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于清教:全球动力电池供应主要依靠亚洲市场 聚焦敏捷供应链安全与协同之道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1-12-29 16:02:06
热度:

于清教:全球动力电池供应主要依靠亚洲市场 聚焦敏捷供应链安全与协同之道锂电池产业供应链安全困局如何破解企业家峰会现场12月28日上午,在山东青岛召开的锂电池产业供应链安全困局如何破

锂电池产业供应链安全困局如何破解企业家峰会现场

12月28日上午,在山东青岛召开的锂电池产业供应链安全困局如何破解企业家峰会上,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做了题为《中国锂电池产业:敏捷供应链下安全与协同的迫切性与解决之道》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全球车市电动化转型、2021年-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全球动力电池供应、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与产能、敏捷供应链下安全与协同的迫切性与解决之道等,本文摘选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

中国领跑全球车市电动化转型

于清教认为,中国正在领跑全球车市电动化转型。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据外媒公布的数据,今年1-10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484.68万辆,占据全球汽车市场7.2%的份额。其中,分车企来看,销量Top 20企业中,中国车企占据了8个席位;分品牌/车型来看,销量Top 20企业中,中国车企占据了11个席位。同时,截止到12月24日下午收盘(上周五),全球车企市值Top 20中,中国车企占据了6个席位。

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渗透率提升至12.7%,其中,1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17.8%,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已接近20%。

于清教预判,今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350万辆;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2023年预计超700万辆;2024年突破1000万辆;2025年有望冲刺1300万辆。

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市场渗透,动力电池等供应链(特别是战略资源)安全与协同成为重中之重。

全球动力电池供应主要依靠亚洲市场

从全球来看,动力电池供应主要依靠亚洲市场。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全球80个国家/地区注册的电动汽车电池使用总量达到216.2GWh,同比增长116.1%。

装机量排行TOP10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6个席位: 宁德时代以67.5 GWh (31.2%) 位居第一; LG 新能源以45.8 GWh (21.2%) 、松下以28.5 GWh (13.2%)分列第2、第3名; 排名第4至10位分别是比亚迪、SK On、三星SDI 、中创新航、国轩高科,AESC 3.2GWh,蜂巢能源为2.1GWh。

于清教表示,对比发现,中国企业今年前10月的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遍呈现上升趋势,而日韩企业则下行趋势明显。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188.1GWh,同比增长175.5%;装车量128.3GWh,同比增长153.1%。其中,排名前10的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18.1GWh,在总装车量中的占比为92.0%,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LG新能源、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塔菲尔新能源、孚能科技、欣旺达。

另据电池网12月最新的统计数据,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中创新航、欣旺达、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捷威动力、塔菲尔新能源国内动力电池竞争力TOP10企业规划产能合计已超2.77TWh。

敏捷供应链下安全与协同的迫切性

“这仅仅是国内动力电池竞争力TOP10企业大约到2025年规划产能(2.77Twh),我们的碳酸锂、六氟磷酸锂、钴(硫酸钴、氢氧化钴、四氧化三股)、镍、锰、铜、VC、石墨、电解液、隔膜、铜箔、铝箔等战略资源有多少储备?”在于清教看来,中国已建立起全球最为完善的电动化供应链,锂电池及六大关键电池材料国产化程度均在90%以上,出口市场步伐也在加快。但是,由于2020年三季度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超预期,储能、两轮电动车、智能家居、电动工具等细分市场快速扩容,导致锂电池市场需求暴增,电池关键材料及原材料等供应端方面,由于上一轮的行业深度洗牌,企业扩产相对谨慎,材料及设备的扩产速度跟不上电池企业和电动车、储能等市场的扩产步伐,供应链敏捷性不够导致核心原材料供需失衡,价格持续上涨。

具体来看,电池级碳酸锂2020年7月均价不到4.5万元/吨,2021年12月中旬价格已升至25.4万元/吨,上涨近5倍;磷酸铁锂(动力型)2020年7月均价不足3.7万元/吨,2021年12月中旬价格已临近10万元/吨,涨幅超150%;六氟磷酸锂2020年7月最低价格不足7万元/吨,2021年12月中旬价格已突破58万元/吨,上涨逾7倍……铜箔、铝箔、VC、隔膜、钴、镍等无一例外呈现战略性集体大涨的局面!

于清教认为,涨价潮的背后,有着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和推动:

一是持续的全球性新冠疫情影响锂、钴、镍等上游原材料的开采与运输;

二是地缘政治因素加剧了资源供应的不稳定性;

三是全球资源争夺战开启,除了矿业巨头,车企、电池企业等实力雄厚的头部企业也加入了战局;

四是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还处于商业化初期,锂、钴、镍等资源循环再利用规模小,行业乱象不断;

五是气候危机正在引发系统性国际安全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的紧迫感日益加强,市场需求爆发超预期,中、欧、美三大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上升,储能、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智能家居、电动船舶等多个细分市场需求不断扩容,电池荒、材料荒、设备荒席卷而来,掀起涨价潮。

敏捷供应链下安全与协同的解决之道

对于中国锂电池产业敏捷供应链下安全与协同,于清教提出了以下建议:

加强战略合作。今年以来,上下游企业间签订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协议已成为常态,通过长期订单提前锁定原材料供应,甚至部分未开建的产能也被提前预定、包销。同时,构建多元化供应体系,扶持多家优质供应商。

进行产业链投资。除了提前下单,中上游企业通过收购、参股入股等产业链投资方式深度绑定上游供应商,在保障自身原材料长期稳定供应的同时,在价格方面,也有更多话语权。乐观情况下,还可通过投资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前而增厚自身收益。

深化一体化布局。保障供应链安全,除了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一体化项目的投资升温。例如投建磷酸铁锂材料项目时,普遍配套磷酸铁项目建设;扩产负极材料的同时,配套建设石墨化工序;建设电解液项目时,配套建设六氟磷酸锂以及其他含氟新材料项目,建设动力电池项目时,六大核心材料也参与产业集群建设等等。

重视电池回收。双碳目标下,努力减少碳足迹,探索“零碳工厂”实现路径,未来将成为业内企业都将面临的问题。通过电池回收,实现锂、钴、镍等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有利于提升供应链安全,对于电池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