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牢牢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主动权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09-06 12:15:04
热度:

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牢牢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主动权作者 | 沈天香编辑 | 李国政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近来,美国政府针对英伟达、AMD旗下高性能芯片开展限华

作者 | 沈天香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近来,美国政府针对英伟达、AMD旗下高性能芯片开展限华限令引发行业关注。有观点认为,这将会重创中国自动驾驶进程。

根据英伟达的回应,施加新许可不等同于断供,而是对相关指定产品增加一道许可申请的要求。但不得不承认,这将对所有自动驾驶云端训练带来挑战。

此类事件再次为中国汽车产业敲响警钟——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牢牢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主动权。

在2022年9月3日开幕的第十八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把握核心技术被多次提及,且成为大会达成的共识之一。

论坛提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全面电动化转型关键期,汽车工业应高度重视“从0到1”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尤其是车规级高算力MCU、高精度元器件、动力电池基础材料、车联网软件系统等核心技术。

论坛强调,还应加强对汽车芯片、软件、自动驾驶、三电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力度,加快构建国产智能新能源汽车生态发展新格局。增强关键技术掌控能力,尤其是算力平台、感知决策等核心技术,有序推动我国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进程等。

泰达论坛由中汽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

2022泰达论坛以“强信念 稳发展 开新局”为主题,设立包括VIP国际峰会、欧洲分论坛、产业链论坛等11场会议。

来自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国内外企业高层、资深行业专家等聚焦汽车产业政策标准、行业热点及前瞻性话题,展开深度探讨,为智能电动汽车的中国方案出谋划策。

9月4日,中汽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发布2022泰达论坛6项共识。其中,“强信念”方面形成共识之一是,坚定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信念;之二是,坚定推进汽车产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的信念。

“稳发展”方面形成的共识之一是,搭建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生态;之二是,统筹安全与发展。

“开新局”方面形成的共识之一是,稳妥有序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新格局;之二是,加快构建汽车产业碳减排政策法规体系。

以下为部分观点摘录,帮宁工作室略做编辑。

▍安铁成

 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 安铁成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能源转型、气候变化,以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相互交织,在数字化、电动化赋能下,汽车的能源动力、生产制造和消费使用方式全面重塑,新的产业竞争关系正在加速形成。

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提出,我国汽车行业不仅要立足当前,积极应对发展挑战,提升产业安全性、稳定性,更要着眼未来,着力构建绿色、智能、安全、稳定的新发展格局。

藉此,他提出六条建议:

一是,扩大新能源产业先发优势,助力品牌向上实现新突破。

二是,攻堵点、克断点,稳固汽车产业内循环。

三是,以产品为基底实施“出海”战略,打通汽车产业外循环。

四是,坚持新基建赋能,推进智能新能源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五是,坚持数字化升级,推动汽车产业由机械驱动向算力驱动转型。

六是,坚持服务引领,推动汽车行业价值链后移与重构。

“汽车企业应在技术短板上持续发力,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尤其加大高算力芯片、汽车软件、关键材料等领域技术创新力度,逐渐构建品牌护城河。”安铁成说。

今年前7个月,我国汽车出口渗透率已超过10%,出口数量位居全球前列。我国应以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先发优势为基础,持续打磨动力电池、电机、整车集成等关键技术优势,推动产业链资源协同出海战略。

▍钟志华

 智能化面临“六不”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 钟志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钟志华的演讲围绕4个方面展开:其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面临的挑战;其二,系统创新应对汽车智能化的困境;其三,系统创新克服汽车电动化不足;其四,一些探索。

他将目前汽车智能化面临的挑战总结为“六不”——车不认路、车不认车、车不认人、发育不全、安全不保、权责不清。

面对这些共性问题,需要尽快化解更新道路标识、识别车辆新特征、增加对人的新“辨”法。同时,智能化构造要升级,法规要跟紧。

钟志华认为,我国电动化产业规模、市场以及相关配套都走在前面,但还需要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

比如,汽车重量要降低、价格要下降、性能要增加、安全要提升、充电基础设施配套要加强等。

▍卢卫生

 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5个观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司长 卢卫生

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保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

