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续航变长的代价是什么,车企营销里电动车遭遇“假繁荣”?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10-08 14:15:48
热度:

续航变长的代价是什么,车企营销里电动车遭遇“假繁荣”?新能源汽车的爆火,基于车企的营销,但其中的泡沫,也源于车企的宣传。就在羊了个羊爆火的那一天,业界已经对它的赚钱能力完成了预判,

新能源汽车的爆火,基于车企的营销,但其中的泡沫,也源于车企的宣传。

就在羊了个羊爆火的那一天,业界已经对它的赚钱能力完成了预判,收割一笔快钱,然后消失藏匿再孕育。既然击中了网民的需求点,那它就有火下去的意义,不论这是否是泡沫。

所有行业,所有事件,其客观规律都是上下波动,处于波峰波谷的切换中。徐志胜救不了脱口秀大会5,它在豆瓣上的评分降到了历史新低,当然这不妨碍脱口秀大会1的爆火,以及未来脱口秀还会翻红的可能。

一个行业或者一件事,它能持续火爆的时间,本质上与其身上存在的泡沫大不大,直接相关。泡沫越大,越容易破,越容易一夜之间从翻红到衰败。

眼前的例子有太多,随着快手、抖音的起飞,行业一直期待其能对淘宝、京东等线上销售模式完成创新与改变,但几年试错之后结果是不断的亏损,最终快手二季度财报一发,消费者和行业才恍然大悟,它们还是靠着走淘宝的路,获得了盈利机会。

汽车行业,显然也一样存在着大量的泡沫,但好在这是人生四项必需品之一(衣食住行),且其是工业王冠,因而并不会有衰败,但会有退潮。眼前的风口,显然是新能源车,2021年全年渗透率14.8%,接近每6个人买新车就有1个人选的是新能源,而2022年这个数据还会更夸张。8月,每3个人买新车就有1个人选的是新能源,而在比亚迪的预测中,年底某个月甚至有可能达到50%,也就是每2个人买新车就有1个人选的是新能源。

像手机一样,摔了=直接报废?

当一个产业充满机会和利润时,那参与者的数量就会在初期明显增多,且为了从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所有的参与者都会放大自己的优点以便抢下市场,达成成交。而泡沫,就出现在“放大自己的优点,吸引人关注购买”身上,有人是真有能力做到,而有人是能做到一部分,但还留着另一部分没有说。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痛点是什么?本质上是电池,而非车企都在谈的智能。

当下,你我能够看到,各大车企都在不断宣传自己所拥有的新电池技术,有专攻安全的,如比亚迪刀片电池、长城蜂巢电池,以及宁德时代、埃安等很多相关技术,也有专攻续航、快充的。目前最热门的,无疑是CTB/CTC/CTP,即整车与电池相融合。这一类技术与传统动力电池的最大区别就是,不再使用以前的电池模组理念(电池包内分别由多个电芯、电池组所组成),而是更多的让电池包成为整体,并与车体直接进行集成。

如果通俗一些理解的话就是,通过设计上的优化,砍掉了以前电池包里很多的结构,能放置更多的电芯,最后让电池包能量密度变高,续航增加、充电更快。

但,俗话说得好,万事总有自己的两面性,有好的一面,那也大概率存在着不太好的一面。而在车企对消费者的宣传中,情况并非如此。特斯拉正在推进4680电池+CTC的海外应用,中国市场预计将在后续引入。

这项技术的好处显而易见,续航增加了16%,也就是原本500公里的续航至少能增加至580公里,而且还能省掉370个车身零部件,也就能进一步减重10%,进一步提升续航。另一大优势就是,充电效率更高,海外已经有车主和媒体进行了测试,4680电池的Model Y在V3充电桩上,250kW从0-80%的补能在32分钟完成。

近期刚刚在港股上市的零跑汽车,在自己的新车零跑C01发布会上也说明了CTC技术的能力,很多维度上在对标特斯拉,比如续航增加10%,而为了进一步突出自己的能力,做了更多零件的简化实现20%的减重。但,在业内看来,零跑C01的CTC技术只算半个技术,一位电池领域的工程师表示“零跑的CTC更多只是在底盘里布置电池,属于初级集成方式。”

上述,在车企的营销中,都在告诉消费者一件事,“我们的车空间更大了、续航更长了、充电更快了”。但是,它们没有说的是,一旦发生碰撞事故,即便是极小的事故,都有可能让车主直接换车。

“对消费者来说,这和智能手机摔的太狠了,摔了壳体、摔了电池就得买新手机有点像,但不同的是,手机换个电池也就300元,占整机价格的10%,而电动车更换电池的成本,那往往要超过车价的40%。”

已经有海外的博主拆开了自己的Model Y,检查了4680电池的维修可能性,他的个人答案是“0”。内部是被大量的聚氨酯发泡胶水所覆盖,用量已经不能算是填充,而是夸张到包每一个电芯都紧紧包裹在一起。这种材料的特性,包括了松软、阻燃、保温、隔音和减震,而且化学性能比较稳定所以使用周期也相对来说比较长。

