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终点都是纯电,欧美却不抄中国作业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09-04 12:18:28
热度:

终点都是纯电,欧美却不抄中国作业全新普拉多在国内开启预售后的火爆,既有点意料之中,又有点意料之外。这款越野大IP的经典程度当然不用多说,但主打一套2.4T混合动力的全新普拉多,对于

全新普拉多在国内开启预售后的火爆,既有点意料之中,又有点意料之外。这款越野大IP的经典程度当然不用多说,但主打一套2.4T混合动力的全新普拉多,对于国内车市而言多少有点“离经叛道”。因为谈到“混动”这个概念,国内消费者目前更多接触的,还是PHEV形式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不过,这似乎并不妨碍混合动力在中国以外的欧美车市热销。中国“特供”的插混,与海外走红的混动,会给全球主流车市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欧洲混动起势,美国也吃这一套?

此前我们聊“欧洲抛弃柴油车”话题时,就带着聊过,欧洲纯电汽车市场份额首次超过柴油车。然而欧洲上半年纯电动车注册量同比大涨55%之后,其市场占比也不过刚超过15%。传统汽油车占据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乍看起来也不算高。但欧洲是将传统汽油车与混合动力车型拆分开进行统计的。而混合动力车型在今年上半年欧洲的市场占比接近四分之一。而插混车型在欧洲车市甚至面临“开倒车”的局面。仅在今年一季度,欧洲PHEV汽车销量就同比下滑了约13%。二季度,西欧重点十个市场中的PHEV销量占比,同比又下滑了近2%。对于大盘正在上涨,且纯电动车增速明显高于大盘增速的欧洲车市而言。插混车型无疑正处于萎缩的状态。

而欧洲用户的选择似乎也将传递到大洋彼岸的美国车市。面对新能源推广步伐比欧洲还要慢上不少的北美大陆,即便今年上半年美国纯电动车累计注册量同比暴增62%,但其市场份额也仅仅超过7%而已。庞大的燃油车市场将如何转型,成为美国汽车从业者们开始重点关心的话题。而据标普全球移动(S&P Global Mobility)预计,未来五年内,美国的混合动力车型将增长2倍以上。至2028年,混合动力新车销量将占美国车市的24%左右,也就是达到欧洲现阶段的水平。不过,从这份市场预期来看,尚处于混沌阶段的美国市场似乎并没有明确HEV与PHEV之间的差异。但一方面,丰田(含雷克萨斯)以及现代(含起亚)已经通过HEV技术占据了美国市场的先手。另外,福特(含林肯)也在该项技术上有明确跟进。甚至通用系旗下的雪佛兰科尔维特,已经发布了6.2L V8+1.9kWh电池的HEV版本。似乎美国市场在混动领域更倾向于HEV还是PHEV也一目了然了。

至于国内车市的插混市场(含增程),相信不需要数字,大家仅从车型的推出频率上就能看出正在受到市场的热捧。当然,数据还是更为直观。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市整体增速超过40%,这并不意外。但插混与增程的增速更是超过了100%,增速远高于纯电车型。而伴随到2027年底的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被明确,在肉眼可见的时间段内,插混(增程)产品恐怕还将在中国车市保持相当高速度的增长。

混动能赚钱,但插混还能赚未来

国内车市与欧美车市,针对插混与混动之间的技术与市场差异,最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如果将时间轴拉长,将燃油车切换为电动车看作是主旋律。那么无论混动还是插混,其实都是过渡阶段的技术路线。而站在纯电动车的发展视角,现阶段的两种主流过渡路线,至少会带来在配套充电设施,与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和成本分摊这两大差异。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对比混动技术与插混技术最大的感知差异,即前者无须大容量电池。较小的电池容量在现阶段至少规避了两个技术问题。首先,在电池安全方面,混合动力技术可以不需要挑战单位体积电池容量的极限,甚至无须选择锂电池也可以实现轻松的车载布局与使用。其次,小容量电池也只需要通过内燃机补能即可,无须依赖充电桩设施单独进行补能。结合这两点,在相对成熟的技术铺垫,且在车企无须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混合动力技术确实能够帮助众多车企们,在向纯电过渡的时期,攫取更多利润。

但是规避问题不代表问题就不存在了。前面也明确了,汽车的发展始终是要朝着纯电动方向前进。那么如今在充电设施,以及电池技术和生产能力上省下的成本,终究有一天需要连本带利给补齐。否则,就将失去全球主流市场的技术主导权,以及对纯电动产品的技术护城河与成本控制能力。

事实上,这两方面在现阶段就已经凸显出较大的差异来了。以充电桩数量来说,截至2023年6月份,国内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已经接近215万个,其中超过90万个是直流快充桩。而同一时间段,欧盟地区的充电桩保有量约为55万个,其中直流快充桩的数量不过约11%。至于美国的数量就更低了,虽然快充桩占比较高,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特斯拉的存在。在这种巨大的差异之下,传统车企的动作与积极性也只能说一般。以福特、通用等本土大车企为例,都已经表示过将接入特斯拉的充电标准。不过前不久,通用、现代(含起亚)、Stellantis、本田,以及宝马、奔驰等品牌也表示过将成立一家新的充电服务公司。当然,它们想要在北美大陆形成气候,也还需要很长时间。

至于动力电池部分,则几乎没有了欧美企业插话的空间。2023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超过50%,总量超过304GWh。而排名前十的电池供应商,基本被中日韩包办,其中中国企业就占据了超过6成的市场份额。对于占据纯电动车制造成本近4成的动力电池板块,如果不能在这一领域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可想而知对未来在纯电动领域的发展,会造成多大的成本控制压力。

其实,在基础设施、电池技术以及产能等方面的现状差异,客观上也促使欧美车市在做选择题时,更倾向于选择混合动力技术。其实从技术本身来说,并不能武断的判定混动与插混到底孰优孰劣。但站在纯电动的发展轨道上,两者对于未来布局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简单来说,混动虽然能够帮助奋战在欧美市场的车企赚取利润,但插混或许才能帮助整条产业链赢得未来。

作者丨阮嵩

       原文标题 : 终点都是纯电,欧美却不抄中国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