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跨国汽车CEO接连谢幕,一代商业传奇败给科技新锐
2024年12月04日关于跨国汽车CEO接连谢幕,一代商业传奇败给科技新锐的最新消息:作者|杨 璐编辑|李国政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12月2日,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辞职。这位曾救PSA于水火、促成Stellantis诞生的“成本
作者|杨 璐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12月2日,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辞职。这位曾救PSA于水火、促成Stellantis诞生的“成本杀手”就此谢幕。
辞职苗头在3个月前已显现,因为今年Stellantis在北美市场销量放缓、市场份额下降,主要利润来源大幅下滑,让董事会考虑替换一把手。
曾经,唐唯实的很多治理战策略取得了奇迹般效果,但现在,身处行业百年大变局,他的思维和经验反而成了Stellantis的桎梏,最终他不得不遗憾离场。
唐唯实现年66岁。在他们这一代跨国汽车CEO(首席执行官)群体中,类似这种不体面的谢幕,唐唯实并非第一个,也并非最后一个。黯然下台,似乎将是这一代跨国汽车CEO的宿命。
2022年,大众汽车集团前CEO赫伯特·迪斯正准备度假,却收到了自己被监事会全票通过“扫地出门”的消息。主要原因是,面对行业转型,迪斯倡导的战略方向和降本举措引发了内部众怒,最终他在与工会的对抗中败下阵来。
2023年初,丰田章男宣布当年4月卸任丰田社长(相当于CEO)一职。在发布会上,几乎没有出现丰田的具体发展战略和财务目标等内容。他说“我是老一代的造车人,有自己局限性。”
这些掌门人一度叱咤汽车世界。然而,时代在大变,大象转身却难。当汽车从传统燃油时代,跨入电动化时代,再跨入智能化时代时;当中国品牌在国内抢走一半以上市场、在全球抢走大幅市场份额时,这些跨国汽车公司曾经引以为傲的优势受到了猛烈冲击,危机四伏,有的甚至分崩离析。
新汽车时代,那些原本靠“成本杀手”、靠商业运作而辉煌的掌门人,面对新科技、新营销的时代洪流,却束手无策、回天无术。
一代商业传奇人物就此下场谢幕,他们败给了科技新锐。
个人与时代
唐唯实的继任者尚未确定,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宣布。在新CEO到任之前,Stellantis集团成立一个由集团董事长约翰·艾尔坎担任主席的临时性执行委员会。
此前,大众和丰田都更换了CEO,继任者似乎都在填补前任缺失的特质。
外界称迪斯是“激进的改革者”。他具有提前预判的眼光和危机意识,那张著名的照片——与马斯克的合影,透露了迪斯积极而迫切地向电动化转型。
继任者奥博穆则被外界评价为头脑冷静、稳重智慧。他是大众汽车名副其实的“自己人”,从1994年进入奥迪做实习生起,已经在大众汽车工作了30年。不同于迪斯的激进,奥博穆可能更擅长斡旋于公司和工会之间。
迪斯赞赏大众新CEO奥博穆的降本举措。他曾说,大众宣布采取的强硬成本削减措施无法避免,大众现在必须做好功课,提升生产力和效率,这些事情早就应该面对。
3年前,迪斯尚在任时,提出大众集团全面电动化战略、大众品牌可以削减3万个岗位、大众要自研软件……但这些举措落地时阻碍重重。他回忆道“那时候(行动)可能为时过早,我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直到现在,奥博穆的改革阻力依旧存在。12月2日,因大众汽车仍要求员工降薪10%,工人们开始警告罢工,每天停工几个小时,罢工持续时间将取决于谈判的进展。
大众汽车进入紧急关头,裁员降薪是必然举措,但遭到工会强烈抗议。即使奥博穆再擅长调节矛盾,也无法回避双方的利益争执。
丰田章男卸任后,佐藤恒治接手丰田社长岗位。丰田章男出身文科,佐藤恒治则是技术人员出身,他可以到现场亲自与工程师交流探讨。现年54岁的佐藤恒治在年龄和精力方面也有优势,一位认识他的高管表示,佐藤从未表现过任何痛苦的迹象,并且始终保持精力充沛的个性和亲力亲为的态度。
在佐藤恒治领导下,丰田2023财年营收、利润双增,但2024财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26.4%,为1.9万亿日元(约125亿美元)。这是两年来,丰田首次在半年财报中出现利润下滑。
另一家日系车企更令人担忧。日产汽车CEO内田诚近期宣布,全球裁员9000人,他和其他高管薪酬减半以节省开支。有消息称日产或被本田收购,首席财务官Stephen Ma将卸任。对此传闻,日产中国回应帮宁工作室“我们不对猜测性报道进行评论。”
