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车企半年考:分化分层潮VS好戏刚开始,能否练好“必修课”(下)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07-12 16:17:31
热度:

新能源车企半年考:分化分层潮VS好戏刚开始,能否练好“必修课”(下)不迁怒,无贰过作者:业文编辑:钧杰风品:闻道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7月流火,盖过天

不迁怒,无贰过

作者:业文

编辑:钧杰

风品:闻道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7月流火,盖过天气热度的是车市。

7月3日,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里程碑,生产累计突破2000万辆。据乘联会初步统计,6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63.8万辆,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10%;今年以来累计零售305.9万辆,同比增长36%。销量再创历史新高。

2023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99.4万辆,同比增长70.6%,超越日本跻身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6倍,成为重要增长极。前5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达到53.1%,超越外资品牌。

当然,大市场更强竞争。盘点2023上半年成绩单,关键词中除了靓丽销量,还有白刃降价。

年初特斯拉再举大旗、咄咄降价,其他车企或主动或被动加入战团,连长安、奇瑞、长城等一众传统汽车也坐不住,价格战打得决绝凶悍。最终以高喊“从不降价”的蔚来食言,全系降价3万元收场。

除了价格暗战,还有公开“掀桌子”的,比如长城举报比亚迪。不管是非曲直,突变画风都折射了“淘汰赛”的白热化。

重压之下,拜腾、威马、爱驰、宝能汽车等露出危态,甚至强如三剑客的小鹏也隐有掉队姿态,上半年交付量不足4.2万辆,同比降幅近四成。而更多的品牌如天际、博郡、自游家等连产品还未问世,就遗憾下线了。

另一厢,比亚迪、广汽埃安、特斯拉、理想汽车等则越战越勇,强者恒强。前三者甚至组成了新能源业的“BAT”。

面对新旧交替、分化分层的澎湃大潮,再次检验了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企业的时代。车企无论大小不过一朵小小浪花,没有一家敢说已成功上岸。

退补消逝、竞争更加内核,一场残酷淘汰赛已拉开序幕,从业者做好准备了吗?年产500万辆,会不会是头部品牌的“生存坎儿”?面对汽车下乡、海外开拓等新机,哪些大鱼将笑到最后?哪些将泯然众人?透视2023上半年成绩单,或能窥豹一斑。

接(上)文

3

活下去、活更好

练好与狼共舞的必修课

没错,当国内卷战加剧,加快国际化、凭借硬实力出海分食就是大势所趋,也是车企“活下去”、活更好的必修课。

华为高管余承东曾言,未来头部车企年产量如不超500万辆,将很难立足。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更放言:未来3、5年内,或将有6成以上的品牌被淘汰,“中国市场的主要玩家不会超过5家”。

是否危言耸听,市场有不同态度,但能肯定的是头部企业做大做强,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版图里必须有海外故事。

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表示,中国汽车品牌正通过积极向海外扩张,外溢中国累积数十年的汽车产业影响力,有望改变维持百年以上由欧、美、日、韩等车系称霸的汽车产业。今年第一季新能源车占出口比已破25%。

不算夸言,客观数据会说话。据乘联会统计,2023年1—5月我国出口新能源车41万辆,同比增长165.2%。该机构分析认为,除传统出口车企表现靓丽,近期新势力出口逐步启动,后市前景向好。

聚焦上述话题车企,不乏机遇亦有挑战。

7月4日,比亚迪宣布,将在巴西总投资约45亿元建厂,计划2024下半年投产。届时将完成巴西本土化生产布局,涵盖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两种车型,计划年产能达15万辆。

东南亚市场则先行一步,2022年9月首个比亚迪海外工厂在泰国落地。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拉美、东南亚一直是中国车企重点深耕的市场。以巴西为例,作为全球第六大汽车市场,目前其汽车整车进口关税较高,本国不生产的部分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则为零。比亚迪此举能降低成本,用成本优势刺激销量增长,堪称一记国产品牌本地化的加速号角。想要获得更多市场,离不开与狼共舞下的本地化融合、持续产品力、产业链深耕。

