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特斯拉二次鲶鱼效应来了!双工厂+百万产能,车价还能降?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05-07 11:09:54
热度:

特斯拉二次鲶鱼效应来了!双工厂+百万产能,车价还能降?特斯拉在上海的第二工厂落成之后,将会让上海两座工厂年产能拉到100万辆,会给中国新能源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在2019年特斯拉

特斯拉在上海的第二工厂落成之后,将会让上海两座工厂年产能拉到100万辆,会给中国新能源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在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建第一座工厂的时候,被大家称为新能源市场的“鲶鱼”。

在2022年特斯拉打算在上海建第二座工厂的时候,可能会是一条更大的“鲶鱼”,第二工厂预计年产能45万辆,还是生产Model 3和Model Y,建成之后两座工厂年产能预计会达到100万辆。

总之“鲶鱼”会越来越大,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有了竞争,才有优秀的企业与产品。那么,特斯拉在上海的第二座工厂,会给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为什么不是其他城市,还选择上海?

2021年,特斯拉在全球交付了近 94 万台车,其中近一半产自上海,2021年上海工厂年产能约为48.4万台。在BEV时代,上海有着不可超越的供应链优势,质量、价格、供货量这三个方面都有保证。

而且,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再看产业聚程度,在上海及周边区域,聚集着规模较大的零部件企业上千家,小微企业多达2万多家,仅上海地区就有17家上市汽车零部件企业。

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厂引入,加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善、成熟,目前长三角地区又聚集了宁德时代、均胜电子、地平线等数百家企业,涵盖动力电池、芯片、车身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企业。而且上海区域还有大量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包括博世、采埃孚等,可以说长三角区域已经几乎拥有了汽车全产业链配套能力。

这些种类繁多的一级供应商、二级和三级供应商,促成了一台车的组装;简单点说,整车组装靠零部件,而不同的零部件构成的背后都是供应商。所以特斯拉上海第一次建工厂的时候,盘活了整个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供应链。

再加之上海临港本身极其方便,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车到上海芦潮港,不过20分钟车程,特斯拉很方便的就能把车海运到全世界。

现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模式,是零部件供应商集群不会离工厂太远,而且供应商种类完善,周围还有海运港口。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供应链体系的完善,让特斯拉中国第二座工厂依然选择落户上海的原因。

如果不选上海,特斯拉中国的第二座工厂敲定选址地之后,首要问题是需要在周围促成一套与上海一样的供应链体系。而这样的供应链体系不可能很快落成、使用,所以前期需要面对供应链的物流成本,那么上海现成的完善体系为什么不继续使用?

选择上海可以理解,不选择其他城市的原因也很明显。

百万产能之后,能带来什么改变?

特斯拉在上海第二工厂落成投入使用之后,上海的两座工厂年产能将会达到100万辆。当产量来到百万级别之后,我们来延展几个问题:成本能否继续下探、提车周期能否得到改善、拥有定价权之后的影响?

第一个问题,成本能否继续下探?

一辆车的销售价格,大致包含了利润、技术费用、成本费用,而成本包括了研发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特斯拉这方面可能会比其他车企低一些)。而最本质的还是生产效率,特斯拉超级工厂的生产效率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制造成本,就好比特斯拉的一体铸压机,把原本70个零部件精简为1-2个,此类技术创新虽然短期会拉高成本,但长期来看会持续不断的摊薄制造成本。

2020年上海超级工厂有4台一体铸压机,按照特斯拉德国工厂年产能50万辆配8台铸压机的规划,上海第二工厂应该也会继续扩充铸压机的数量。这只是一方面,另外,特斯拉成本的下探,也并非只局限于生产,供应链环节的本土铺展、渠道成本的优良控制,都对单车售价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特斯拉实现降本增效,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本土化的深度铺垫,也是其不离开上海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问题,提车周期能不能变短?

从两方面看这个问题,上海第二工厂建成投产之后,很可能主要还是解决出口份额。去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出口的特斯拉为16万辆,还形成了“季末保国内,平时供出口”的规律。之后还有国内订单增加,导致目前特斯拉Model 3全系预计交付时间16-20周、Model Y长续航版预计交付时间16-20周、Model Y后轮驱动版和高性能版的最长等车时间也分别为14周和16周。?

在第二工厂建成之后,“季末保国内,平时供出口”的规律应该会发生一定调整,国内产能会得到保证;另外,在德国工厂投产后,欧洲订单也会进一步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第三个问题,产能百万辆之后的市场定价权。

定价权不仅仅只是通过产量规模来考量的,还得通过产品实力,包含安全、性能、智能化这多个角度,但如果一个产品把价格压低并且配有还算不错的智能化和硬件实力,那么这时候的市场定价权就会向这样的产品开始倾斜。

类比燃油车时代的丰田汉兰达、大众帕萨特等车型,都是细分市场的标杆级产品。但传统燃油车时代由于有各级别经销商参与销售环节,没有像特斯拉等新势力一样采用直营模式,所以消费者没有遇到频繁调价的市场变化。

反观,特斯拉的产品在国内定价,原材料稳定、制造成本低,那么产品价格就低;原材料价格上涨,制造成本高,成本转嫁调高售价。如此之后市场的反应如何?依旧能获得市场需求,特斯拉改变产品的定价,没有对需求市场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能顺利的通过提价把新增成本传导给消费者。

不妨试想一下,当产量规模达到百万级之后,这种情况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所以,结合以上几个点,售价可能更低、交车周期或许比现在更短的特斯拉产品,会对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市场造成二次冲击么?特斯拉刚在中国建厂的时候,把国内新能源供应量带动成熟、催生出一波造车新势力与之竞争,下一个阶段可能会拉开差距也可能会推动诸多企业开始效仿。

不是效仿特斯拉的产业模式,这条路线一般新造车企业不太能走的来,没有资金、没有年销百万的规模。而这些企业要效仿的可能是比亚迪,对于电动车电池技术永远是核心,而比亚迪这块做的非常好。从这两年销量看,比亚迪也是唯一有希望超越特斯拉的企业。

作者丨张晨伟

       原文标题 : 特斯拉二次鲶鱼效应来了,双工厂+百万产能,车价还能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