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吉利长期霸榜自主汽车销量,却在新能源赛道命运多舛,这究竟是为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31 19:12:15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332



吉利没有做出爆品有两大原因。

第一,B端的路径依赖。

由于吉利前期侧重B端,B端对售价敏感度更高,而对品牌、产品力、口碑、营销、售后服务等要求较低,只要价格合适,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大批量订单。况且吉利很多的订单还是曹操出行等内部消化的。

B端路径的依赖,让吉利并没有放太多精力去打造爆款产品。

能够看到,不论是几何A、几何C,还是极氪ZEEKR 001,吉利都不由自主的采用了大干快上的做法。

吉利在推出几何汽车时,就选择了一条捷径,直接“照猫画虎”将帝豪车型油改电后上市。极氪品牌亦是,从品牌初创发布,到量产新车下线,只用了7个月时间,如此速度着实让业界惊讶。

对比来看,特斯拉Model 3引入中国后,从建厂到交付花了一年时间;

比亚迪颇受欢迎的汉EV,作为比亚迪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被比亚迪称为是十年磨一剑的产品;

小鹏第二款新能源车型小鹏P7,自上海车展亮相到上市,也花了一年两个月时间……

从理想汽车的角度来看,则更能说明问题。从2019年至今只推出了理想ONE一款产品的理想汽车,2021年前10月的销量亦排在吉利新能源之前。

可以说,吉利向中高端市场转型只浮于表面,而事实证明这样的战术对开拓C端消费市场是完全不行的。

第二,产品研发基因不够强。

吉利的新能源之路,其实与华为手机的发展有相似之处。

华为最开始做手机业务也是面向B端,就是给电信运营商供货,做定制机,也就是购买多少话费送一个手机。

但2014年随着三大运营商取消终端补贴,像联想这样近80%利润依托运营商的定制机品牌遭到灭顶之灾。于是,华为就改变了方向,从B端业务彻底转型C端,开始研发中高端智能机。

从B端到C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用户群体,也是两种不同的市场结构。华为能够华丽转身,有赖于其在通信领域建立起的深厚技术研发功底。

都知道,吉利是靠低端车起家,吉利金刚就是吉利品牌前期的代表作之一。伴随其不断吸收沃尔沃等国外品牌后,吉利一直立志冲刺中高端市场,领克就是一个缩影。

但领克并不是吉利自主研发的车型,而是与沃尔沃共同打造,那么,吉利是否能将资本优势转化为自身的技术优势就很重要。

从根上说,吉利汽车的B端路径依赖只是战术选择,是标;而是否具备高端产品研发的基因,则是本。吉利汽车要想在新能源赛道取得像其在燃油车领域的成绩,就得从中高端产品研发这个根本入手。

吉利抢占新能源赛道还为时未晚。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赛道还没有完全形成稳定的市场格局,任何一个车企都有可能突围,任何一个车企都有可能掉队。

不过,留给吉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国内新能源汽车赛道已经从混沌状态,进入了拼品牌力、产品力的阶段。

此前吉利通过资本的方式,通过收购沃尔沃等国外车企积累了一些技术,但能不能将其转化为自身优势,目前还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

其实能看到,吉利是想做产品的,而且一直在向中高端市场冲击,不像联想一样想躺平。

所以,如果吉利汽车能够像华为一样,将传统高端燃油车的研发、技术经验转化到新能源汽车上来,那么吉利仍有可能在新能源赛道突出重围。

<上一页  3  4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原理与维修方法
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何看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