二是,关键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平均电耗逐步下降。动力电池安全性、能源密度、循环寿命大幅提升。电驱动水平和驱动效力明显提高。智能汽车线控底盘、智能座舱等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市场主体实力显著增长。

2021年,我国有8家汽车集团进入世界财富500强,有1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中国汽车新能源销量、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全球前列。

四是,配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充电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已累计建成充电桩400万台,换电服务网络和模式逐步拓展,建成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

五是,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

汽车产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建设。汽车出口规模扩大,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逐步拓展。

▍刘炳江

 做好车、油、路、企协同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 刘炳江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车、油、路、企方面要做好协同配置,做到“四强化”。

一是强化标准治理,促进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十四五节能综合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研究治理下一阶段轻型车、重型车排放标准。目前,生态部正在开展相关预研工作,充分调研国内外情况,动态跟踪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和国际技术标准。

二是强化场景应用,促进重点领域运输良性发展。

生态环境部将汇同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等国家部委,研究推动焦化、水泥等场景供能改造。希望汽车行业加快研发,推出适应各种场景的新车型。呼吁加快大功率充电、制氢、运氢、加氢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使用提供基础。

三是强化环境监管,促进全链条、全环节的节能降碳。

零部件生产、运输、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都会产生污染物和碳排放。生态部会持续加快对新车在用车以及污染企业的排污监管,确保达标排放。对车辆而言,在实际行驶过程中要确保达标排放,将随机抽检。

四是强化技术研发。

今年9月,臭氧气体被纳入蒙特利尔议定书管控范围。国际普遍认为,汽车主流使用的制冷器是重点管控之一,希望行业重点关注此问题,加大车用空调研究,形成相关技术设备,以便后续开发应用。

▍刘卫军

 推动沙盒监管制度试点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司长 刘卫军

我国自2004年开始实现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以来,截至2022年6月底,累计实施汽车召回2506次,涉及车辆9384.58万辆。

2021年7月1日,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实施一年来,已促进生产者实施召回13次。

市场监管总局鼓励技术创新,探索沙盒监管制度,联合工信部、应急管理部出台管理实行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公告。就创新技术安全性进行深度测试和评估,最大限度防范产品应用风险。

下一步,我国召回管理将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等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动沙盒监管制度试点。组建专家委员会制定配套技术指南等文件,推动沙盒监管制度安全可靠,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郭守刚

 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行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 郭守刚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工信部计划从四个方面完善措施,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政策供给,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编制发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加快制定《道路机动车辆生产许可管理条例》。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实施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为创新技术应用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保障稳定运行,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健全汽车生产风险预警机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工作,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汽车产销全年稳定增长。

三是支持融合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和国家创新中心的积极作用。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企业聚焦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电池车用、高精度传感器等领域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资本技术对接和产业化应用。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严格生产准入管理。

遏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推动加快国内资源开发,打击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进一步稳定。

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协同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

▍孟岳

 芯片和配套资金等制约汽车出口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 孟岳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孟岳认为,我国汽车出口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去年,我国汽车出口达到201.5万辆,相比10年前翻了一番。今年1-7月,出口160万辆,增长44.5%,增速高于全球主要汽车出口国,占全球出口市场份额5.6%,相比10年前提高4个百分点。

中国品牌在智利、埃及、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份额大幅提升。今年以来,中国品牌出口持续发力,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东风公司等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10万辆。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汽车出口还面临芯片供应紧张、缺少海外配套资金支持等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出口潜力释放。

商务部将采取措施,为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营造更好环境。具体措施包括推动贸易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汽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支持力度;加快自贸区战略;加大汽车产业走出去的法律保障等。

▍竺延风

 追求科技之美与科技之实

▲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竺延风

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认为,汽车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其一,从市场端看,消费升级提速。

产品高端化趋势明显,行业高端品牌不断推出。今年前7个月,中国品牌份额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推动汽车消费从每家一辆车,向每人一辆车转变。性价比不再是客户唯一首选标准。国潮消费兴起,乘势推进品牌向上和品牌焕新。

其二,从产品端看,新能源汽车加速成长。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到全球一半。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倍,市场渗透率突破20%。中国品牌乘用车渗透率达到41%。

