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欧盟的阴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10-14 16:00:19
热度:

2024年10月14日关于欧盟的阴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最新消息:中国新能源出海的步伐,欧盟阻挡不了正文国庆刚结束,中国汽车产业就发生了一件大事。10月7号,欧盟正式通过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提案,将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关税由10%提高到了

中国新能源出海的步伐,欧盟阻挡不了

正文

国庆刚结束,中国汽车产业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10月7号,欧盟正式通过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提案,将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关税由10%提高到了45%。

当然,这次关税的提高,并不算很突然。

在早些的7月,就已经有了预演,欧盟在当时把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在原有10%的基础上,临时性增加到了17%~38%。

只是这一次的投票结果,算是尘埃落定了,标志着中国车企出海高贸易壁垒时代的到来。

电动势注意到,在欧盟想要对中国电车加征关税的同时,欧洲一些知名的车企比如奔驰、宝马、大众却扮演了“逆子”角色,公开表态不支持加税行为,声称征收反补贴关税是一个“错误”,甚至还呼吁降低中国车企的关税。

想不到吧。这到底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试着用一篇文章的功夫,把这件事给你讲清楚。

欧盟,为什么要加关税?

首先,为什么欧盟要对中国新能源车加征关税?

可能你立马就能想到一个原因,为了保护欧洲的本土车企呗。

现在放眼全球,中国新能源车一骑绝尘,在性价比这块拿捏死死的,谁不爱呢?

嗯。这个说法,反应到销量数据上,有些道理。

就拿刚刚过去的8月数据为例。

欧洲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又暴跌了43.9%,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月下滑了,即使9月略微涨了6%,但是相对电车市场这个大盘子,其势能还是显得乏力。

甚至,到目前为止,很难说有哪家欧洲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直接带来的问题是,欧洲的电动汽车产业不得不裁员、减产。

比如,奥迪在今年9月就暂停了旗下专门制造电动汽车的布鲁塞尔工厂,这又引发了车企与员工的冲突,而这种压力最终又会传导给政府。

逐渐就形成了像下面一样的循环

并且,一些欧洲车企,也的确急迫的期待欧盟出手。

因为一旦电动化转型失败,那很多车企,就达不成2025年承诺的减排目标,届时将可能面临70多亿元的罚款。

因此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也站出来敦促欧盟,采取一些紧急措施帮助电动汽车发展。

上面这些,可以说是欧盟出手的现实推力,欧洲的汽车产业需要一股力量纾困。

但如果,我们再将视角拉高一层,跳出欧盟区域,站在更高的产业视角来看。还可以看到一个影响更加深远的影响,那就是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会不会面临彻底沦为二流的危机?

目前,除了北美大陆的特斯拉外,中国电动汽车的产品力,在全球基本属于断层的领先状态。

比如性价比方面。

在欧洲卖得非常好的紧凑型纯电车是上汽的MG4 EV,起售价3.2万欧,而从参数上略差一点的奥迪Q4 e-tron起售价格约4.2万。你看,即使国内车企把国内车型翻倍拿到欧洲去卖依然极具性价比优势,欧洲本土电车怎么打?

比如产业链方面。

就拿电动汽车电池来说,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的企业中有6家中国企业,占据了全球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欧洲的本土企业,几乎在这一领域失声。

简单来说,欧洲车企这回,真的是有点打不过了。

打不过怎么办?保护起来。

比如,抬高关税,增加你的产品售价,让你失去一部分性价比,给更多本土企业留下市场空间。

不过。还有一件事,很难解释,那就是,中国新能源车虽然有竞争力,但其实目前在欧洲卖的并不多,销量其实还远不至于对欧洲车企伤筋动骨的地步。

就比如,去年国内车企中,在欧盟销量排名第一的上汽,也只卖了30万辆纯电汽车;排名第二的吉利,则卖了2.24万辆;第三的比亚迪,销量更少,只有1.59万辆。

这点销量,其实对欧洲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

那为什么,欧盟还是要抬高关税呢?甚至是冒着中国反制的风险都要抬高关税?

