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处理新能源汽车骗补不能止于四部委 须移交司法
处理新能源汽车骗补不能止于四部委 须移交司法新能源汽车“骗补”核查临近尾声,即将公布结果。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先生,素来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ldqu
工业与信息化部的顾问人士在2016年7月8日天津的《第二届锂电及关键原材料采配会/技术交流会》上宣称:“骗补:调查已经完成,等待结果公布。仅点名小部分企业(如吉姆西),大部分企业均不会存在风险”。
其代表在会上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可靠的。他所说新能源车骗补问题的这段话虽然不长,却说明了如下事情:
1、存在骗补行为的企业确实还有“大部分”,但是在结果公布时他们不会有被点名的“风险”。
2、公布结果,仅由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委“点名小部分企业”,没有涉及追究刑事责任。
对此,我结合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学习党中央“依法治国”的精神,整理出如下问题:
1、诈骗是犯罪。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新能源汽车骗补是否构成犯罪,要由公检法部门按法律程序审理确定,而不应由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四部委作出判断。
2、2016年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五条决定中的第五条明确要“打击‘骗补’行为”。如果新能源汽车“骗补”构成了犯罪,应由人民法院依法用法律来惩处,而不应止步于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行政处罚。
3、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诈骗罪的“骗取数额较大”,以2000元为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诈骗未遂的,不构成犯罪。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新能源汽车补贴一辆乘用车在2万元以上,最小的商务车补贴30万。所以,即使骗取国家的补贴尚未到企业,也不是确定不构成犯罪的理由。是否构成犯罪,如何处罚,要由法院审定。
4、四部委拟以“点名小部分企业(如吉姆西),大部分企业均不会存在风险”的方式,处理这件轰动全国、总额数以若干亿计的事件,不仅给人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印象,难以服众,而且可能存在滥用职权、违背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问题,与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打击‘骗补’行为”的要求也不符合。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曝光首家骗补企业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总之,依法治国,决不能作为空喊的口号,而应该是国家机关的实际行动。我作为有52年党龄的一名中共党员,从爱护我党的执政部门和有关公务人员出发,将上述问题提请慎重考虑。
-
天然气汽车市场下滑 相关企业各有对策2023-11-30
-
天然气汽车市场下滑 相关企业各有对策2023-11-30
-
李克强以新能源汽车破题详解“新经济”2023-11-30
-
政策大力支持 新能源汽车有望迎来产业大爆发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背后被忽视的碳排放2023-11-30
-
甘肃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6—2020年)2023-11-30
-
北京市加快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建设2016-07-21
-
最强新能源汽车 奥迪发出核动力超跑2016-07-21
-
西安会议后传递新信号,“骗补”企业的噩梦来了2016-07-21
-
石家庄:今后购买新能源汽车,地方不再予以补贴2016-07-21
-
新能源汽车战略联盟在京成立2016-07-21
-
《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企业名单2016-07-21
-
新能源汽车如何做好运营 看大咖怎么说2016-07-21
-
众泰E200亮相2016北京国际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展览会2016-07-20
-
2016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TOP10:比亚迪唐领跑2016-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