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产业生态完善和三电技术进步,逐步打消客户顾虑。此外,高油价也直接催生了新能源市场爆发。

其三,从技术端看,汽车与相关产业相互融合发展,无汽车,不智能;无汽车,不网联。

其四,从产业链端看,协同共赢成为基本逻辑。

汽车供应链生态正由传统链式关系,向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演变。合作共生和共同进化,成为供应链发展共识。

“要坚持创新驱动,不去简单追求科技之魅,而是追求科技之美、科技之实,推进产品和技术创新,注重技术变现,攻关卡脖子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把满足客户建立在雄厚的技术实力之上。”竺延风说。

▍周治平

 自主创新是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周治平

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周治平认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自主创新成为决定性因素。

“新能源汽车融汇多种变革性技术,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和国家安全保障的新阵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的力量。”周治平说。

新能源、智能网联方面,用户需求之变和产业生态之变,正在重构上中下游各产业环节,以出行补能为代表的新生态,正在促进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转变。

以芯片、软件、算法等为代表的软硬一体辅助服务,与传统供能的集成技术相互交织、相互强化,跨界融合创新持续深化。

产业链方面,建立健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短期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关键,完善产业链。中期以自主创新能力为保障,提升产业链。长期以实现世界一流为目标,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

数字化方面,数字赋能下的研发、制造、供应、销售、服务将催生更多更新的商业模式。结合技术跃迁、消费升级和市场变化,急需加快数字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构建全新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绿色出行等生态圈。

▍冯兴亚

 超级赛道引发大国竞争

▲广汽集团总经理 冯兴亚

广汽集团冯兴亚认为,智能新能源汽车迎来黄金机遇期,超级赛道引发大国竞争。

今年1-6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421万辆,同比增长71%。中国、美国,欧洲各主要汽车市场,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15%、8.8%和2.8%

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4000万辆,2040年达到7300万辆。中国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400万辆和2000万辆。

“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替代燃油车,中国汽车企业也迸发出强大活力。”冯兴亚说。

在国内市场,上半年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市占率突破80%,中国品牌市场份额达43%。在国际市场,今年1-7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已突破150万辆,位居全球第二。未来,中国品牌大有可为。

其次,大国正在抢占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产业竞争日趋激烈。

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从政策到市场,再到产业链和生态链的打造;从供应链安全、数据安全到个人隐私保护,主要汽车大国之间的产业竞争愈演愈烈。

欧洲推行高额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和严格购车要求,大力培育本土电池企业,新建本地电池产能。

在美国,新能源支持政策持续加码。上个月,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相继落地,加速美国本土供应链构建。

总体而言,以国家力量推动的产业链本地化趋势明显,正在重塑汽车产业链全球分工新格局。

▍张夕勇

 商用车新能源化为何低?

▲北汽集团总经理 张夕勇

虽然商用车保有量仅占我国汽车保有量12%左右,却产生了56%的碳排放,因此,汽车行业要实现双碳目标及排放污染物治理目标,商用车新能源化势在必行。

我国商用车新能源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受成本高、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张夕勇认为,商用车新能源化低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新能源化发展不均衡,缺少协同发展机制。二是成本高,推广受限。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使用新能源商用车的便利性不足。

应对之策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协同机制,加大商用车新能源化推广利用。完善置换补贴政策,降低车辆购置成本。补齐充换电基础设施短板,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制定充电优惠政策,降低使用成本。扩大商用车场景应用与产业生态建设等。

▍张晓宇

 芯片是“根”技术

▲长安汽车副总裁 张晓宇

本质上看,汽车从位移工具向机械智能汽车机器人转变,重塑了汽车的产品形态。从技术看,软硬解耦、软软分离,以及SOA服务化,加上数据驱动闭环,是新能源汽车产品服务和效率提升三大基石。从经济动因上看,数据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长安汽车副总裁张晓宇认为,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ABCD技术,将使汽车成为最大的母生态,成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制高点。

“新汽车的增量部件集成,车载是汽车的叶技术,芯片是根技术,未来会占据产业链条的根本部分。”他说。

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掌握这种创新能力和要素的企业,将获得更强话语权。在这个背景下,唯有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才能拿到红利。

       原文标题 : “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