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汽车行业4月汽车产销分析:销量下挫明显 新能源车表现优于行业水平
汽车行业4月汽车产销分析:销量下挫明显 新能源车表现优于行业水平 投资要点 4 月汽车产销明显下降:据中汽协5 月11 日发布的数据,2022 年4 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
投资要点
4 月汽车产销明显下降:据中汽协5 月11 日发布的数据,2022 年4 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0.5 万辆和118.1 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别下降46.1%和47.6%。疫情影响多地企业停工停产,4 月汽车产销降幅明显。1-4 月,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769.0 万辆和769.1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5%和12.1%。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2 年4 月“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91,同比上升21.7%,环比上升9.1%,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高端豪华&进口品牌库存系数为1.66,环比上升10.7%;合资品牌库存系数为1.99,环比上升4.7%;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为1.95,环比上升17.5%。
新能源汽车表现优于行业,仍保持高速增长:4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 万辆和29.9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3.9%和44.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2 万辆和23.1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0%和34.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分别完成6.9 万辆和6.8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 倍和94.0%;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8 辆和94 辆,同比分别增长3.9 倍和1.5 倍。新能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5.3%,加速渗透。
1-4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0.5 万辆和155.6 万辆,同比均增长1.1 倍。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8 万辆和123.9 万辆,同比均增长1.0 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6 万辆和31.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 倍和1.7 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34 辆和832 辆,同比分别增长6.4 倍和3.4 倍。
在政策支持以及供给驱动下,我国新能源车产业链逐渐成熟,多元化新能源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今年新能源汽车有望继续保持超预期的高增长。
乘用车产销同比大幅下降,自主品牌表现较好:4 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9.6万辆和96.5 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7.1%和48.2%,同比分别增长41.9%和43.4%,与上月相比,降幅分别扩大41.8 和42.8 个百分点。细分车型来看:轿车产销分别完成45.8 万辆和46.1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8.6%和39.1%;SUV产销分别完成47.3 万辆和44.7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9%和45.6%;MPV 产销分别完成4.7 万辆和3.9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1%和54.6%;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均完成1.8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9.6%和55.7%。1-4 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649.4 万辆和651.0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6%和4.2%。
4 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55.1 万辆,同比下降23.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7.0%,比去年同期增长14.9 个百分点。1-4 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309.8万辆,同比增长9.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7.6%,比去年同期提升6.0 个百分点。
由于中国乘用车市场正逐步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竞争加剧,分化将成为未来自主品牌的主旋律,技术薄弱、新车推出缓慢、规模较小的品牌将逐渐被淘汰出局,市场份额将加速向长城、吉利等拥有品牌及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集中。
商用车同比延续快速下降趋势:4 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0 万辆和21.6 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1.8%和41.6%;同比分别下降59.8%和60.7%。
1-4 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9.5 万辆和118.1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9%和39.8%。细分车型看,客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7.7%和27.0%,货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38.8%和41.0%。
4月,重卡销量为4.4 万辆,同比下降77.3%,环比下降42.9%;1-4 月,重卡累计销量27.8 万辆,同比下降62%。主要车企中国重汽重卡4 月销量1.2 万辆,同比下降71%,是当月销量唯一破万的重卡企业;1-4 月中国重汽重卡销量6.65万辆,市占率上升至23.9%,比去年同期增长6.0 个百分点。
投资建议:随着疫情逐渐缓解,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我们预计二季度行业景气度大概率见底,三季度有望复苏。在成本上移的背景环境下,今年年初至今,多家乘用车企均通过上调车型售价来转移成本压力。在如今疫情散发和外部国际因素走势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业内部的龙头更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我们继续推荐各细分领域的龙头。我们重点推荐三条主线:
(1)新品周期强劲的自主品牌龙头:长城汽车。
(2)与电动智能化产业链紧密相关,成长确定性高的零部件企业:德赛西威、星宇股份。
(3)市占率不断提升,有望迎来业绩拐点的重卡企业:中国重汽。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车用芯片短缺影响;疫情反复的影响;重卡行业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华金证券-
动作频频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小目标”如何实现2023-11-30
-
2016年的功率半导体,SiC用于燃料电池车和新干线2023-11-30
-
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大规模推广2023-11-30
-
燃料电池推广应选择氢能富足的城市2023-11-30
-
浅谈2016年全球燃料电池行业2023-11-30
-
公安部:12城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2023-11-30
-
规范汽车投资行为 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2023-11-30
-
汽车协会和电池联盟联合发布第一批《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2023-11-30
-
河南省出台新能源汽车地补政策 补贴不超中央50%2023-11-30
-
河南新能源汽车补贴变局 新版补贴方案鼓励里程更长、能耗更低车型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动力终极方案走向燃料电池 上海坤艾新成果或推动行业飞跃发展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频繁起火警示:安全才是重中之重2023-11-30
-
习近平向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致贺信2023-11-30
-
2018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公布2023-11-30
-
平安银行 电动车起火事件频发 工信部:正牵头编写新能源汽车安全指南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