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创新制度 让垃圾分类成新时尚

来源:环保节能网
时间:2018-11-20 10:00:52
热度:

创新制度 让垃圾分类成新时尚  有了“桶长”,垃圾可以追溯到户;有了“垃圾银行”,垃圾可以兑换成牙膏、香皂等生活用品……近期,全国各地不断创新垃圾分类的制度设计和科技手段,使垃圾分

  有了“桶长”,垃圾可以追溯到户;有了“垃圾银行”,垃圾可以兑换成牙膏、香皂等生活用品……近期,全国各地不断创新垃圾分类的制度设计和科技手段,使垃圾分类迈上了新台阶,也让垃圾分类逐渐成了社会新时尚。

  垃圾可以追溯到户

  有这样一群人,每天早晚高峰的一个小时是他们的上班时间。他们就是“桶长”。

  “桶长”诞生于垃圾分类实行的“桶长制”,是通过委任桶长,明确责任范围、工作职责的工作方法,将垃圾分类工作以网格责任田形式清晰划分责任区域,把生活垃圾责任到每个楼道、每家居民、每个单位、每幢楼宇,做到垃圾分类责任到人。

  在浙江省杭州市圣奥领寓小区,“桶长们”每天准时出现在小区的垃圾投放点,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吴德芬就是“桶长”之一。他从垃圾桶中挑出一只绿色厨余垃圾袋,用手机扫了扫袋上的二维码,页面显示这只垃圾袋来自该单元的一户居民。吴德芬接着打开袋子,确认只有餐厨垃圾后,在“巡检评分”一栏内打上了满分5分。

  把好垃圾分类关,“桶长们”功不可没。从现场指导,到扫码溯源,再到公示评比和入户培训,每一环都离不开他们忙碌的身影。

  “桶长”又分为区域、街域、单位和社区桶长,分别由各级领导担任。杭州市江干区还实行“两只桶”的管理制度:小桶,即居民家里的垃圾桶(双色桶);大桶,即小区内的垃圾桶(四色桶)。大桶长由物业企业负责人担任,小桶长由居民户主担任。

  这种责任到人的“桶长制”和可追溯到户的小小厨余垃圾袋,正在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效果不同凡响。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永和居易小区有近1400户居民,小区内48个固定垃圾投放点,每个点位均配有一组“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这种配置并不稀奇,可是在这座小区,厨余垃圾却都能“乖乖”地躺在专用的绿色垃圾桶里。

  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何以这么好?秘密就在垃圾桶里。翻开该小区绿色的垃圾桶,可以看到里面都是一些整齐的白色垃圾袋,袋子上不仅印有“厨余垃圾”的字样和图案,还有一个特殊的二维码。“这是厨余垃圾专用的塑料袋,由政府发放给市民。”海曙区望春街道广安社区办公室主任吴海波说,每个季度,他们给每户人家发放约93个厨余垃圾袋,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厨余垃圾。

  “物业给我们家送了专门的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袋,一个季度领一次。”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东海明园居民黄女士表示,绿色的垃圾桶装厨余垃圾,黑色的则装其他垃圾,垃圾袋上还有二维码,可以扫码追溯到户。

  与宁波市一样,杭州的厨余垃圾袋同样由政府发放,每户人家每天大约得到一个。如果一户家庭天天“满分”,一个月最多可换15个鸡蛋。而整个单元的分类成绩如在小区排名高,“桶长”还能额外领到500元奖励。

  杭州市环卫部门介绍,杭州现有家宝兔等4家企业被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评为“再生资源创新回收模式典型案例”。政府部门正在不断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扶持力度。

  “回收处理是垃圾分类的重要末端环节。”杭州环卫部门一名工作人员称,“我们正在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市居民小区和单位普遍设置回收网点,为促进垃圾源头减量作出努力。”

  多地试水“垃圾银行”

  看到小区门口有志愿者在做宣传,江苏省扬州市锦旺社区的吴阿姨主动询问是什么活动。在听到是鼓励垃圾分类后,吴阿姨笑着对志愿者说:“我知道的!我知道的!昨天,我还把垃圾拿到超市里呢。”吴阿姨口中的超市就是位于锦旺社区一家名为垃圾分类爱上e公益的超市。这家看似“平平无奇”的超市是众多小区居民常去的“老店”。

  在这个超市出现之前,吴阿姨都是把家里的报纸和废纸扎起来送到废品收购站,既费体力又耗时间。至于塑料瓶等其他垃圾,就统统扔到垃圾桶里,也没有注意进行分类。“自从小区里开了这个超市之后,我们都会把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送到超市来兑换积分换商品。”吴阿姨指着这家超市说,不能兑换的有害垃圾拿到楼下有害物垃圾桶中。

  爱上e公益超市负责人李红军表示,这家超市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居民家中分类的垃圾按照重量、数量等标准来兑换积分,用积分换取相应生活用品,目的在于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度。

