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环保强监管下环保产业为何未还见春天?
环保强监管下环保产业为何未还见春天? 一方面,国家统计数据显示,环保投资节节升高;另一方面,一些环保企业却没有享受到投资上升带来的营收上升。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
一方面,国家统计数据显示,环保投资节节升高;另一方面,一些环保企业却没有享受到投资上升带来的营收上升。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的话说,很多环保公司过去都是200亿、300亿的市值规模,但今年百亿级市值的公司只有个位数或略多点。
“这种现象该怎么解释?”12月2日,在环境商会主办的“2018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上,骆建华抛出了这个问题。
环保板块营收遇冷,原因还在强监管之外
峰会上,长江证券拿出了一份研究报告。
报告对81家环保板块上市公司2018年中报披露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环保监测、检测、固废处理行业正增长。但费用率增加、融资成本加大、受阻明显,回款压力向上游传导。环保行业遇冷,机构低配处于历史底部。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环保板块营收1646亿元,同比增长6.8%。但净利152.8亿元,同比下降23.2%。费用率同比增长9%,一方面与营收增速放缓有关,另一方面与融资成本提升导致财务费用率提升较快有关。
报告称,今年前三季度,环保板块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6.9%。从环保公司的公募基金历史前十大持仓数据来看,2018年第三季基金持股总市值约为60亿元,占总流通市值的1.1%,处于历史底部。
峰会上,兴业研究的一份研究报告也称,“受‘限规模、降补贴’的光伏新政的影响,清洁能源行业景气度大幅下降,市场对环保产业发展的乐观预期整体弱化。”
兴业研究同期提供的《兴业绿色景气指数报告(2018年10月)》也反映,今年绿色产业景气度小幅回落。
“环保行业遇冷,其实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蓝环境总裁金铎分析,“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时间还不长,目前整体来讲还比较粗放。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还不高。环保企业间的竞争趋于同质化,而同质化竞争必然会产生恶性竞争,这也加剧了企业经营情况的恶化。”
环保企业有分化、不能冬天春天贴标签
峰会上,生态环境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认为,观察环保企业目前的境况,应从PPP金融政策、去杠杆等多种因素的大背景下,从环保强监管和产业发展等角度来看。
“前几年,特别是2015年、2016年,PPP处于发烧的状态,不是属于春天,而是发烧、虚火、过热。”他举例说,有研究机构在对7000多家环保企业的调研后发现,2017年环保产业增速是17%左右,2018年环保工程、设备公司的增幅也可以达到15%到30%的水平。
吴舜泽说,有些企业过分激进、负债率过高,而且高度依赖回款,这是资金错配的问题。所以,这类企业出的问题不代表整个环保产业出了问题,不要把个别现象当成全行业的现象,更不能拿春天和冬天这种概念化的词去贴标签。
中广核环保产业公司是环保产业界一位新来者。对于“入冬”的说法,该公司总经理雷霆认为,环保产业的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可能永远都是春天,在冬天到来的时候,应该要考虑收缩,发展自身一些基础的东西,不要盲目扩张。
雷霆还分析,当一些大企业进入环保产业领域后,就会很容易挤占到中小企业的空间。“所以中小企业自身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政策性市场要好需把强监管贯彻到位
环保产业是一个受政策性影响较强的产业。吴舜泽说:“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在任何一个阶段,依法常态环境监管都是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马中认为,“环保强监管”不仅仅是指环保督查(督察),还有《“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等一系列要求。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还要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以环保督察巡视、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落实地方环境保护责任,以环境司法、排污许可、损害赔偿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同时完善环境执法监督机制,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
“这都是很强的要求。”马中说,强监管、高要求应该会创造需求,所以,目前的问题是强监管和高要求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3日撰文表示,环保强监管的推进理应派生出环保强需求,这在引入系统性环境经济制度和政策工具之后,这个趋势将变得更为明显,环保产业应该抓住其中的机遇。
“过去社会上对环保是消极、被动应付,而当前,各界开始更加主动地参与环保、希望打造更美丽的环境,同时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认为,应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完善环境资源价格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用专业力量来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赵笠钧说,环境商会一直呼吁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的时候,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手段,逐步完善价格、财税、投入、金融等环境经济政策。同时,环保企业也要放眼整个生态环境事业,从中寻找机会,让环境容量得到扩张,环境的正外部性得到彰显,从过去的末断治理向绿色制造、绿色消费、清洁生产和资源回收再利用方向移动,帮助社会降低对资源的消耗,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
-
江苏全省390名被告人因污染环境获刑2018-12-06
-
太极环保助力德龙钢铁竖炉实现超低排放+脱白2018-12-06
-
王仲田任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2018-12-06
-
2018年上半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落实江苏省政府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情况2018-12-06
-
上海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样本2018-12-06
-
如何看待垃圾焚烧行业?如何看待伟明环保?2018-12-06
-
海峡环保:拟投资参股福州市红庙岭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公司2018-12-06
-
海峡环保:拟投资参股福州市洋里垃圾收运一体化建设项目公司2018-12-06
-
生态环境部:《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炼焦化学工业》(HJ 981—2018)2018-12-06
-
生态环境部发布《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电镀》(HJ984-2018)2018-12-06
-
贵州沿河成功签订生活垃圾再生能源高效发电及环保产业园区建设项目2018-12-06
-
福建省2018年第二季度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考核结果公示2018-12-06
-
项目进度|广东惠阳环境园生活垃圾焚烧二期PPP项目全厂土建正式开工2018-12-06
-
八年 财政每花100块、4块花给环保 多还是少?2018-12-06
-
中国科学院院刊: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拐点何时到来?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