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工业领域碳达峰规划图来了:明确2030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比例达40%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08-03 10:00:25
热度:

工业领域碳达峰规划图来了:明确2030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比例达40%  工业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而新能源汽车被视作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之一。   8月1日

  工业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而新能源汽车被视作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之一。

  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要求,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不仅如此,《方案》还提出,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新能源汽车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政策也会直接拉动更多内需、刺激更多消费潜力,为经济目标增长贡献更多力量。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已经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变的战略性发展趋势和任务,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会得到长足发展,这也是我国低碳减排理念具体落实的实践要求,也必定是一种确定性的发展趋势。”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字化赋能工业转型

  工业领域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工业领域的碳达峰对于整体的碳达峰至关重要。为此,《方案》提出了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节能降碳、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六方面的重点任务。

  其中在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方面,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对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绿色低碳升级改造。

  “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方法促进工业转型,不仅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整个实数融合、两化融合、两业融合,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未来生产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适应国家数字经济大发展的新局面,为未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中心副教授王鹏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另一方面,《方案》要求,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等领域的开发部署;推动重点用能设备上云上平台,形成 14 感知、监测、预警、应急等能力,提升碳排放的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促进企业构建碳排放数据计量、 监测、分析体系;打造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基础数据库。

  王鹏认为,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方法进行碳足迹监测,有利于实现对生产各个环节、上下游产业链之间排碳量的有效监控和测算。

  不仅如此,在王鹏看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可以实现传统业态的改造和新业态的产生。一方面,将传统的高耗能生产流程、生产工艺,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进行工艺,实现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在数字化技术改革后,可能会侧重新能源行业的生产,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靠清洁能源驱动的生产线。

  新能源汽车再迎利好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被视作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之一,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在此次《方案》中数次被提及。

  “多次提及发展新能源汽车,既可以鼓励车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投入,还可以增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信心。”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方案》不仅提出,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邮政快递、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与此同时,还要求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乘用车和商用车新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25%和20%以上。

  “交通行业的碳排放大概占到总社会排放的18%,如果把新能源汽车替换成燃油汽车的话,可以减少很多碳排放,帮助我们尽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国家进口燃油石油的比重已经超过了70%,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可以减少石油消耗,提高国家的能源安全。”张翔表示。

  据了解,我国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销售达到了352.1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据中汽协预测,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突飞猛进,报废电池量也在与日俱增。为此,建立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正在被不断强调。

  7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致辞时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制定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加强央地工作联动,形成协调监管机制,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支持智能拆解、材料再生等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培育一批梯次利用和回收再生的相关企业。

  而此次《方案》也再次提出,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目前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而产生的大量报废电池的处理方案尚不明确。而电池拆解出的废弃物具有污染性,必须重视。”张翔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原材料价格飞升,如进口钴的涨价幅度超过了800%,碳酸锂氢和氧化铝在近一年也上涨了超过500%。而发展电池回收产业,实现贵金属材料的回收再重新生产,可以缓解原材料供不应求情况,并且减轻一定的成本压力。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