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独门技术沦为“塞班系统”?丰田该如何驶出混动泥淖?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02-18 15:10:16
热度:

独门技术沦为“塞班系统”?丰田该如何驶出混动泥淖?丰田的混动做得越来越无可挑剔了,但又能怎样呢?众所周知,加价销售是丰田一贯的傲娇,从凯美瑞、汉兰达到塞纳都是如此。去年10月底上市

丰田的混动做得越来越无可挑剔了,但又能怎样呢?

独门技术沦为“塞班系统”?丰田该如何驶出混动泥淖

众所周知,加价销售是丰田一贯的傲娇,从凯美瑞、汉兰达到塞纳都是如此。去年10月底上市之前,广汽丰田赛纳新车加价销售的消息就流传开来,正式上市之后,不少4S店照例给出加价7、8万元的精品选装包。

可是,相对不少品牌喜欢新车上市开门红,大量宣传订单和销量数据,赛纳首月并未公布销量数据,后续销量数据也是高开低走。

在配置方面,相比特斯拉的不断减配,国产塞纳换装了2.5L THS混动系统之后,其加速能力甚至可以匹敌搭载3.5L V6引擎的上一代车型,而且混动动力总成带来的加速平顺性与燃油经济性,更是老款车型无法比拟的。然而,广汽塞纳如此慷慨的配置却无法让用户们再次心动。

再从财报来看,在2021年10-12月期间,丰田汽车营收为7.79万亿日元,同比下降4.46%;营业利润为7843亿日元,同比下滑幅度达到20.6%。

营收数据下滑和热门车型塞纳的预冷,表明丰田已经不是全球最能赚钱的车企了。在谈擎说AI看来,这或许预示着其引以为傲的产品力开始出现裂痕。作为传统车企中的王者,该如何平稳度过从燃油时代到电动时代的转型期?

丰田为何陷入混动的泥淖?

当下全球都在加速拥抱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在燃油车时代没有敌手的丰田正面临优势缩水,一方面丰田想要延续庞大基业,另一方面丰田也明白顺应潮流布局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问题只在于怎么走对转型这条路?

现在大家都看到,丰田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非插电混动过渡路线。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丰田是怎么一步步走上这条孤立无援的混动之路的?

首先,丰田没有把握好第一次布局电动化的机会。

作为一家当今最成功的传统车企,丰田其实很早就深入了解过当时还是一株小树苗的特斯拉。

2010年10月,丰田向特斯拉投资 1 亿美元,还持有特斯拉3%股份,双方合力开发丰田 RAV4 电动版。但由于双方都不愿意分享核心技术等原因,最终让丰田放弃了合资研发电动车的机会。

此后丰田开始售卖所持有的特斯拉股票,并在2017年全部卖出,彻底结束了与特斯拉的合作。分道扬镳之后,丰田决定走自己的新能源路线:氢能源和混动。

事实上,在造车界发生过很多失败的合作案例,例如,曾经由腾讯、富士康、和谐汽车组建的“和谐富腾”、比亚迪和戴姆勒共同成立的腾势,其合作的成果都不理想。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基因,参与者考虑的更多是从合作中能得到什么,而不是优先考虑一起做出什么,这种同床异梦的合作不可能释放1+1>2的商业价值。

在谈擎说AI看来,在丰田与特斯拉的合作中,特斯拉在资金上有求于丰田,是弱势方,而占据强势话语权的丰田容易以自身利益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从合作中得到看得见的回报,而不愿意为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付出过多沉没成本。

简而言之,在丰田与特斯拉的初次邂逅中,丰田看到的是特斯拉纯电动车的不切实际。现在回看这段往事,丰田或许会为自己当年的轻率感到懊悔吧。

第二,丰田在布局混动车型后尝到了甜头。

多年以来,丰田创造了汽车工业史上的佳话,“开不坏”的质量、闻名业内的TNGA架构、常年保持前五名的全球销量排名,都是丰田引以为傲的底气。

作为一家长青企业,其核心技术壁垒相当厚实,而且有丰富的know-how储备,况且在电动车来势汹汹的当下,如果再不放出来,以后可能没太好的机会上车了,所以其混动车型在配置上绝对没得说。

另一方面,丰田现在依然拥有大量市场,基于现有用户规模开辟混动车型是完全值得的,凯美瑞、汉兰达等混动车型的爆火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插电还是不插电,两种技术路线的选择,背后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博弈,却让丰田陷于被动。

丰田在混动领域布局甚早,很多HEV(非插电混动)专利技术掌握在丰田手中,如果中国补贴HEV几乎等于补贴丰田一家企业,按丰田专利生产必然会增大国产HEV的成本。

另一方面,充电焦虑是纯电动初期必然要经历的痛点,而插电混动汽车(PHEV)有利于引导相关企业布局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从而加快纯电动车型的市场渗透速度。

具体来讲,与HEV汽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电池容量更大,可以支持更远的续航里程,如果每次都是短途行驶,有较好的充电条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甚至可以不用加油,当作纯电动汽车来使用。

也就是说,而今后汽车电动化必须要有充电网络,给不需要外接充电HEV补贴,中国正在兴起的充电网络设施建设高潮会很快降温,使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最少推迟十年。

所以丰田选择非插电混动并没有错,但在插电混动上的布局不力,没有能够遏制比亚迪、长城等发力插电混动的中国车企。更让丰田感到不爽的是,不单单是本土主机厂,中国零部件企业正加速进口替代,抢夺国际巨头的市场份额,有了和丰田等日系车企抗衡的力量。

例如,动力电池方面,已经,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即将上市和扩产的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在智能化领域,去年华为和百度都努力扮演一级供应商的角色,向整车企业推广其软件技术和解决方案,挑战博世、大陆等老牌巨头。

丰田甚至也开始与比亚迪合作。2019年7月19日,丰田和比亚迪签署了一项联合开发电池电动汽车(BEV)的协议,计划将于 2025 年前在中国市场上市。据天眼查检索显示,2020年3月25日,双方各出资50%成立了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独门技术沦为“塞班系统”?丰田该如何驶出混动泥淖

复盘丰田的电动化转型举措,不难发现丰田没能把握住与特斯拉合作的机会,之后只好一边做混动车型,一边采取合作模式发展纯电动汽车。但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是,这种安逸的过渡时期能够维持多久?

以卡罗拉混动为例,丰田混动国产化后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是成本还是高,盈利能力远不如1.6的汽油版,原因是丰田走在一条独行技术路线,没有行业规模就没有成本优势。

一意孤行的非插电混动技术,像极了诺基亚当年红极一时的Symbian(塞班系统),注定要被支持者更多的安卓和iOS系统所取代。另一方面,售后和配套服务也需要同步跟进,综合成本居高不下。

所以,丰田的混动技术其实处在一条短坡薄雪的赛道上,雪球注定滚不大。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