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周宏春:壮大环保产业 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周宏春:壮大环保产业 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大气网讯: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用较低的经济成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环境污染的现实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样,面
大气网讯: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用较低的经济成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环境污染的现实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样,面对我国当前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依然繁重的实际,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也是必然结果。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依然繁重
2013 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发布。“大气十条”实施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基本遵循,以“大气十条”和生态环境部的总体部署为攻坚重点, 各地狠抓大气污染治理,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改善明显, 大气污染防治机制基本形成,居民可以切身感受到这样的变化:蓝天白云多了。与此同时,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领域结构也得到优化。与2013 年相比,2017 年全国74 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约三成,酸雨面积下降至20 年前的水平; 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下降22.7%,京津冀地区PM2.5 平 均浓度下降了39.6%,北京PM2.5 平均浓度从每立方米89.5 微克降至58 微克。尽管如此,与居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期待和诉求仍有差距:一些地区进入采暖期后雾霾频发,一些地方冬季空气质量明显恶化, 还有一些地区甚至频现爆表情形。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入,治理难度也逐渐加大。从区域看,京津冀地区是全国大气环境质量最差的地区,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山东5 省市优良天气比例不足60%,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更为严重。2018 年7 月9-22 日,生态环境部的200 个督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 城市、377 个县(市、区)开展第三轮次督查, 发现涉气环境问题1330 个。2018 年7 月11 日, 2018-2019 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工作的200 个督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6 个县(市、区)督查发现,涉气环境问题129 个。8 月23 日, 对汾渭平原95 个县( 市、区) 督查发现,涉气环境问题106 个;问题主要包括:工业企业未安装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VOCs 整治不到位、工业粉尘无组织排放、露天矿山未落实减尘抑尘措施、建筑工地扬尘和物料堆场扬尘治理措施未落实等。
雾霾治理仍要“靠天吃饭”。今年“两会” 期间,李干杰部长对此曾有专门的说明:“两会” 前后北京连续几轮的重污染天气足以说明这一点。2 月26-28 日,3 月2-4 日、9-14 日连续出现6 天雾霾天气;气象条件是强逆温,这也是近20 年乃至本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逆温,时间长、范围大,尤其是夜晚的污染物扩散不出去。综合防治措施减轻了污染程度:3 月9-14 日的雾霾,原来预测是2 个中度、4 个重度污染天气,其中一天是严重污染;经过共同努力取得了1 个良、1 个轻、2 个中、2 个重污染的结果。在非常不利的气象条件下降低PM2.5 浓度,虽然一些针对性强、效果好的治本措施的持续发力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但也须明白,刮大风,雾霾治理效果会好得多;出现逆温天气条件,雾霾就会比较重。PM2.5 浓度的突然变化,也说明天气条件对雾霾的影响权重较大。
打好蓝天保卫战,方向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务院已经印发。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区域为重点,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 狠抓秋冬季污染治理,统筹兼顾、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大气污染攻坚战的目标是,经过3 年的努力, 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到2020 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 年下降15% 以上;PM2.5 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 年下降18% 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 年下降25% 以上。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可以有不同的界定和分类。一般的, 环保产业覆盖了产品和服务,即满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治理需求而生产的产品以及设施运营需求形成的服务。本文主要讨论因大气污染防治需求而产生的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线,环境保护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环保产业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产业,发展动力主要来自环境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与执行,企业社会责任感及公众环保意识提高等。由于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会要求政府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标准,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环境保护责任,公众也在不断改进生活方式。企业是环保产业发展主体,在生产和服务中承担社会责任并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环保产品和服务形成了需求。政府通过制定环境标准,颁布有关法规, 形成环保产业发展的法规强制和政策驱动,从而形成了环保产业发展的政府促进、企业行动和公众参与的良性循环。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需求和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培育发展新动能。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龙头企业,支持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大气治理重点技术装备等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监测等新业态,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服务公司。环保产业的发展有以下重点。
先满足工业污染深化治理的需求
重点治理的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点行业包括钢铁、建材、有色、火电、焦化、铸造等;此外物料( 含废渣) 运输、装卸、储存、转移和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也需要深度治理。从空间看,园区循环化改造、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是政策重点; 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的污染物集中整治, 为环保产业发展提出了需求。工业炉窑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由周边热电厂供热,化肥行业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炉整改等,也有市场。
移动源污染防治的产业需求
