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力度入手,从根本上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根据《方案》要求,我市将尽快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工作,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这其中,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制鞋等高VOCs排放的项目建设将受到严格控制,相关新建项目必须进入工业园区。钢铁、焦化、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等建设项目则将不再审批。

经信、发改、安监、质监、环保等部门还将开展常态化的执法,依法依规关停那些违法企业,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针对“散乱污”企业的专项整治行动也将在各区打响,力争在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整治。推广集中供热、考虑在工业聚集区内增设集中喷涂工程中心,一系列园区循环化改造措施将切实减少工业区的污染。与此同时,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绿色环保产业将得到大力扶持,真正将我市的产业结构朝更加绿色的方向调整引导。

措施2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

关键词:节能

合理控制煤炭的使用,鼓励天然气和电能利用,集中供热、热电联产更是优先发展的项目。接下来三年,我市将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这其中,积极稳妥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就是一大重点。我市计划到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5年的22%下降到13.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1.6%,清洁能源比重从20.6%提高到23.5%。

在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一样重要。我市将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绿色建筑的推广,更是接下来三年的发展趋势,我市不仅要引导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还要鼓励开展农村住房的节能改造。

措施3

积极调整运输结构

关键词:减排

运输结构的调整,关键则落在了“减排”二字上。《方案》全面统筹了海陆空等各种运输方式,逐一提出优化、减排的措施。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提升铁路货运比例,并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让货物运输以更加节能的交通方式合理接驳,在确保减排的同时保证运输的效率。道路交通结构也将不断升级。绿色海港、绿色空港同样会在今后的三年内成为我市优化运输结构的力作。

2019年1月1日起,厦门港纳入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管理,船舶进入厦门港,应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5%m/m的船用燃油,并符合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要求。2019年1月1日起,机场靠桥飞机按照“应用尽用”原则,在廊桥停靠期间禁止使用APU等一系列措施,都将推动移动源的全面减排。不仅如此,针对柴油货车污染等机动车尾气污染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的治理还将持续深入开展。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将从大力淘汰老旧车辆入手,切实遏制住污染的源头。根据《方案》要求,2019年1月1日起,我市将对国Ⅰ及以下排放标准汽油车实施禁行措施,并逐步推动国Ⅲ排放标准柴油车、国Ⅱ排放标准汽油车的限行、淘汰工作。对达到强制报废标准、连续三个检验周期未检验,以及经维修或采用污染控制技术仍无法达标排放的车辆,依法实施强制报废。同时,我市将大力推广纯电动车辆。2020年底前,全市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将全部为纯电动公交车。我市还将进一步推动新增和更新的网约出租车使用纯电动车,环卫和物流等城市专用车的电动化率也要达到50%,并推广使用适宜应用纯电动汽车的工程车辆。

此外,我市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油品质量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油品的行为,严禁运输企业储存使用非标油,坚决取缔黑加油站点。2019年1月1日起,全市全面供应符合国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停止销售低于国Ⅵ标准的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

措施4

推进面源污染治理

关键词:预防

面源污染,泛指没有确切、固定排污口的环境污染,因其分散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更显得难以防控。《方案》聚焦这个难点,专门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接下来,我市将持续加强绿色规划引领,在规划设计、审批时就充分考虑环境的因素,避免在城市通风廊道密集建设高层建筑群,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

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质量也将不断提高。扬尘综合治理、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以及针对秸秆焚烧、农业源氨排放的管控将不断加强力度。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这一系列措施将从预防入手,全面加强对面源污染的管控。

措施5

提升工业企业治污水平

关键词:治理

针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毫无疑问也是重点之一。近几年来,我市环保等相关部门联手,针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如今,执法监管的手段将再次升级。

根据《方案》要求,2019年底前,我市将通过强化VOCs整治、锅炉窑炉综合整治、无组织排放管控一系列深化治理工作,力争使各类工业污染源持续保持达标排放,健全环境治理体系,使得环境守法成为常态。我市将持续加大锅炉窑炉整治力度,原则上除集中供热外,不再新建非清洁能源锅炉及工业窑炉,同时,鼓励工业窑炉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实施集中供热。我市还将对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鼓励燃气锅炉实施低氮燃烧改造,鼓励35蒸吨以下燃煤、水煤浆、生物质锅炉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也将建立,2020年底前,排污许可管理名录规定的行业许可证核发工作将会完成,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将在可控的轨道中规范运行,从而切实降低污染排放。

