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谁偷走了汽车行业的增长?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07-17 12:19:11
热度:

谁偷走了汽车行业的增长?导语Introduction相比其余行业哀鸿遍地,汽车行业上半年销量微增的数字本应羡煞旁人,但当你把这份深藏焦虑的销售数字一读再读时,就会发现:一读是庆幸,

导语

Introduction

相比其余行业哀鸿遍地,汽车行业上半年销量微增的数字本应羡煞旁人,但当你把这份深藏焦虑的销售数字一读再读时,就会发现:一读是庆幸,再读已有几份薄凉。

作者丨卫金桥

责编丨曹佳东

编辑丨靳鹏辉

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和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车市上半年数据看上去并不差——上半年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1106.6万辆,同比去年增长8.7%。零售952.4万辆,同比去年增长2.7%。新能源继续引领市场,上半年批发352.7万辆,同比去年增长43.7%。零售308.6万辆,同比去年增长37.3%。

这份增长和汽车人半年来的奔波并不匹配。随着疫情的放开,汽车人无缝丝滑地切换到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忙碌的状态——据说,汽车行业的从业者保持着中国目前最多的“四次阳”纪录,一位日资企业的中方员工,分别于去年12月份在北京,今年2月份在日本,4月份在上海车展现场和5月份被二阳的闺女在家感染。

“太卷了,太忙了!”成为大家见面时的口头禅——领先者想要更多份额,落后者忙着逃离危险区,燃油车忙着降价,新能源车忙着上市兑现。

为了上半年零售2.7%的增长,汽车人付出了182天的颠沛流离!相比数字,我更想知道,是什么力量使中国车市从年初万物复苏的希望与期待,迷迷糊糊地滑向深度集体焦虑?我也想知道,是谁让令年初重启美好生活的满满信心,跌跌撞撞到前路迷茫?

三月份以来每况愈下的消费信心指数,直接导致五月长假之后汽车零售销量逐周走低;上蹿下跳的价格战逼着消费者紧握日渐憔悴的钱袋——唯一乐观的仅剩下主管部门领导,7月初,中汽协的副会长付炳锋和乘联会的秘书长崔东树撰文说:中国车市4000万辆可期。

希望他们的期待与希望,温暖这冷风兮兮的夏日车市。五月份以来,强悍如马斯克和王传福,在诸多不确定的变量面前依次降低了调门,只有理想的李想在孤独地为他的理想引吭高歌。

梦想败给了焦虑

“大伙儿明明都拼尽了全力,销量上不去就算了,反而蹭蹭往下掉!”6月底,深夜10点多,梅雨季中的上海窗外下着雨,我听到电话那边老付爆了两句粗口,然后就是长达1分钟左右的沉默。我说:“今年大家都这样。”我不知道这样能不能安慰到他,作为当下二线阵营品牌的大区销售负责人,“销售做了这么多年,没有哪年像今年这样,就像一拳打到棉花上……”

老付的心境,与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时完全不同,就在半年前,走出疫情之后的欢欣和重获自由的快意,让所有人对2023年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了别样的期待,所以几乎每个机构和汽车企业,都在憧憬着2023年干一票大的。

王传福在年初一季度年度销售会议上说:“我们就收着点,不给对手太大压力,干到300万辆就行了!”,长安和奇瑞暗戳戳摩拳擦掌:在240~260万辆的年销量数字上暗中较劲,就连ICU里的威马汽车掌门人沈晖,都发出“(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生命呐喊。

仅仅半年,182天之前的豪言与期待在席卷全国的热浪里散发成空气,在持续低迷的消费信心和不断下行的消费降级冲击下,大家都很费解:明明很努力,为甚上半年车市如此不买账?到底是市场见顶了?还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不对?从期待,到失望,再到逐渐迷茫的每一天中,多少人苦苦寻觅,试图寻找心中的不甘,和前路未卜的答案。

悲情与美好,从来都是如影随形。三年的疫情,吹起新能源的激昂;三年疫情,也隐藏了无数的灰暗与悲怅。

“我们明明知道很多努力其实并没有意义——不能改变什么,但还是一头奋不顾身地扎进去。”马上50岁的中年男人老付笑了笑。热闹的背后,悲伤更多。忙碌与焦虑交织,身体与精神具疲。以前,每个汽车人都相信忙碌能让自己远离焦虑,只是如今,焦虑与忙碌,成为彼此依偎的借口。

“每个人都问我卖了多少辆,只有我妈打电话过来问我最近睡得好不好。”老曹是东风日产一个大区的总监,每个月盘点自己辖区的收成,是他月初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忙起来的时候,一个月回不了几次花都的家。

据说焦虑是可以传染的,只是这次可能输送得比较远。7月15日,据Wards Auto报道,大众汽车品牌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afer在最近与公司管理层举行的内部会议上表示“公司的屋顶着火了”,暗示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 “一切都岌岌可危”。由于需求疲软,大众位于德国埃姆登的欧洲工厂,特别是组装ID.4的工厂,已于上月底关闭了六周。Schafer向2000多名经理表示,接下来的几周和几个月将“非常艰难”。