说到底,欧盟的算盘,是希望中国车企能到欧洲建厂。你想扩大欧洲市场对吧,来吧,建厂啊,建了厂就算本地生产,就没有高关税了。而一旦涉及建厂,制造过程中大大小小的产业链环节,也需要配套起来,这个过程中,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就业,也被带动起来了。

嗯。明白了。

欧盟加关税,表明是保护欧洲车企,核心目的还是希望中国车企去欧洲建厂。

可是,为什么奔驰、宝马、大众这些知名要帮着中国车企一起反对呢?

奔驰宝马大众为什么反对增收关税?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欧洲车企,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受损。

比如宝马。

因为前些年,产业链的布局,宝马的一些制造工厂设在了中国。

2018年宝马在张家港,投资建立了工厂用于生产宝马MINI电动车型,并且宝马也透露后续也会把欧洲的产线转移到中国,然后再出口到全球。

但你猜怎么着,即便是宝马这家欧洲车企,要把中国工厂生产的车卖到欧洲,也需要交这笔高关税。

关税一加上,宝马的产品势必会受到不小的冲击。

而奔驰、大众也有着类似的产品情况。

并且,中国依然是奔驰、宝马、大众这些车企,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他们对中国市场具有高度的依赖。

从去年的数据来看,中国在三家车企全球销量占比分别为奔驰30%、宝马31%、大众35%,利润上中国市场也贡献了最多的利润。

如果中国政府采取反制措施也一样提高关税,那么打击将会非常巨大。

这不,投票结束后商务部就表示,正研究要提高从进口的大排量燃油车关税。

所以你看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这些现实因素的共同制约下,作为欧盟“自己人”的车企才会跳出来公开反对。

毕竟怎么来看,好像都是欧盟的车企吃亏更多一点。

中国车企的未来应变之道

不过,经过这一次加征关税,其实也算是对中国车企敲响了一个警钟。

一个针对中国车企的高关税时代,可能正在来临。

出海这两年,几乎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头号话题,同样也是中国车企需要认真思考的战略级方向。但我们看到,目前中国车企对于海外市场的在地化运营经验,还并不充分。

面对关税保护,中国企业显然没有退路可言,因为不论何种理由,退出市场给品牌带来的伤害都是难以想象的。中国车企唯有站在全球化视野,去思考新的生存方式和应对策略。

比如,可以参考学习日本车企的经验。

曾经的日本车企,也曾给欧美特别是美国的汽车制造业,造成过巨大的压力,之后剧情几乎和今天一模一样,高关税贸易壁垒随之而来。

作为日本车企代表的丰田,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而且,日本可没有中国这么大的内需市场,在当时也并没有像今天一样的欧美车企站出来替他们发声。

但你可以看到,直到今天,丰田不仅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高关税给打趴下,反而是越战越勇,长期成为全球第一车企。

那丰田是怎么做到的呢?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两点本土建厂和本地化运营。

丰田首先选择的是与通用汽车合资建厂,实现在美国本土生产汽车来对抗关税政策,之后熟悉了本土市场之后,又成立独资公司,真正成为了“美国”的丰田,能够独立的思考美国市场的发展策略。再之后,丰田开始复制在美国的成功模式,并且打通研发-生产-营销-销售-售后的全产业链,从最初的单一产品和技术出口,最终进化到产业链输出的模式,形成了一个完成的全球化发展体系。

这可能也将是中国车企,甚至中国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出海的重要方式。

我们看到,如今已有一部分中国车企已经走在了这条路上。

像上汽、比亚迪,就已经在欧洲筹划建设汽车工厂希望实现欧洲生产,可以说是未雨绸缪了。

接下来,如何扎根本地,进一步输出企业运营体系,和产品品牌,将会是中国车企,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点。

从长期来看,任何非市场化因素,都无法阻止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进程。正如眼前的关税壁垒一样,它只会激发出车企更多的创造性。

哎。

没想到这一天,还是来了。

祝福每一家中国车企都可以更顺利的走出国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入全新的时代。

原文标题:欧盟的阴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 电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