移动源污染防治的产业需求有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淘汰老旧车辆、新车监测等。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重点区域港口、机场、铁路货场等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重点区域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等,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销售市场。在物流园、产业园、工业园、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是配套设施的建设范围。淘汰老旧燃气车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是汽车拆解业的关注重点。新车销售、检验、登记等场所开展环保装置抽查,超标排放机动车的生产和进口企业、注册登记地、排放检验机构、维修单位、运输企业等的溯源和全链条监管等,为汽车排放监测、维修和系统建设提出了需求;定期更换出租车三元催化装置等,为相应产品提出了需求。重点区域禁止建设生产和使用高VOCs 含量的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等,餐饮油烟治理,有条件的工业集聚区建设集中喷涂工程中心, 配备高效治污设施,使VOCs 治理成为环保产业中的新动能。
实施防风固沙、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和扬尘综合治理工程
国家将重点加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草原保护和防风固沙;建设城市绿道绿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对露天矿山,加强修复绿化、减尘抑尘, 以及矸石山治理。重点区域建筑施工工地要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渣土运输车要密闭。
环境监测监控和能力建设
国家将加强区县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国家级新区、高新区、重点工业园区及港口设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加强降尘量监测; 重点区域各城市和其他臭氧污染严重的城市,开展VOCs 监测。重点区域建设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网、大气光化学监测网以及大气环境天地空大型立体综合观测网。加强移动源排放监管能力建设,实现遥感监测网络、定期排放检验机构国家—省—市三级联网。强化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高架源,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 排放重点源,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成立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和区域性国家机动车排放检测实验室。健全环境监测传递溯源体系,加强环境监测相关标准物质研制,实施“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严厉惩处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对地方不当干预环境监测行为的,监测机构运行维护不到位及篡改、伪造、干扰监测数据的,追究责任。
清洁供热产业成为新的热点
近年来,针对供热期的大气环境污染,完善园区集中供热设施,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等政策导向,为清洁供热企业带来机遇。中央明确了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原则,以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取暖。其中,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的散煤治理, 以及以乡镇或区县为单元整体推进放在了优先位置。与此对应,热源多元化、电网改造、高效节能供热设施等需求大增,以满足“煤改电”、“煤改气”的需求,政府也将在建设用地上给予相关政策优惠。据估计,清洁供热产业的规模在万亿左右。
节能产品和服务产业仍将延续快速发展势头
满足大气污染防治需求,文件提出要大力开发、推广节能高效技术和产品,推广绿色建筑, 健全能源计量体系,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鼓励开展农村住房节能改造等,这些都是节能产品和服务的方向。同时,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基本解决弃水、弃风、弃光等目标导向下, 风能、太阳能开发布局将得到优化,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也因地制宜得到发展。
环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全民参与和行动
环境治理,人人有责,应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各地建立宣传引导协调机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监督引导作用,积极宣传大气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和经验做法等。倡导“同呼吸共奋斗”,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群防群治。企业要强化治污主体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中央企业更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绿色生产。公众要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还应通过多种渠道举报环境违法行为。
各级公共财政支出要向打赢蓝天保卫战倾斜
增加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投入,扩大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试点城市范围,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全部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未达标地区要加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支持依法合规开展(PPP) 项目建设。开展金融支持清洁取暖试点工作。鼓励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对大气污染防治、清洁取暖和产业升级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企业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和节能改造。开展合同环境服务,推广第三方治理,以专业化途径解决污染治理这个专业问题。
总体上看,我国走出大气污染防治“靠天吃饭”阶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环境保护将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而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吹个号、打个冲锋就能够一劳永逸的。无论是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蓝天保卫战必须打好,坚决打赢,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只有这样,才能使天更蓝,环保产业在污染治理中得到发展壮大,生态文明新时代也才能早日到来!
原标题:周宏春:壮大环保产业,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
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发布2018-12-07
-
共11.6亿 天津市2018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方案(征求意见稿)2018-12-07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发布2018-12-07
-
《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颁布 明年3月1日起施行2018-12-07
-
全文|《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8-12-07
-
晋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12-07
-
山西长治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18-12-07
-
江苏公布首轮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交叉互查成果 163家单位违法2018-12-07
-
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政策汇总:大气污染形势严峻2018-12-07
-
赶走雾霾: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分析2018-12-07
-
以央企规模技术优势为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12-06
-
与央督无缝对接! 四川打响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2018-12-06
-
总投资758亿元 “治水”占一半以上 341个污染防治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018-12-05
-
四川内江市水污染防治整改工作滞后2018-12-04
-
云南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