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越来越多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07-12 07:00:06
热度:

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越来越多  □挪威吸引了蔚来、小鹏、比亚迪、岚图、红旗、上汽大通等多家车企争相入驻。   □蔚来此前宣布,2022年将进入包括德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国家。   □

  □挪威吸引了蔚来、小鹏、比亚迪、岚图、红旗、上汽大通等多家车企争相入驻。

  □蔚来此前宣布,2022年将进入包括德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国家。

  □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也在进军中东和东南亚市场。

  国产新能源车正在接续燃油车未竟之业——出海。

  7月8日,乘联会表示,6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3.1万辆,剔除特斯拉后为3万辆。5月新能源车出口3.9万辆,剔除特斯拉后为1.7万辆。

  随着疫情下复工复产政策支持、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在海外认可度的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国产新能源车市场前景向好。拉长时间线来看,新能源车出口近两年呈高增长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新能源车出口31万台,同比增长304.6%。

  安永先进制造与移动出行行业主管合伙人叶亮分析称,新能源汽车出口旺盛,标志着相对于燃油车,中国车企在新能源车核心部件(即三电)的研发与制造方面取得了领先优势。当前全球市场处于能源方案的切换时期,外部需求缺口较大,国产新能源车企获得了天时和地利的优势。

  车企从业人士认可这一观点。海马国际总经理董国强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为实现减碳目标,世界多国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全球电动车市场快速扩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了机遇。中国新能源整车产品从外观、内饰、续航里程、环境适应性,到整车性能、质量、能耗、智能化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全面进步,技术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较好的竞争优势,赢得了海外客户的青睐。

  多家车企抢滩挪威

  挪威成了兵家必争的第一站。人口不足550万的挪威,吸引了蔚来、小鹏、比亚迪、岚图、红旗、上汽大通等多家车企争相入驻。

  蔚来董事长李斌曾表示:“挪威是一个对电动车非常友好的国家。”挪威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电动车发展,并且计划于2025年实施禁售传统燃油车政策。为了刺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挪威颁布了相应的补贴政策,如发放能源补贴、减免销售税、增值税等。

  政策多端发力下,电动车在挪威的渗透率全球领先。根据挪威道路交通信息委员会(OFV)的数据,2021年挪威汽车销售量为17.63万辆,其中64.5%为纯电动车。挪威电动汽车协会预计,2022年电动汽车在挪威新车销售中的占比会达到80%。

  多家车企规划了更长远的出海图景。蔚来此前宣布,2022年将进入包括德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国家,2025年计划在2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小鹏汽车此前宣布拓展欧洲业务,在荷兰设立了欧洲总部,首个直营体验店在瑞典开业。

  欧洲以外,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也在进军中东和东南亚市场。董国强透露,2021年以来,中东、欧洲和东南亚多家意向合作伙伴与海马洽谈新能源汽车出口合作。海马将捆绑与现有市场的深度合作,将新能源汽车产品快速投放和导入深度合作的中东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创新合作模式和产品营销模式,持续提升现有市场的品牌势能,同时借势达成与其他海外市场的合作意向,持续扩大新能源产品的出口规模。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要把新能源车出海这件事做对,车企须明白燃油车做错了什么。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分析称,与西方主流燃油车相比,国产燃油车在零部件供应链上拥有成本优势,但在技术和品牌上不占优势。

  巩旻认为,上一轮国产车出海有点被动、倒逼的意味。2009、2010年国内汽车业处于高增长状态,10年后转为中低增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这时候,车企对产品质量、品牌都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国产车在海外的品牌建立、售后体系等配套并没有跟上。另外,销售模式也存在问题。

  相比之下,国内电动车市场目前既有海外品牌“领头羊”,又有国内造车新势力,各大传统车企、科技巨头也在发力新能源车。入局者众,竞争激烈,使得国内电动车在技术迭代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销售模式上,车企加大对直营的重视,目前小鹏、蔚来、魏牌等多家车企均在海外设有直营店。

  此外,深度融入当地供应链也成了一个重要趋势。目前,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建厂,整车企业也在创新出口模式。董国强称,海马汽车要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在供应链完善、新品开发以及合资合作等领域创新合作模式。

  巩旻建议,新能源车企出海,可以参考在当地抱团构建产业链的想法。建立产业集群,除了摊薄成本以外,还可以增强供应链保障能力。这也有助于车企深度融入当地供应链,推动供应链重塑。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燃油车出海走过的弯路,新能源车企已经意识到,但它们仍有自己的挑战要面对。

  巩旻认为,如何提升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国内商业模式能否挪用,如何打造海外售后团队,都是国内新能源车企需要直面的问题。长远来看,还应当关注车企行业碳中和“绿色”标签的互认情况。

  能否满足当地数据监管要求,也是车企不能忽视的问题。记者注意到,部分车企正在招聘数据合规方向的法务人员,该岗位需要与中美欧法务团队协作支持数据合规工作,并根据不同业务、地区及用户的需求,参与设计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叶亮认为,车企需要关注三个长期命题:如何保持产品的迭代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如何从性能参数优势拓展为产品综合体验优势;如何进一步发挥量价关系的优势。

  叶亮给车企的建议包括:一是要把服务国外消费者的诉求当作进一步打磨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契机,既转型成为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大品牌,同时也转型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布局、国际运作的汽车强企。二是不要片面强调产品竞争力,而要关注如何打造国际化团队。中国的理念也许并不完全适合国外的国情和文化,需要借助当地力量,为当地消费者提供有效的沟通方式和产品体验。“汽车消费是大额支出,汽车销售也只是品牌体验的起点,后面的文章很大。”叶亮强调。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