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车补贴日子已到尽头 新政引猜想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6-11-24 09:00:08
热度:

新能源车补贴日子已到尽头 新政引猜想   据记者了解,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制定各种补贴政策,其目的是鼓励企业的发展。让其不断通过研发和技术创新来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水平。然

   据记者了解,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制定各种补贴政策,其目的是鼓励企业的发展。让其不断通过研发和技术创新来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水平。然而总有一些企业想玩点歪门邪道,用尽心思去骗补,充当“硕鼠”。

  近日,金龙汽车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简称:苏州金龙)收到工信部下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处理告知书》(工装函[2016]513号,以下简称“《告知书》”)。

  公告显示,2016年10月,财政部向工信部抄送了《财政部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财监函[2016]6号),确认苏州金龙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683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不符合申报条件,涉及补助资金5.19亿元。

  此前公告显示,财政部将追回苏州金龙2015年中央财政补助预拨资金5.19亿元,并对其作出违规问题金额的50%即2.59亿元的罚款。同时从2016年起取消公司中央财政补助资格,何时恢复将视整改程序重新予以审批。

  补贴新政引发猜想

  金龙汽车被罚近8亿元,被看作是新能源汽车骗补的最大罚单。而这只“硕鼠”的出现。也引发业内对新一轮补贴新政的遐想。

  由于新能源汽车最新补贴政策迟迟未见发布,行业内部也是忐忑不安。但是近日一份看似主管部门关于调整后的补贴方案内部文件流出,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基本上是最新的补贴方案,后续也不会有太大调整。该文件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11月底12月初发布,不再公开征求意见。实施时间为2017年1月1日。

  “对金龙汽车而言这一次处罚还是相当的严厉,短期来看给企业造成了比较重大的损失。但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国家打击“骗补”的决心,而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会逐步收紧,补贴条件也更为严格。”北京宝驰行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魏顺利对记者指出。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国强坦言:“第四批《推荐目录》至今未发,新补贴政策也不确定,销量受到极大影响。”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网传的补贴新政是真的,新版补贴政策无疑是指向补贴装载高能量密度电池、高续航里程的车辆,那么最终车型发展的走向将依赖于动力电池的价格。而乘用车则需增加技术门槛要求,客车需全面调整,专用车明确技术要求,燃料电池汽车细化补贴要求。

  如果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依据电池的能量密度,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必定会提升能量密度,这样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例如,严重制约电池的寿命等因素。

  有分析认为,当补贴成为一块肥肉时,企业自然就要为之努力。以补贴方向为技术方向,追逐某项指标的提升,而不是综合评价自身技术能力和方向,从安全性、寿命、成本、环保、性能等多角度综合的制定产品或者技术目标。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之后,自然会引起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此外,由于骗补的重灾区集中在客车领域,因此业内普遍认为,补贴政策在该领域会有大幅度调整。客车领域的市场需求在短期内不会好起来。

  当然,如果只是一味地盯着补贴政策变化,伺机而动,这显然也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正确方法。随着补贴逐步退坡后,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否不依赖政策、只依靠法律法规和市场需求来拉动增长才是要考虑的问题。对此部分企业也正在进行产品战略布局和转型,市场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强。

  “补贴政策调整将改变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格局,原来凭借补贴获得的优势将不再存在,部分企业失去补贴后将会在市场中竞争力下降。而原来没有享受政府补贴的企业处于更加公平的环境,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中研普华研究员李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骗补”为何屡屡上演

  需要指出的是,金龙汽车不是第一家被披露骗补的上市车企,此前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因此发布了接受处罚的公告。

  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的问题是否属于“骗补”行为,行业内存在不同认识。有分析认为,“骗补”行为主要为三个方面,分别为未生产即虚假上报合格证、产品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简称公告)关键参数不一致、电池拆装后重复利用申请补贴。

  魏顺利认为,金龙汽车的办法就是采取“有牌无车”。也就是说车还没生产,而牌照已经通过非正常途径在车管所登记在册,然后便可以凭借上牌数量申报极其丰厚的补贴。

  细想一下,为了拿到补贴这块肥肉,部分企业也是无所不用其极,想尽了办法。由于2016年起国家提高新能源汽车补贴产品技术门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新的补贴细则,企业为赶上原有补贴政策末班车,加快生产销售,形成了2015年下半年的一轮爆发式增长。在利益驱动下,少数企业铤而走险,出现了虚假申报补贴产品“骗补”的情况。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