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干货】浅谈基于全生命周期监测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模式
【干货】浅谈基于全生命周期监测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模式 2016年11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召集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举行“动力电池材料及材料综合利用研讨会&r
2016年11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召集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举行“动力电池材料及材料综合利用研讨会”,这是百人会针对“动力电池技术升级与产业链研究”课题项目第二次研讨聚焦于动力电池材料及材料综合利用话题,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新能源室主任王芳做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监测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模式”的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基于全生命周期监测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模式”是一个很框架性的东西,里面讲到的一些内容也会涉及到其实很重要的一块,也和今天讨论的主题材料的阶段,就是最后的回收再利用的阶段也是我特别特别关心的,也是特别想多学习的一些内容,所以也是今天向大家学习的地方。
我的报告主要从几个方面,驱动因素、法律政策、规范条件、标准体系、经验积累、路先规划、目标展望。
第一,驱动的因素。讲两个:
第一个驱动力,是环境和资源的压力。2015年销量达到38万辆,2015年底是50万辆这样的保有量,到2020年咱们的规划是200万辆的销量,到那时候我们测算了一下,我们额外算了一次,算出来大概34万吨这样的数量级。
带来的结果就是,一些稀有资源的瓶颈,一些废旧动力电池环境的污染,以及废旧电池搁置或者是在车上的存放带来的安全性的问题,所以这也是我觉得从环境和资源的角度必须要考虑回收的一个原因。
其实我们也有跟材料厂交流过,像包括贝特瑞这样的企业,他们做回收的目的也非常的直接,我们要考虑,一个是环境,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是,我们除了开矿以外,我们想要获得原材料的途径就必须要开展这样回收的工作。
第二个驱动力,电动汽车核动力电池成本的压力。我们知道,现在的电动汽车要求容量削减到80%以下,就认为要脱离动力电池的范围了,就是寿命终止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下来,求一下这个面积就知道,动力电池在这个阶段可用的能量大概是在36%左右,而如果这个时候直接进入到回收的阶段,它的使用成本就是所占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很有限了。
我们希望64%的能源浪费,大概只是直观的数,当然要是从材料回收再回到动力电池,也还是有一定的这种利用价值。因为大家也看到,《2020年规划》,包括《2025技术路线图》等等这样一些里面也提到,比如2020年电池的成本要达到8毛钱/瓦时这样的数,我觉得在梯级利用甚至包括回收以后的原材料再返回到动力电池,这样一个过程也是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整个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所以也是这样的两个驱动力。
所以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也从消除隐患的角度出发,整个梯级利用和回收是必须要做的。其实也是我之前有讲过,我们做电动汽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是从节能、环保这样的角度出发,我们不能希望将来10年、20年或者我们的子孙后代是生活在全是废旧电池、全是抛弃的电动汽车的环境当中,所以咱们做这个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当然也有人考虑到,它的这些经济性等等各方面的因素,我觉得可以在不断的技术发展过程当中能够有很多的一些突破的。
第二,法律政策。从法律角度,包括有《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弃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了对环境污染的防治、企业的清洁生产斗提出了宏观的要求。另外在一些重要的纲要里面,比如《2020规划》,以及《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指导意见》里面,也都明确提出要求建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的体系。
几个部委也发布了《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里面也给出了大概的要求,从这个政策出发,其实去年工信部也开始制定动力蓄电池的行业规范管理条件,就是综合利用的规范管理条件,大家有看到左边的规范条件大家都知道,在售后服务里面有一条,动力电池系统企业必须有回收的渠道,必须建立这样的渠道。
在今年2月份工信部发布的《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行业规范条件》里面也规定了这样六个方面的要求,我想重点提一下资源综合利用第三条,它的概念是什么呢?主要包括梯级利用、资源的再生利用、原材料的能量回收利用等等这样几个方面。
在那之后我们又开始了暂行办法的起草编织的工作,暂行办法的一个基本原则要落实生产责任延伸的制度,要坚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这里头也开始了动力电池编码制度的一个标准的编写也就是说要使动力电池产品能够做到来源可靠、去向可追踪、整个节点可控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同时,在里面也提到鼓励产、学、研结合,多种回收和再利用模式的创新和示范的这样一个建议。
标准体系,刚才肖主任有提到,动力蓄电池回收有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里面有两项标准已经报批,有四项标准正在起草当中,还有一些标准正在计划起草。前一阵编码的制定正在网上征求意见,大概今年年初会报批。
经验的积累,主要是想提一下,梯级,其实相对大面积的梯级示范并不是很多,日本三菱公司主要做了这样一个示范的项目,里面主要还是用三菱汽车和标志雪铁龙车上淘汰下来的电池,进行电力储能的示范研究。美国DOE有支持这样的国家实验室开始二次电池利用的项目,但是大部分还是在发表论文和一些实验室的模拟和小型的储能电站结合的这样一个层面上。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深度解读七大技术路线图:动力电池篇2016-11-05
-
肖成伟:动力电池比能量350Wh/kg是目标,300Wh/kg是指标2016-11-04
-
【干货】三星SDI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发展方向2016-11-03
-
工信部发布动力电池规格尺寸征求意见稿2016-11-02
-
【干货】电动汽车如何维护:动力电池VS充电2016-11-02
-
奔驰在德国建造动力电池工厂 2018年开工2016-10-31
-
动力电池企业迎接新市场 成本瘦身很重要2016-10-29
-
【聚焦】动力电池们的自白 纯电动的“无奈”2016-10-29
-
动力电池路线图:2020年BEV电池单体比能量350Wh/kg2016-10-28
-
国内外动力电池产业水平横向对比2016-10-28
-
揭秘:特斯拉动力电池如何增加电量2016-10-28
-
动力电池材料行业三大特征凸显 市场机会在哪?2016-10-27
-
解读动力电池巨头布局 未来谁能独占鳌头?2016-10-26
-
对比:国内外动力电池标准的“缺失”2016-10-25
-
动力电池加速标准化 第五批规范目录亟待出炉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