这位在上海车展之后持续在中国待了10天的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表示:“我们在很多领域的成本都太高了。”他呼吁立即冻结支出,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为公司节省112亿美元的巨额支出。

6月28日,升任丰田汽车社长之后,佐藤恒治第一次来华,他低调地奔赴常熟、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多个地方,拜访合作伙伴,并深入一线了解消费者,“针对中国汽车新能源市场呈现出来的新趋势,丰田会改变目前PHEV技术路线偏向发动机驱动为主的模式。”佐藤开始反思,丰田在PHEV技术路线选择上,偏离了中国消费者的选择。

大众和丰田的反思,和他们在新能源领域重新燃起的梦想,能不能治愈他们在中国合作伙伴持续三年来跌跌不休、徘徊不前的焦虑?

7月初,一份主流汽车品牌半年目标达成率的表格广为流传,其中,完成任务最好的理想汽车也不过半年完成48%左右的年度目标,超过40%的不过区区4家。就连势不可挡的比亚迪也仅完成不到42%。

经销商上半年更是哀鸿遍野,庞大汽车黯然退市,包括中升、永达等大型零售集团上市公司,利润大幅度缩水。一汽丰田、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等传统经销商的亏损面同比快速增长。去年盈利状况非常好的广汽丰田和豪华品牌,也有大量经销商加入亏损大军。

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5月,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36312.6亿元,同比增长14.3%,1-5月,汽车制造业利润1746.2亿元,同比增加24.3%,1-5月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为4.8%、同比微增0.1个百分点。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盈利情况,明显和我们身边的实际情况存在不小的差异,是谁偷走了盈利呢?

谁偷走了增长?

相比其余行业哀鸿遍地,汽车行业上半年销量微增的数字本应羡煞旁人,但当你把这份深藏焦虑的销售数字一读再读时,就会发现:一读是庆幸,再读已有几份薄凉。

“消费信心逐月走低”、“价格信号混乱”、“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取消”,是今年上半年车市的三个最主要影响因子。7月7日晚上,在汽车公社视频号“四车道”车市半年考的周末直播上,我说:上半年中国车市的表现,配不上汽车人日以继夜的努力。区区2.7%的零售增幅是数百万汽车行业从业者半年来不休不眠,甚至是深度伤害身体的代价取得的微薄增长。

上半年车市以上海车展为界,一季度的主旋律是“降降降”,1月4日特斯拉降价晴天霹雳撕开新年恶性竞争第一枪,2月8日比亚迪秦冠军版大杀四方,3月初东风雪铁龙C6惊人的9万元降价吓煞旁人;二季度画风一变,上海车展惊醒一群装睡的人之后,5月份长城汽车诉讼比亚迪汽车排放事件,成为近年来最劲爆的企业互撕事件。

在这份数据微增的背后,一面控诉着汽车人南来北往的奔波,一边昭示着这个行业“卷天卷地卷兄弟”的残忍。1月份车市骤降接近30%,一季度结束市场跌幅近15%;二季度在去年4、5月份上海封控导致的低基数基础上实现同比增长,但1~5月份的增长并未完全达到期待中的涅槃与重生,反而从5月15日开始一路掉头下行,一直到6月中旬方才止跌回增。每周的同比数据跌得步步惊心。

虽然车市悲凉不一,但新能源好歹托住了全村人的希望。6月全国乘用车厂家新能源批发74.4万辆,同比去年增长30%;今年以来累计批发352.7万辆,同比去年增长43%。6月1-30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63.8万辆,同比去年增长19%;今年以来累计零售308.6万辆,同比去年增长37.3%。

“旺季卖车,淡季整人!”在今年演绎出新的高度。去年魏老板还带着一众人奔赴深圳坪山与王老板把酒言欢,今年就差点对簿公堂;7月15日,下午,“蔚小理”三位创始人齐刷刷地出现在中国一汽70周年的庆典现场,并在时隔三年之后再次同框合影,但这不会改变三家新势力造车企业早已分崩离析的事实。5月份长城状告比亚迪,让中国汽车品牌暗地里的生死厮杀,浮出水面。

上半年汽车市场微增长,有利于主流的汽车品牌继续保持市场领导力,但是隐藏在增长背后的渠道端和供应链,已经面临生死危机。2021年二季度以来高歌猛进的比亚迪,2022年四季度开始承受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此前坚挺的价格开始松动,另外一方面市场萎靡导致订单流失,这直接导致部分经销商的库存快速增长。比亚迪尚且如此,其它品牌的压力不遑多言,尤其是以传统油车为主的经销商,今年上半年呈现大面积亏损,亏损面是去年同期两倍有余。

残酷的价格战开始传递到供应链端,据悉,几个新能源品牌的大厂春节之后上班第一天,就给不同级别供应商下发5%~15%不等的调价通知,4月份价格战盛行的时候,已经有供应商不堪主机厂重负,开始摆烂躺平。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