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赛力斯2022年年报预告简析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02-14 16:14:59
热度:

赛力斯2022年年报预告简析这是新能源大爆炸的第562篇原创文章。文章仅记录《新能源大爆炸》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1月30日,赛力斯公布了202

这是新能源大爆炸的第562篇原创文章。文章仅记录《新能源大爆炸》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1月30日,赛力斯公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巨亏!

01 赛力斯2022年年报预告简析

预计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335~350 亿元,同比增长100.38%~109.36% ;预计归母净利润-39.5~-35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3~-38.5 亿 元。

其中,Q4 实现营业收入103.8~118.8 亿元,取中值,也就是111.3 亿元,相比Q3的107.1 亿元继续增长;归母净利润-12.7~-8.2 亿元,按中值,也就是-10.5 亿元,而Q3是-9.5 亿元;扣非净利润-14.3~-9.9 亿元,取中值为-12.1 亿 元,Q3则为-11.5 亿元。

很明显赛力斯去年是典型的增收不增利,营收快速增长,亏损也快速放大。

营收的高速增长自然是因为问界在2022年快速放量,去年总共卖了7.5万多辆,平均售价超过25万。而巨亏的原因,公司的解释是因为去年芯片、动力电池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加上新冠疫情影响了客流进店量和市场推广活动的开展,以及供应、物流、生产等诸多环节, 产销量未达预期,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大,折旧及摊销费用较高。

由于亏损大幅度超出了此前市场的预期,赛力斯受到很多投资者的冷嘲热讽,都认为它的业绩暴雷了。

但客观地讲,汽车行情本来就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在销量规模起来之前,亏损就是常态,尤其是前几年,都是大幅度亏损的。

新能源汽车厂商只有年销量超过10万辆才有机会盈利,像此前特斯拉也是全球销量超过40万辆才开始盈利的,赛力斯全面转型新能源也就是这两年,录得今年的亏损幅度也算正常。

汽车制造厂商发展初期,利润不应该成为衡量企业的标准,销量和营收、现金流的增长才应该是关注点。

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丰田比特斯拉更赚钱,但特斯拉的市值却是丰田汽车的几倍,巅峰差距更是有近十倍。同样也无法解释为何三大造车新势力依然亏损累累,却平均市值超过千亿。

对于赛力斯而言,相比2022年年报业绩预告,有一个消息反而更加值得关注。

02华为汽车业务大变局

近日,有消息称: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负责人王军已经被停职,华为车BU CEO余承东将独掌智能车业务。

如果这个消息最后被证实,说明华为的汽车业务大概率要发生大变化了,王军负责华为Huawei Inside(HI)模式,代表产品是极狐。余承东则支持华为智选模式,代表产品是问界AITO。

这两者模式的区别之前也讲过,华为汽车业务的商业模式稳定为三种:一是作为零部件供应商;二是华为HI模式,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三是华为智选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造型设计、营销、用户体验等各个环节。

王军的停职假如被证实了,也就意味着华为的汽车业务将大概率全面倒向余承东主导的智选模式,这距离华为自己亲自下场造车就差一纸公文的距离。

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证明了对华为而言,造新能源汽车没有啥难度,无非是资质和要不要造车的问题,资质也不是啥问题,最关键的是造不造车的问题。

2020年10月26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明确了“华为不造车”的规定,有效期3年。

今年就是第三年,距离决议的有效期只有8个多月的时间了,市场的普遍看法都是华为肯定会亲自下场造车,决议有效期结束就会亲自宣布自己造车。

leo认为华为造车是必然的,关键是不是今年决议有效期结束就自己造车,以及选择何种方式切入造车业务尚且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03赛力斯未来的可能性

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华为内部会议中余承东就提出车BU要在 2025 年实现盈利,汽车业务是华为现在唯一亏损的业务,每年砸进去的研发费用高达十几亿。

华为车BU如果真的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亲自下场造车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毕竟在销量规模起来之前,投入是非常大的,要实现2025年盈利并不容易,除非余承东自信心爆棚,认为2年内华为汽车就可以爆卖几十万辆。

不然的话,造车业务前期巨量的投入,很难保证华为车BU可以在2025年实现盈利,这一点看问界大卖,赛力斯的亏损反而扩大、增收不增利就很清楚了。

相反,在华为汽车现有的业务上,通过减少研发投入,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建立竞争优势,与更多车企实现不同程度的绑定,扮演供应商、经销商等多重角色,成功建立造车生态体系并不断壮大,也就是华为智选模式纳入更多车企合作,反而是最有机会实现车BU盈利的。

华为造车业务对赛力斯的影响也完全不同,假如真的车BU业务全面转向智选模式,赛力斯的独特排他性将逐步褪去,市场认知中,问界的含华辆也会逐步减少,后续问界的销量是否跟得上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华为智选模式纳入更多车企合作,但华为资源也是有限的,车企越多,每个分到的资源就越少,智选模式的合作会不会跟HI模式一样,最后沦为鸡肋?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华为选择亲自下场造车也就是必然的,而亲自下场造车又面临选择:并购赛力斯,还是自己全部重新来?

从效率而言,肯定是并购赛力斯最优了,毕竟就是换个公司主体、换个车标的事情,张兴海是否愿意转让,也基本不是问题,无非是价格的问题,而且离开了华为,赛力斯还值多少钱,相信张老板是心里有数的。

最主要的还是假如东风汽车不愿意转让股权,就重庆小康控股的筹码,能否满足华为的野心?

这就是新能源大爆炸对赛力斯一直存在的疑虑,企业为了未来,可以亏损,甚至巨亏,但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像三大新势力,砸技术,砸产能,砸渠道,砸品牌,各种巨亏,但总归是收获了技术、产能、渠道和品牌。

而赛力斯虽然也有砸研发,也有一些技术成果,也砸产能和一些渠道,但主要的技术和渠道,尤其是品牌资产,其实都是华为的,离开了华为,几乎可以说就什么都不是了。

这样的企业,实在让人很难放心。

       原文标题 : 巨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