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地方特色和区域竞争力分析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07-19 15:16:55
热度:

“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地方特色和区域竞争力分析声明:本文为火石创造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网站、公众号等转载需经授权本文发表于《能源评论》6月刊目前,我国多地在竞逐“

声明:本文为火石创造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网站、公众号等转载需经授权

本文发表于《能源评论》6月刊

目前,我国多地在竞逐“新能源汽车之城”。

2022年,西安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约101万辆)跑赢上海(约99万辆)和柳州(约65万辆),问鼎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重庆、武汉、广州、常州、合肥、深圳、保定等多个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也非常可观。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然来临,“新能源汽车之城”竞逐局中,各地优化产业布局、建构稳定高效产业链集群的内在需求愈加清晰。

01

地方特色明显

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的领军城市可以划分为五类。

一是龙头企业引领型。西安深度“绑定”比亚迪、吉利、陕汽等领军车企,在“链主”企业带动下,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形成后发优势。

二是投资驱动型。合肥通过国有资本进行招商引资,在蔚来、大众(安徽)、比亚迪、江淮汽车、合肥长安、安凯汽车等整车制造企业以及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关键配套企业引领下,形成完整产业链。

三是产业上下游延展型。常州具备一定的汽车零部件基础,动力电池F4(宁德时代、弗迪电池、蜂巢能源、中创新航)齐聚,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从而筑巢引凤,由产业链上游向下游发展,引入理想等4家整车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优的重大突破,集聚企业超3400 家,整车产量占江苏全省的二分之一。

四是资源驱动型。新能源汽车生产对锂资源需求量大,宜春、宜宾等城市依托富集的锂矿,吸引了一大批锂电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入驻。

五是转型求变型。重庆没有引入造车新势力,而是在雄厚的汽车工业基础上,依靠原有的车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在纯电、混动领域,有长安新能源、东风小康等;在增程式方面,有金康新能源等;在商用纯电领域,有上汽红岩、五洲龙等。

02

产业布局规律

从布局结构来看,传统汽车城市一般会围绕整车厂布局零部件公司,从而形成以整车厂为中心、周边环绕配套企业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星系结构,上下游企业一般在以主机厂为核心的200千米半径以内,保证物流时间不超过两个半小时。

而相比于传统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资源协同能力更强。随着车身轻量化以及电子电器零部件的增加,新能源汽车生产受地理空间约束更小。在生产过程中,远程调动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得以体现,一些软硬件基础雄厚的工业城市融入汽车供应链,产业分布呈现网状结构。

随着智能网联化和电动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但由于没有自己的制造工厂,这些公司便充分发挥研发服务功能,把生产端的任务交给整机厂或者零部件公司。未来,这种“研发技术中心+代工厂”的模式,也会给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带来一定影响。

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空间布局上都依托以下三个主要因素。

一是市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都是汽车制造高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物流成本和零部件调配成本相对较低,这也是大多数产业布局的基本规律。

二是人才。传统汽车产业需要的多为机器设计人才,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却越来越倾向于软件开发人才和芯片设计人才,以及后端市场的服务型人才,这些人才集聚的地区更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潜力。另外,汽车专业较强的高校聚集区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开展,能在本地形成一定协同效应,也具备先天优势。

三是整体配套。产业基础、营商环境、交通区位甚至城市的文化和面貌等都是区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软实力。例如某区域电子产业发展较好,那么它就很容易转型成智能网联汽车的供应地。深圳就是凭借深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发展以电池、电机、电控“三电”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等同于将电子信息产业换了一个终端。

03

如何用好地域优势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在鼓励各地区蓬勃发展的同时,坚持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目前,我国正处于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的阶段,需要依据各地区的自然和社会优势统筹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错配问题。

