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8月造车新势力销量环比乏力,新造车“第三极”成型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09-05 11:11:31
热度:

8月造车新势力销量环比乏力,新造车“第三极”成型造车新势力头部阵营进入增长瓶颈期,传统车企转型而来的“第三极”声势开始成型。(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文|车事小说 无花果9月1日,

造车新势力头部阵营进入增长瓶颈期,传统车企转型而来的“第三极”声势开始成型。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文|车事小说 无花果

9月1日,各家造车新势力相继发布最新销量数据。在刚过去的8月份,从整体来看,各个新势力品牌总量略有下行趋势。单月破万辆的品牌数量从7月份的5家减少至4家。

(图表来源:车事小说/制表;单位:辆)

具体来看,率先发布销量的哪吒汽车在8月份交付新车16017辆,同比增长142%。1-8月份,累计实现交付93185辆,同比增长176%。

依托哪吒V和哪吒U两款车型,哪吒汽车已经连续多个月份实现月销破万辆。与头部新势力产品定位不同,哪吒汽车的市场定位主要聚焦在15万以下市场。两款车型的低售价(哪吒V售价7.99万元起;哪吒U售价12.38万元起)策略也对其在三四线市场走量起到重要作用。

基于中国汽车过往发展历程来看,仅仅靠低价产品的战略必定将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毛利持续地位,企业扭亏时间周期较长,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消费者而言,低价产品往往带来的价值不高。消费升级过后,市场生存空间也必然愈发变窄。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8月份,零跑汽车交付量12525辆,环比上月销量基本持平(环比增长4%)。与哪吒汽车策略雷同,零跑汽车同样借助低价策略,在三四线市场圈占低价市场。由此带来的弊端也是非常显著,那就是品牌低端化、扭亏遥遥无期。

据其在今年3月17日向港交所递交的上市申请书来看,自其成立三年来(2019年至2021年),其总营收分别为1.17亿元、6.31亿元和31.3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9.01亿元、11亿元和28.46亿元;毛亏损分别为1.12亿元、3.20亿元和13.88亿元;流动负债分别为8.43亿元、24.16亿元、43.30亿元。

据上市申请文件显示,零跑汽车自称其主要聚焦价格在15万-30万元价格区间新能源汽车市场。但在售车型中,2021年,仅T03一款车型就占到了总销量的89.20%。T03是一款售价区间为6.89-8.49万元的纯电动微型小车(A00级)。

目前,零跑汽车赴港股上市已经通过了证监会批准,并且也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这意味着,零跑汽车将成为蔚来、小鹏、理想汽车之后,第四家登陆港交所的造车新势力。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相比上述两个第二阵营新势力在终端市场延续高增长态势,第一阵营的“蔚小理”的表现则并不那么的好看。

据8月销量数据显示,“蔚小理”中仅蔚来实现月销破万辆,为10677辆。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分别实现销量为9578辆和4571辆。

新势力头部阵营的格局在8月份也迎来了最大变化:蔚来再次领跑,理想汽车则掉队。

借助新车效应,蔚来在8月份实现领跑也算属于“正常”范畴,事实上,相比后两者,蔚来当前的产品矩阵丰富程度已经远超过了其他小伙伴。如果按照单车表现来看,刚刚破万辆的成绩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对于理想汽车的“掉队”,一部分的原因归咎为产品更新换代的交替期。尤其是当李想公开称“等L8就别买ONE了”,这给理想ONE的营销带来了较大负面效应。此外,据网端有网友晒出的与理想销售人员对话截图显示,理想ONE即将停产。这些信息无疑极大打消了用户购买的决策。

小鹏汽车同样如此,P5未能迎来热销或将让小鹏汽车颇感压力。即便后续G9即将上市,但从车型定位来看,注定不会成为一款走量车型。尤其是当所处细分市场空间里,已经挤满了理想L9、问界M7,以及蔚来ES8。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相比新势力们的烦恼,传统车企转型的“马甲”们则已经在市场中逐渐形成“第三极”。

数据显示,8月份,极氪汽车交付了7166辆,环比增长了42.69%;岚图汽车也环比增长了35%,交付2429辆;智己汽车则交付了1007辆,环比增长23.4%。

虽然从绝对数字上来看,与新势力们还有着较大差距。但从增长势头来看,传统车企打造的这些转型品牌显然正在逐渐扩大自身市场空间。

此外,身披华为“灵魂”的一批传统车企也正在积极布局各自版图。这其中,包括已经上市的北汽旗下极狐、小康旗下的赛力斯(问界AITO),以及长安汽车旗下的阿维塔等。

不过,整体来看, 尤其是从已经上市的极狐、岚图、智己的终端市场表现来看, “第三极”们的整体市场竞争力仍然有待提升。

———— / END / ————

|车事小说  Autonovel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等使用

       原文标题 : 8月造车新势力销量环比乏力,新造车“第三极”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