尽管这些跨国汽车CEO的管理风格和特质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面临的转型难题基本上相同。
“大公司病”
唐唯实离席,凸显了在充满挑战的行业环境下,领导一家全球汽车制造公司是多么复杂。
大众、丰田、Stellantis、日产等跨国汽车公司成名多年,改革转型谈何容易。
第一大阻碍是革燃油车的命,这相当于革自己的命。多年来,燃油车带给这些车企丰厚的果实,以至当新能源汽车开始蔓延全球时,它们还没有脱离舒适圈的惯性。
然而,销量和财务数据不讲情怀,只谈现实。
最新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Stellantis集团净收入330亿欧元(约360亿美元),同比下降27%。汽车出货量下降20%,比去年减少27.9万辆,尤其是在北美市场,出货量下降了36%,减少了17万辆。
除了北美市场销量下滑,Stellantis也计划在欧洲减产,因为集团担心生产过多的燃油车,会因排放超标而被欧盟罚款。
Just Auto的数据显示,由于欧洲汽车销量比疫情前的水平低近五分之一,包括大众、Stellantis和雷诺等品牌,在欧洲的30多家工厂都挣扎在盈亏平衡线或以下。
去年,大众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公司,但今年严重下滑。前三季度,营收为2372.79亿欧元,同比增长0.9%,但净利润为89.2亿欧元,同比下降30.7%。
具体到第三季度,大众全球销量为217.6万辆,同比下降7.1%。其中,纯电车型销量为18.9万辆,同比下降9.8%。预计今年全年新车交付量为900万辆,较去年减少24万辆。
中国市场销量约占大众汽车总销量的35%,奥博穆今年3次到访中国,力推在华电动化转型。
其实,在跨国公司电动化转型中,大众相对快一些,但它以前只走纯电路线,导致未跟上当前市场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庞大需求。
对电动汽车的敏感不足,是这些跨国汽车公司的通病。
4年前,日本《读卖新闻》就发表了“如若日产不能走好电气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后续将继续面临更艰难困境”的评论。4年后,预言应验。
2024财年上半年(4-9月),日产汽车净利润为19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亿元),同比下滑94%。全球新车销量为158.6万辆,同比下降近4%。这让2024财年的365万辆产量目标实现难度更大,而且这还是已经下调过的目标。主要原因是日产汽车仍在吃燃油车的老本,新车型推出频次太慢。在其最大的北美市场,除改款车型外,过去两年来只推出了一款新车。在中国市场,轩逸车型仍占日产销量的半壁江山。
第二大阻碍是内部利益纠葛。
12月2日,大众汽车集团9家工厂的工人罢工数小时,导致装配线停产。罢工对正常运营非常不利,停工2小时,就会导致数百辆汽车无法生产。
大众汽车集团拥有68万名员工,工会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大众的公司结构,让工人在关键决策中拥有强大的发言权,让管理层难以单方面推动成本削减。员工代表占据了公司监事会一半的席位,而大众总部所在的下萨克森州还拥有另外两个席位。
很多人评价大众汽车集团组织臃肿,机构繁杂,虽然办事和流程很规范,但在效率上存在大企业的弊端。
同时兼任保时捷全球CEO的奥博穆,在推动大众汽车集团整体转型中,还要顾及对保时捷和对其他品牌同样公平。这是沉重的包袱。
如今陷入危机的日产汽车,内部文化基因也存在难以调和的地方,存在着戈恩时代以来无法根除的经营文化,虽然戈恩早在2018年就被解职,但管理层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许多高管仍然保留着戈恩时代“等待指示”的习惯,甚至有些人无法直接向上级提出改进意见。
一项针对日产员工的内部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0%的员工对公司管理层缺乏信任,而员工流失率在过去两年内上升了25%。企业文化动荡和士气低落,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也削弱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科技新锐
跨国汽车公司的难题,又何尝不是中国传统大厂的困境?