赛力斯海外市场具备更多渠道优势,据和讯网报道,2022年塞力斯海外市场营收同比增长47.81%。其中,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93.50%。

另据中国汽车报统计,截至2022年,塞力斯已累计出口汽车近50万台,出口市场达到7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23刚开年,新能源战略车型SERES5又亮相布鲁塞尔车展,并与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等地区的20余家合作伙伴完成签约。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认为,凭借渠道优势与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赛力斯海外销售大概率会复制国内起初的高开走势,但欧洲市场同样是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必争之地,赛力斯能够继续保持竞争力有待观察。

不算多虚言。以蔚来为例,已在欧洲培育了独立品牌萤火虫,主打小型车、紧凑型车。

售价较低,且配备一定的辅助驾驶功能,更贴合欧洲市场的产品定位、性价比优势让其发展后劲不容小视。能否如一只只萤火虫汇聚,最终照亮蔚来出海之路、业绩反转之路拭目以待。

相比前面三家,小鹏出海动作相对谨慎。伴随车型增多,尤其上述平台化造车的重塑,出海将是小鹏避无可避的新战事。

毕竟,销量压力不等人。除了上文抛出300万辆的比亚迪,新势力们同样立下了高额销量目标。蔚来计划全年交付40万辆,理想为30万辆汽车,小鹏为20万辆。

从上半年交付情况看,蔚来、小鹏仅完成两成有余,即使完成度最高的理想,也才 46.37%。未来随着交付目标的不断上调、国内竞争的日益白刃,出海与狼共舞只是时间问题,是活下去、乃至活更好的必修课。

4

从大到强好戏刚上演

 用户为王创新为本

上升到整个行业视角,又何尝不如是。

零跑科技董事长朱江明曾言,2025年可能汽车业格局已定,必须要在这个阶段前有一席之地。

不管时间点是否精确,留给所有从业者练内功、提抗险力的时间愈发紧迫是不争事实。这从上半年如火如荼的价格战、产品迭代推新、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产业链夯实加速中可见端倪。

2023年,无论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企,都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破旧立新的关键之年。

伴随洗牌、淘汰赛进入下半程,销量是一切竞争的核心。这是近期汽车下乡新政扶持、上述企业扩产、出海开拓的根本逻辑所在。

说到根本,性价比、质价比、口碑体验是规模效应的根基。没有了这个1,后面多少0也只是无根之木,起的快降的也猛。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判断,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将成为企业攻关重点,2022年我国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32.4%,预计2025年L2级以上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达80%。

即特色化、差异化的智能创新、更优质的驾乘体验、用户为中心,仍是破题重中之重。背后除了发展策略方向精准、相应研发投入亦不能少。

2022年,比亚迪研发费达186.54亿元,同比增长133%;小鹏汽车为52.1亿元,增长26.8%;蔚来为108.4亿元,增长136.0%;理想为67.8亿元,增加106.3%

2023年一季度,比亚迪研发费62.38亿元,同比增长164.24%;小鹏达到13亿元,增加6.1%;蔚来为30.8亿元,增长74.6%;理想为18.5亿元,增长34.8%。

在首财君看来,各家一掷千金的背后,是对用户初心的坚守、对市场一日千里的敬畏、对自身竞争力的不满足。单从此看,中国汽车业的做大做强、弯道超车就从不是虚言妄言。上述车企无论顺境逆境,升势颓态都应给其更多鼓与呼。

放眼当下的洗牌赛,也是一个新旧车企不断融合、取长补短的过程,强化各自优势,最终形成差异化。即洗牌重塑期也是产业成熟、升级迭代的窗口期。能否把坏事变好事,考验从业者大智慧。

从大到强,中国汽车业的崛起好戏刚刚上演。所有从业者都有从头越、真如铁的机会。

不迁怒无贰过,时间是最好的炼金石。

本文为首财原创

       原文标题 : 新能源车企半年考:分化分层潮VS好戏刚开始 能否练好“必修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