  “我们小区共有2400多户、6000多名居民,每天会产生大量垃圾,如何变废为宝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锦旺社区党委书记戴素丽说。锦旺社区创新垃圾分类模式,开办再生资源兑换超市,让管理与自治相结合,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除了兑换超市,锦旺社区内还设置垃圾分类亭16处、旧衣回收箱8个、宣传展示箱4个,基本消除了垃圾分类的工作盲点。

  而在江苏省泰州市高新区永兴花园小区,人们看到5个可再生垃圾智能分类投放箱,分别在箱体标明纸张、塑料、金属、玻璃和有害物等五种类型,在垃圾箱中心位置有一个控制感应装置。

  浙江联运知慧公司泰州分公司负责人吴云介绍,“这个感应装置就是这台机器的门禁。”居民使用积分卡在感应装置刷卡,并点击需要投掷的垃圾类型,箱体自动打开,投放到箱体中的垃圾被称重计算,相对应积分累积到卡中,居民依靠积分来兑换相应奖励商品,箱体内的垃圾则由相应的垃圾处理车进行定期、定类处理。

  50个烟头兑换1个绿色积分,10个废旧电池也能兑换1个绿色积分;3个绿色积分可以兑换一袋盐,12个积分可以兑换一袋洗衣粉。

  据报道,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罗伞村的“垃圾银行”开张后,村民纷纷加入收集垃圾的行列,兑换的绿色积分可以随时在村里的“垃圾银行”换成盐、味精、牙膏、香皂等生活用品。

  从“一个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寨”,到“街道上没有了垃圾死角,也没有塑料包装随风飞舞”,罗伞村的“垃圾银行”实施不足半年,效果明显,这证明了创新工作方法对治理农村垃圾的作用。

  当前已有不少地方推出“垃圾银行”,从河北正定县到陕西黄龙县,从江西德兴市到贵州施秉山村……多地“不约而同”试水,通过小创新撬动垃圾分类难题。

  垃圾转化为新资源

  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一个小区,有片中草药园,种植了薄荷、枸杞、九层塔、鱼腥草、芦荟、柠檬等20多种常见的中草药植物。据了解,小区居民投放的厨余垃圾处理成的有机肥,部分会被返拨回社区,用于小区绿化用,所以他们建了这片中草药园,作为少儿生态环保教育实践基地,可以让青少年们从小亲近中草药,认识中草药,增长对中医知识这一传统文化的了解。

  据统计,目前生活垃圾中约70%为厨余垃圾,约20%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利用的垃圾只占10%左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是有效解决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基础,而要真正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干湿分离则是关键。而得知集美区水泉湾小区的垃圾实现了干湿分离,立即就有环保公司找上门来,主动要求来回收“干垃圾”,这些“干垃圾”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以转化为新的资源,这样一来,真正的“垃圾”所剩无几。而且旧电池、废弃灯管、过期药品、废弃日用化学品等这些“有害垃圾”被隔离开来,就能得到集中的科学处理,防止它们污染土壤和水源。

  农村垃圾处理一直是农村环境整治中的老大难问题。湖南省安乡县安康乡向阳村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处理新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向阳村的农村垃圾实行“分类减量、按量收费”的3个“1/3”处理模式,即1/3沤肥(青草、菜叶、草木灰等),1/3回收(塑料、纸盒、有害垃圾等),1/3焚烧。“按量收费”是保证资源回收的前提,根据垃圾产生量,按人均和户型(商店户、茶馆户、一般户等)确定卫生费标准,采取用废品抵卫生费的方式进行收取。“资源回收”按照“村级主导、市场运作、上户收购、少补多兑”的方式,实行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

  据了解,甘肃省兰州市在主城区、县区所在地全面推行“巡回收运”“直接收运”两种模式,投放122辆小型垃圾车,收运沿街商户和果皮箱;投入224辆垃圾压缩车深入居民小区、院落收运;投入69辆压缩车在131条收集线路定时收集,所有生活垃圾全部运往中铺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兰州丰泉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建成后可以日处理垃圾3000吨,可以承担主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现在项目完成一期建设,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600吨,每年可以处理生活垃圾大约73万吨。除了自用电以外,平均每年可向电网供电1.74亿千瓦时,可替代节能5.7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约249.1吨,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约2万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分析,在我国推行垃圾分类的起步阶段,主要矛盾在于后端缺乏现代化、多样化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即使部分居民做到了源头分类,环卫企业也做不到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

  刘建国指出,过去我国主要依赖兴建大量的现代化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末端处理设施,但是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不断提高的环保标准对垃圾处理提出了减量、提质、增效的更高要求,垃圾分类就是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

  他说,垃圾分类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产物与标志。近年来,我国一批城市相继建成了多样化、现代化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这主要得益于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为垃圾分类处理提供了较好的硬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