今年7月,63岁的陈虹离开执掌10年的上汽集团。两年前,上汽集团还是连续多年蝉联国内最赚钱的上市车企,但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仅为2.8亿元,同比大跌93.6%。
广汽集团、奇瑞汽车等中国品牌,都在“60岁老汉”掌舵下,艰难向智能电动化转型。他们同样面临失去燃油车地位的失落,同样受到新技术积淀不足的威胁。
“60岁老汉”之说,来自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的自嘲。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品牌开始“卷老板”,各位车企掌门人纷纷加入直播大军。
这一幕幕令人动容。蔚来汽车CEO李斌曾说,包括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等人在内的这一代汽车人更拼。
这是因为传统车企在转型路上步履维艰。
一方面,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品牌有量无利,燃油车的赚钱能力在下降,激烈的价格战又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均出现营收和利润双降,行业淘汰赛加剧。
另一方面,时下正热的智能化,却非传统车企所擅长。现在,软件自研的效率不及与外部供应商合作,于是,科技巨擘华为成为炙手可热的合作对象,在车企合作中掌握着较大的话语权。那些曾经拒绝华为“橄榄枝“的车企,不得不回头与之联手。
汽车产业行至当下,科技比制造占据了更高的位置。
改变风向的人是特斯拉CEO马斯克。“当我们真正躬身入局之后,才真正意识到了特斯拉对传统汽车工业的颠覆和强悍。”一位传统车企高层表示。
马斯克一直把特斯拉定位于科技公司。最初在汽车开发中,特斯拉带来了集中式架构、高算力芯片,后来出品无人驾驶系统、具身机器人。
马斯克不只是创造天才,也是经营能手。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模式,给汽车行业提供了新样板,中国新造车势力都受到了特斯拉的指引。比如,“蔚小理”追随特斯拉,始终坚持核心科技自研——和传统车企相比,它们的掌门人多从互联网业转战而来,更年轻,更重视科技,更敢于求变。
《清华管理评论》资深编辑刘永选曾表示,马斯克不是在预测未来,而是在创造未来。在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过程中,让市场、赛道、技术路线、标准具有合法性,成为共识。最后逼着一开始认为马斯克错了的人,也都来玩这个游戏。
“第一,特斯拉模式的底层是丰田的精益思想,但对标的是福特。第二,特斯拉在底层之上还架构了一层东西,那就是硅谷精神。”管理咨询顾问、《中欧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郝亚洲如此比较丰田和特斯拉。
马斯克曾直言,传统车企正面临“柯达时刻”,不转型就会像胶卷一样被淘汰。
商业史上,总会有技术天才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从而掀开一个产业的创新通道,正如史蒂文·赛尚发明了数码相机,随后柯达胶卷退市;乔布斯创造了苹果公司,随后诺基亚帝国崩塌。汽车行业也一样。从迪斯到丰田章男,再到唐唯实,科技新锐成为这些商业传奇的掘墓人。
下一位黯然谢幕的CEO将是谁?
原文标题:跨国汽车CEO接连谢幕,一代商业传奇败给科技新锐
-
特斯拉“暗度陈仓”,Robotaxi故事只是“幌子”?2024-12-04
-
最高可领2.7万元!海南省2024年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2024-12-04
-
特斯拉、蔚小理、问界尝过的“苦”,雷军也要尝一遍2024-12-03
-
四个维度,看2025年新能源汽车大变局2024-12-03
-
市场监管总局:围绕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构建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市场需求的新型质量认证制度2024-12-02
-
欧洲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从根烂起2024-12-02
-
政策暖风不断,新能源汽车下乡、智能网联、新能源车辆推广.......|12月政策风向标2024-11-30
-
年底冲量?特斯拉降价再掀波澜2024-11-28
-
特斯拉再降1万!Model Y迎全球最低价2024-11-27
-
买车了,特斯拉降价1万,拉开价格战大幕,油车赶紧降价9万!2024-11-27
-
要抢特斯拉的单,蔚来还缺个王凤英2024-11-26
-
国内售价本就已经很便宜,特斯拉Model Y为啥还要降价?2024-11-26
-
淘汰、整合、突围,新能源汽车打完第一场淘汰赛|年终盘点2024-11-26
-
大众撑不住了,德国总理和工会:不准裁员,不准关厂2024-11-25
-
特斯拉第三季度营收1796亿元,永远充满争议,但无法否认它的强大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