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2025年新能源车保有60万辆 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至少70%
2025年新能源车保有60万辆 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至少70% 近日,《成都市“十四五”绿色转型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全方位推动空间、产业
近日,《成都市“十四五”绿色转型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全方位推动空间、产业、生活、治理转型,努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根据《规划》,到2025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收达3000亿元,绿色技术创新市级以上平台达150个,新能源车辆保有量60万辆,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至少70%。到2035年,实现超大城市全面绿色低碳发展,城市大美空间布局形态充分彰显,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全面建成。
空间转型推动100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巩固完善“一山连两翼”空间总体布局,实施城市精明增长战略,注重全域统筹、差异管控、精细集约,系统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开发模式、建设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提升超大城市人口经济承载能力。持续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功能结构,促进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
成都将有机更新活化存量空间,大力推动产城融合。推动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向郊区新城均衡布局,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全面推进TOD综合开发。力争到2025年完成600处城市剩余空间利用,推动100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
成都还将实施铁路公交化改造,加快成资、成德、成眉等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统筹强化“轨道+公交+慢行”融合发展与高效衔接,力争轨道站点与公交站点换乘时间不超过5分钟。
产业转型大力发展光伏锂电等产业
如何突出产业转型?《规划》明确了实施路径和方向: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推动存量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全面推广绿色循环生产方式,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在清洁能源制造产业发展上,将依托新材料等11个重点产业功能区,大力发展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建强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着眼“研发+制造”培育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大力发展成(都)德(阳)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成都还将打造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绿氢之都”四个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工程。
在发展“生态+”产业方面,成都将依托川西林盘、公园、绿道等特色资源,深入推进生态产业化,创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积极探索推广“绿道+”“公园+”“川西林盘+”“水美乡村+”等模式,培育生态体验、健康休闲、户外商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新产品。
“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及轨道交通等12个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聚焦微笑曲线两端完善产业链。着力打造绿色供应链,争取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到2025年新增绿色工厂200家,新增绿色园区8个、数字化车间500个。
生活方式转型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占比
《规划》提出,成都将实施绿色细胞示范创建工程,具体包括节约型机关创建工程、绿色家庭创建工程、绿色学校创建工程、绿色社区创建工程、绿色商场创建工程、绿色建筑创建工程。
积极推广绿色居住消费,全面推广绿色建材,大力发展绿色家装。完善新能源汽车鼓励购买政策,提升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占比。全面促进绿色用品消费,鼓励引导消费者优先购买绿色服装、节能家电、节水器具、环保家具等产品。将绿色设计、节能管理、绿色服务等理念融入景区运营,制定发布绿色旅游公约。制定实施大型活动绿色低碳展演指南,推行重大会议、展览等大型活动碳中和。
“十四五”时期,成都还将加快普及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倡导绿色行为方式,全面开展全民节约行动,稳步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进废旧闲置物资循环利用,深化绿色细胞示范创建。
治理转型生活垃圾处理将逐步计量收费
围绕加快治理转型,夯实绿色转型发展基石,《规划》提出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双轮驱动,推动从发展方式到治理方式的全方位系统性绿色低碳升级。
成都将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支持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EOD),建立生态资源市场交易机制,探索依托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建设西部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探索节能量、碳减排量等权益指标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挂钩机制,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探索开展森林覆盖率等资源权益指标交易。
“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全面推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严格执行差别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引导用户错峰储能和用电,优先保障产业结构升级、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用地用能等需求。
健全固体废物处置收费机制,逐步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完善生活垃圾跨区(市)县处理环境补偿机制。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价格形成机制,推广实施分区域、分时段、分标准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杨富制图江蕊松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李克强以新能源汽车破题详解“新经济”2023-11-30
-
政策大力支持 新能源汽车有望迎来产业大爆发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背后被忽视的碳排放2023-11-30
-
甘肃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6—2020年)2023-11-30
-
公安部:12城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2023-11-30
-
规范汽车投资行为 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2023-11-30
-
河南省出台新能源汽车地补政策 补贴不超中央50%2023-11-30
-
河南新能源汽车补贴变局 新版补贴方案鼓励里程更长、能耗更低车型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动力终极方案走向燃料电池 上海坤艾新成果或推动行业飞跃发展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频繁起火警示:安全才是重中之重2023-11-30
-
习近平向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致贺信2023-11-30
-
2018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公布2023-11-30
-
平安银行 电动车起火事件频发 工信部:正牵头编写新能源汽车安全指南2023-11-30
-
港股新能源汽车股持续走高 理想汽车涨近10%2022-06-23
-
新能源汽车也要与时间抢跑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