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国家能源局:到2025年全国建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1200万台左右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4-06-24 08:00:34
热度:

国家能源局:到2025年全国建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1200万台左右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我国95%以上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建了充电设

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我国95%以上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建了充电设施,形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会上表示,要增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国建成充电基础设施1200万台左右。

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供给规模增长近20%,有力保障了经济和民生用能较快增长的需要。章建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要求能源供应可靠保障。与此同时,能源发展还面临“双碳”目标要求,包括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25%左右、单位GDP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在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能需求的基础上,稳步有序推进“双碳”目标,是今后一个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

据章建华介绍,为实现以上目标任务,国家能源局将统筹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要做好消费侧节能降碳的“减法”。贯彻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持续推动用能方式转型升级,深入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电能替代,增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国建成充电基础设施1200万台左右。通过各方面协同努力,争取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高到30%左右。

另一方面,要做好供给侧非化石能源提质扩量的“加法”。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统筹推进核电、水电、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强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同时,要以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为抓手,促进绿电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推动能源需求增量更多由非化石能源满足,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我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

章建华在会上指出,我国的新能源行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不论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我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

章建华表示,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应该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看待产能问题。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在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都可能发生,而且适度的供大于求有助于整个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成本下降,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来进行调节。

在章建华看来,现在全球光伏行业进入了景气发展周期,企业扩产积极性高。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测算,为了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54亿千瓦,是2023年全球累计装机量的近4倍。所以,发展的前景非常看好。我国光伏行业上游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企业竞争充分,出于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企业纷纷选择扩产。

新技术迭代、旧有产能退出尚需时间。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非常快,2023年以来,新技术路线趋于稳定,整个产能设备投资成本大幅下降,企业不断投产先进产能以维持整个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旧有产能仍有较大规模,需要逐步退出市场,新旧产能在技术路线转换期共存也推高了行业总产能。另外,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在整个行业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企业由于缺乏持续优化工艺、改造升级生产线的能力,也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采取积极措施,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秩序,推动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章建华说。

章建华表示,国际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国际各方在绿色转型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空间,中国也希望与各方一道,坚持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共同完善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共享知识和经验,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