以长三角为代表的东部地区,未来应致力于成为技术策源地,利用健全的基础配套设施、丰富的人才资源、领先的科研技术和设备,成为世界级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高地。2021年,由上汽、吉利、奇瑞和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由三省一市73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响应成立了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积极开展创新业务及服务模式,建立区域高效协同机制,推进关键环节联合攻关,逐渐实现关键零部件的国产替代。

受气候和用户使用习惯影响,东北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对较缓。但随着技术进步,东北地区在提供寒冷地区应用场景的研发和测试方面能发挥很大作用,加之高校资源丰富,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等学校工科强势,可以围绕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规划和布局科研机构。一汽大众、上汽等公司都在吉林、内蒙古等地设立了研发测试中心,进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耐寒、耐久性测试等。同理,云贵川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也能提供一些特殊路况路段,作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测试和研发场景。

西部地区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可以作为绿电生产基地,建造光伏工厂、风电工厂,实现新能源汽车全生产过程的净零排放和碳中和,同时向其他地区的绿电工厂远程输送,节约土地和人力成本。2022年,吉利汽车西安工厂获得钛和认证颁发的I型零碳工厂五星级证书,成为国内整车企业的首个零碳工厂。在生产端,吉利通过建设光伏电站和采购国际绿证(I-REC)的模式,实现电力碳中和。

珠三角应成为智能化应用场景及“后服务”市场创新的高地。传统燃油汽车的后服务一般指4s店的维修保养等,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在投入使用后,还涉及软件升级、电池更换和回收等问题。珠三角地区有一个非常大的汽车零部件集散地——陈田村,在这里几乎可以买到全世界所有车的二手配件,甚至几天内就能用拆车件组装出一台超级跑车,庞大的客户基础也使其极具发展后服务市场的优势。另外,深圳等地区电子产业较为发达,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电子化趋势越发明显,可以在此发展与电子、人工智能相关的汽车服务。深圳坪山在头部企业比亚迪的带动下,积极打造世界一流智能网联汽车“未来之城”。2022年8月1日,国内首部智能网联车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多家智能网联车企纷纷上路测试,意味着深圳自动驾驶离商业落地再进一步。

04

打赢未来之战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将不局限于整车厂,也会有软件公司和硬件企业参与进来,以丰富的应用场景做支撑。软件和电子硬件在整个汽车价值量中的占比可能会达到40%,这将引起深刻的产业变革。政府和企业也许已认识到这一点,但下一步该怎么做,如何创造出更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与传统的汽车制造业不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包容、开放的环境和更灵活的政策引导。因此,政府应该制定一个长期发展规划,通过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确立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先把一个区域的产业生态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在利润驱动下充分发挥能动性。

想要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城市的品牌建设非常重要。苏州、无锡、常州等都是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比较有优势。人才来了,产业才能落地,又会吸引更多人才。在财税政策方面,一些城市对采购本地供应商产品的企业进行退税或者税收减免,不仅调动了本地企业的积极性,还对提高本地的产业链配套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作为一个政策工具,在使用时仍需要加强监管,避免不良企业钻政策空子。除此之外,充电桩补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及上牌时的一系列便利补贴、取消限行等政策,都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

今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与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高度联结,成为一个多元融合、跨界发展的产业。所以看其发展不能只看一个侧面,而是要看它与各个产业融合的前景如何。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新能源产业的融合将越来越紧密,有一些新能源汽车公司同时也是能源公司,当年特斯拉公司靠出售碳积分实现盈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汽车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电都是光伏或者风力发电,生产出来的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也采用光储充一体化等补能方式,以后这样的场景会越来越多。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82.4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占全球比重63.6%。从全球产业竞争的角度来看,我国要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国,需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保证产业配套更完整、产能更强劲,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产能有效外溢。

同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充分借力两个特有优势:一是新基建进程,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网络打通后,用好能源网、算力网,接下来实现汽车从新能源化到智能网联化的跃升;二是政策利好,我国近年来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扶持政策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同时在政策上为智能驾驶等应用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END—

作者|火石创造 冯雷

       原文标题 : “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地方特色和区域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