【四大保障】

升级创新机制防治大气污染

轻微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健全的法规标准体系,严格的环境执法督查机制,全民共享共治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上,我市始终坚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大气污染防治的实践中摸索出不少具有厦门特色的经验。如今,《方案》将这些创新机制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并以成文的方式加以固定,为蓝天保卫战的决胜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四大保障。

保障1

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作用:强化协同管控,有效应对污染天气

如今,轻微污染天气应对机制也有了升级版,辐射的区域从厦门本市扩大到整个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充分运用省生态云平台和我市智慧环保大数据信息和研究资源,我市加强了区域大气污染形势的分析研判,实现提前7天预报的能力。当预测到本市将出现大范围污染天气时,预报中心统一发布预警信息,各相关部门按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实施部门应急联动。在此基础上,我市携手其他地市建立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实现区域应急联动,结合应急减排、精细化应急管控等措施,切实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提升。

保障2

企业激励机制

作用:广大企业积极落实生态环保责任

法制规范、经济杠杆、政策引导,三者合而为一,成为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杀手锏”。刚刚修订发布的《厦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广大排污单位进一步指明了提升防治能力的方向。下一步,我市还将鼓励金融机构对大气污染防治和产业升级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企业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和节能改造。

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将进一步健全,强化“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那些限制类、淘汰类或者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将被执行差别化的水价、电价,经营成本将大大提高。而那些致力于节能减排的企业不仅有机会获得低价的“环保电价”,还可能获得财政资金、税收政策的支持,从落实环保责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鲜明的对比,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无疑将引导更多企业积极落实生态环保责任。

保障3

精准管控机制

作用:有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这样的生态美景得来不易,精准的管控、严格的执法,始终坚持大气污染防治的标本兼治,功不可没。《方案》也专门就进一步加强精准管控提出了具体要求。接下来,我市将充分运用厦门会晤空气质量保障经验,实现低浓度条件下的环境质量再提升,抓好跨行业跨领域联防联控以及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协同减排控制,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科技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我市正在加快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推进大气光化学监测网络建设,逐步配备VOCs、颗粒物车载巡测装置,以完善监测网络。2020年底前,绝大多数的重点排污单位都会装上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我市将全面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的自动监控。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测也会进一步加强,重型柴油车车载诊断系统(OBD)远程监控系统即将上线,执法人员、监测人员只要在系统终端就能掌握相关车辆的排放情况。

智慧环保平台的功效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将全市与大气污染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为管理决策和污染管控提供技术支撑,提升大气污染防控特别是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的科学化、信息化、精准化水平。

有了这些支撑,环境执法监察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精准。在今后三年内,我市将持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持铁腕治污,综合运用按日连续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拘留等手段依法从严处罚环境违法行为,并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有效增强环境执法的威慑力。配合国家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的工作也将持续深入推进,那些整改不到位,甚至大气环境情况仍在恶化的区,将被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保障4

共管共享模式

作用:让生态环保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生态环境质量与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态环保自然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厦门的生态环保工作之所以做得好,正是得益于率先打造出的共治共管共享模式——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全体市民共同参与、共治共享。

立足原有的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我市将进一步细化分工任务,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区各有关部门的落实情况,将被纳入各级督查和相关专项督查。各级各部门也必须明确责任清单,健全责任体系。

相关的考核办法也会进一步完善。考核不合格的区,将被依法依规实行区域环评限批等。那些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将被直接认定为不合格,并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对工作不力、责任不实、污染严重、问题突出的区,区政府负责人将被约谈。

各区各部门的责任不断夯实,群众的力量也将被进一步发动。我市将继续加强大气环境质量信息公开,每周、每月公布各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信息,以及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信息。重点排污企业也被强制要求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环保违法处罚及整改等信息。

信息的公开,目的是让广大群众可以更有的放矢地参与监督、共同治理。不仅如此,有关部门还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鼓励公众通过多种渠道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并实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曝光突出环境问题,提升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持续营造“环境治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目标·2020】

-全市及各区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25μg/m3

-NO2浓度稳中有降

-臭氧防控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优良天数达到省委省政府考核要求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保持前列

原标题:加强排兵布阵维护生态之美《厦门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出炉,市环保局为您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