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同样是卷成本,为何特斯拉和中国同行的遭遇完全不同?
同样是卷成本,为何特斯拉和中国同行的遭遇完全不同?最近的各种汽车论坛上,无论是在车企圈,还是媒体圈,关于行业内卷的话题层出不穷。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金句出口成章,好像个个都
最近的各种汽车论坛上,无论是在车企圈,还是媒体圈,关于行业内卷的话题层出不穷。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金句出口成章,好像个个都想考研似的,好不热闹。
不仅是车企董事长纷纷表明态度,对汽车内卷的问题表达出各自鲜明的态度,而且各家车企的副职,包括具体业务线的负责人,也在疯狂输出观点。
从产品技术再到营销口嗨,中国车市仿佛进入了一个全面内卷时代。
中国车企的内卷狂风暴雨,那海外车市就没有内卷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看特斯拉又是裁员,又是深入管理供应链、又是推出全新的生产工艺,比如一体化压铸技术、优化电池包尺寸等,包括马斯克老是大嘴巴,这些实则也是在内卷。
只不过中国同行们把特斯拉的内卷发扬光大了,更直接的原因是中国的同行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各家品牌又在拼命奔跑,都不想落后,因此,内卷被彻底“发扬光大”,以至于形成了现在的市场“乱象”。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卷成本,为什么特斯拉和中国新能源品牌所遭遇到的舆论环境大相径庭。
特斯拉也在卷成本
1月25日,特斯拉2023年四季度业绩电话会上,特斯拉管理层回应成本问题时称:我们一直都在设法削减成本,从工程师、设计团队到生产环节,以及与上游供应商谈判议价等方面管控成本。
特斯拉此前宣布下一代车型平台的成本会降低50%,实现手段就是制造方式革新、垂直整合力度增加,以及电池和电驱成本下探。
这些都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方面。此外,特斯拉还试图通过创新核心零部件的原材料使用来降低成本,比如通过减少75%碳化硅的使用额外降低1000美元的成本。2023年特斯拉物流成本出现2.3%的下降,在物流过程中采取了可回收包装等方式。
另外,特斯拉还进行了裁员,简化线控布局、优化电池包尺寸、深入管理供应链等行为,而这些降本措施综合起来,便是马斯克口中“下一代平台的生产成本将比现有第二代平台降低50%”。
此前,内部人士表示,特斯拉的BOM成本(产品直接成本)已经从2017年的8.4万美元降为3.6万美元。如果马斯克所言成真,那么新平台的成本或将降至1.8万美元以下。
这无疑是惊人的表现。
但是,特斯拉各种卷成本,带来的一定就是正面成果吗?那倒也未必。2008年的时候,特斯拉在开始生产Model S车型时设计团队占据主导地位,彼时特斯拉的研发思路为先设计,再考虑工程,最后才是制造方面。
Model S甚至会经常出现误装甚至漏装零部件的状况。即便是现在,也仍然能看到有不少人在吐槽特斯拉的做工问题。比如前机盖与前保险杠之间的缝隙不一致、隐藏式门把手无法正常回拉、A柱内侧的拼接不平整、方向盘前方的木质装饰板边缘有毛边等等。某家和某帝在评测时就发现国产特斯拉Model 3有31处做工用料问题。
特斯拉虽然也经历了内卷,也经历了产品质疑,总的来说,特斯拉并没有受到中国同行这样的舆论风暴。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海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和特斯拉的实力相差太大,竞争程度还没到你死我活的程度;二是,特斯拉是一个先行者,做的很多事情具有开创意义。竞争对手自己都做不到,还评价什么好与坏呢。
在中国,特斯拉甚至还被冠以“行业鲶鱼”的标签,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蜕变。
内卷其实不分对错
同样卷技术、卷成本,中国新能源品牌的遭遇截然相反。从车企到媒体,关于内卷的讨论好像火山喷发般汹涌。这些观点和意见,看似意见相左,彼此交锋甚为激烈。但实则是,大家并不是反对内卷,而是反对无底线、无节制的内卷。
问题来了,何为底线,对此的理解大家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法律法规,有人认为要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还有人从社会就业层面出发,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不能认为是错误的,因为以上都是客观存在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业内人士对内卷各抒己见,无非是利益的驱动。在这里,笔者没有任何道德层面的评判,也不做对错的区分,只是想阐述一个客观事实。
每一个人在一些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件,比如公司述职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为自己多谋求一些福利,有人还会特意拉拢其他同事说些好话。更何况车企大佬们,在面临企业根本利益的时候,他们更是会为各自的品牌摇旗呐喊,甚至会动用各种合规不合规的力量。
这不是危言耸听,在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史上,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比如,最近某日系巨头的一系列造假事件。
说到中国车市,内卷本身无对错,价格战无非只是一种手段。分对错的是那些车企大佬们,以及跟着车企摇旗呐喊的车媒们。其实也不是分对错,而是站在各自立场各说各话。
看到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从竞争的角度来说,只要能把产品卖出去,而且消费者还愿意买,这就是有效的内卷。对于卷赢的人,我们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学习他成功的经验。如果说因为竞争不过对手,而因此在舆论上口诛笔伐,这大可不必。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复杂且多变的状态。
从整个行业来看,一家独大或者几家独大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前者极易形成垄断,后者则是联盟。这对行业发展无疑是危害巨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欧美日的车企巨头们,在面临新能源汽车转型的问题上左顾右盼,在中国市场被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堪称反面教材。
只有保持充分且烈度可控的竞争,或者说是内卷,才能保证持续的进步。
百姓评车
所以,凡事都要有一个度,不够卷或者过度卷都是不可取的。
不够卷就意味着故步自封,想要超越国际汽车巨头遥遥无期;过度卷,车企就要把精力分散,比如董事长天天忙着直播、炒作话题,而顾不上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从而耽误企业的技术进步。
毕竟汽车市场最终是要靠产品说话的。
原文标题 : 同样是卷成本,为何特斯拉和中国同行的遭遇完全不同?
-
湖南发改委:调整优化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鼓励新能源汽车用户低谷充电2024-07-15
-
工信部:公示第385批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513个型号列入2024-07-15
-
6月厂商销量排行榜,自主普涨,合资再跌,特斯拉大跌24%2024-07-15
-
大众汽车宣布提升固态电池产量,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大变革2024-07-14
-
亮眼!新能源汽车主要经济指标出炉,下半年市场消费如何?2024-07-14
-
河北承德: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实现新能源重卡规模化应用2024-07-13
-
工信部:第7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 货车88款2024-07-13
-
深圳发改委:征集新能源汽车充电应用场景创新项目2024-07-13
-
茅台不喝了,电池不造了,特斯拉不当“渣男”了?2024-07-01
-
国家发改委: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下乡2024-07-01
-
最高资助2000万元 深圳新能源汽车专项扶持计划细节出台2024-06-24
-
马斯克画饼讨薪4000亿!特斯拉FSD普及仍困难重重2024-06-17
-
小米SU7被曝电机故障率高,是英飞凌的锅,还是特斯拉的旧伤?2024-06-17
-
最高资助1000万元!深圳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06-13
-
新能源货车补贴878万元!海南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出炉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