按照正常逻辑,碰撞导致电池包受损,解开电池包底壳、把粘性非常高的填充材料整层去除、然后再换装单个或多个电芯,之后还要把填充材质重新覆盖在电池包内。没有维修性,同时对于电池回收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噩梦”。

所以,动力电池方面留给你我的结论,应当是不能偏听偏信车企的营销。只说了自己技术的好处,也应当展示相关的弊端与注意事项,当然了,也不能以特斯拉和零跑技术以偏概全看行业,随着越来越多车企使用这一技术并针对性的优化,相应的弊端有望得到解决,但还不是当下。

电动车的电池,显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不足

眼前,还并不是智能做主导,而是续航、补能、安全,换言之背后的核心落点都和动力电池有关。关于补能,问题不大,根据PHEV插电混动、BEV纯电动、燃料电池车3种流派,BEV纯电动车型大致的补能方式是1. 家用/公用充电桩上使用交流电补能,充电速度往往超过6个小时,对电池健康也相对快充好一点;2. 是直流快充,基本上1小时以内都能充满,部分车企开发出了家用直流快充桩,但多数车型还是得去国家电网、第三方充电桩上来用;3. 换电,蔚来、吉利、上汽、北汽等现在都提供换电服务,不过各家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换电速度也是快的少、慢得多,整体来看,这个模式下的电池安全最高。

安全方面考量,更多指的也是动力电池方面,所有开新能源车的人都害怕自己爱车的电池发生热失控导致自燃,也害怕电池包被磕碰。因为,一旦这些发生了,自己要么得花50%车价的费用去换电池,要么就可以直接走报废流程了。

续航,则是更加痛点的一个话题,续航短了消费者根本不想买,有续航焦虑、充电焦虑,而续航越长、充电越快才有机会从燃油车车主手里,抢走客户。

所有车企都想突破这3个难点,让自己实现技术领先,随即就能卖出更多的车、提高更多的股价和市值,于是公司得到发展,老板可以靠股票变现,实现财务自由。

但,要直面的现实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锂电池取代镍镉电池、镍氢电池之后,电池产业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革命性的核心变化。目前对电池技术的改进,主要在电极材料、电池包利用率2个方面,对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不大。也就是说,眼前就能够看到锂电池的天花板为,固态电池。

电动车可以很快,但距离超过燃油车的快,也还要时间

另外,在近几年电动车越卖越火的同时,消费者也在被车企的营销改变对车辆性能的认知。因为电动机的特性有着出力大、出力快等特点,在汽车转向新能源后出现了一大批加速性能远超传统燃油车的车型。比如比亚迪第一代DM,网络上从2014年到2018年有一个段子就一直经久不衰,“日产GT-R纽北跑不过秦”。现如今,新能源车在性能层面上已经和传统燃油车有了比较明显的区分,花30万元购买燃油车的话,破百加速性能能达到7.x秒就是一线水准,能进入6.5-7秒之间就已经是顶尖水准。而电动车身上,这样的成绩比比皆是,小鹏P7的低配就有6.7秒、比亚迪汉EV更是能做到4秒内。

以至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印象成为了“新能源车的性能就是比燃油车更好”,而这也一样是只看了一半好的,没有看另一半。好的一面是,承担主要销量的普通民用领域里,新能源车的直线加速成绩确实整体超过了燃油车。但,一旦将性能提升至更高层面的竞技、赛道级,却又能呈现另一种结果。

最近,AMG C63触电了,加入大量F1技术之后其数据进入了一个新局面,4缸混动,有着680马力+1020牛米,能实现3.4秒破百的数据。对上之前的老对手宝马M3雷霆版,使用6缸增压拥有510马力+650牛米,破百加速3.5秒。对比二者之间的数据,AMG C63S在数据明显占优的情况之下,其实只比宝马M3雷霆版快了0.1秒,最后能够发现车重上,奔驰超过了宝马300公斤。

当然了,最后还是要看二者在同一赛道上的圈速成绩,才能去评判优劣,但总之,其实和上文的电池技术一样,我们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新能源汽车其实还真的处在一个诞生不久后的生长期,未来它的表现会比燃油车好,但眼前其实还很稚嫩”。奔驰的技术落地之后,也有越来越多的同类企业在性能车上实现发力,大家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过度和研发,解决掉现有的问题。

写在最后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经历大量的变量,消费者需要大量的适应。比如,刚刚上市的理想L8、理想L7,套娃军团一出场,直接又点燃了理想ONE老车主的不爽,理想以智能数码快销品的感觉在教育消费者。李想说在理想L8之前,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汽车,而130多年的汽车发展史中,其实也没有理想这种4年间,2次真正刺激到种子用户的企业。

案例和维度还有很多,比如芯片上各家车企都在对消费者讲自己的算力数字如何之高,却没有告诉消费者软件和硬件的匹配才最重要,特斯拉用低算力也玩出了FSD。以及,低价的电动车更多是老年代步车的代步产物,汽车在很多程度上在违背设计为功能而服务的底层逻辑。

所以,事实就是,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开始加速起势,但本质上仍然是相对稚嫩,而在汽车企业的很多营销里,也继续藏着没说的另一半。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续航变长的代价是什么,车企营销里电动车遭遇“假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