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华为天才少年躬身造车再创业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1-12-08 17:09:30
热度:

华为天才少年躬身造车再创业“天才少年”、“华为叛将”众多标签加身的李一男最后还是走向了造车。2015年6月1日,李一男骑着一辆小牛N1电动车出现在牛电科技首场发布会上。35岁的李一

“天才少年”、“华为叛将”众多标签加身的李一男最后还是走向了造车。

2015年6月1日,李一男骑着一辆小牛N1电动车出现在牛电科技首场发布会上。35岁的李一男曾在发布会现场感慨陈词:“30岁想创业,我中间犯了许多错误,也摔过很多跟头……只要有足够的任性与执着,即便是到了我这样的年纪,依然有无限的可能。”

他说这是他最后一次创业。

15岁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22岁入职华为,27岁晋升至华为副总裁,任正非也在众多场合称李一男是自己的“干儿子”。几经出走,又几经易主,蹲班房、纳斯达克敲钟……在一系列的传奇履历之下,李一男显然对自己的“最后一次”低估了许多。

“天才少年”、“华为叛将”众多标签加身的李一男最后还是走向了造车,这也不得不印证了那句笑谈,工业的尽头是造车。

从两轮到四轮

在这个月的15号,牛创新能源将正式发布。值得注意的是,在股权结构上牛创新能源与之前的小牛电动除了一个“牛”字之外没有任何关系,这也强调了这个汽车品牌的独立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牛创新能源的企业性质是台港澳法人独资的外资企业。

关于小牛造车,实际上早在2018年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立项。据了解,小牛造车团队目前有近1000人,均来自国内外主流的汽车主机厂。平均工作年限10年以上。

这一次的发布也是历经了三年的韬光养晦,在猎聘网的招募信息看,最近几天,牛创新能源更新了大量的岗位。光是设计整车制造的基础岗位就有400多个,工作地点包括常州、北京上海。从职位上也能看出,未来牛创的品牌总部位于北京,研发中心在上海,制造基地则位于江苏常州。

还有小道消息称,小鹏P7设计团队已经被小牛挖了墙角。更为可靠的消息时,前蓝鲸财经汽车频道主编,资深汽车媒体人王亚菲已正式加盟牛创新能源科技,出任公关总监。

在牛创的愿景里,造车的本质依旧俗套——用新的视角理解美好出行的未来。从2014年开始,汽车行业就已然被PPT淫浸多年,各式各样的“新”都出现在了新造车企业的话术之中,以小牛之名,汽车又将会是什么新模样?

有分析人士认为,有着互联网背景的牛创新能源,极有可能将智能化作为其一大亮点,从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辅助两个方面进行发力,或许将带来新能源领域新的惊喜。

在今年早些时候,网上曾经流出过名为NIU 4 Fun的小牛电动车图片。从图片上看,其应该是定位于四座A00级纯电动车型。据资料显示其轴距将为2010mm,续航可以达到400公里,预计售价会在7-8万元之间。

这样的定位与当下最火的新能源汽车单品五菱宏光MINI如出一辙。

在去年的上海CES上,小牛电动车发布了全球首款自动驾驶三轮电动摩托车TQi、首款跨骑电动摩托车RQi和“自动驾驶电摩+loT+FLEET”模式方案,前者都具备支持5G通讯,后者是该品牌对未来十年发展“个人自动驾驶城市出行解决方案”的基础。

其中,小牛三轮电动摩托车TQi搭载了摄像头、传感器、雷达以及360度监控等配置,其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实现L2级别的辅助驾驶能力;同时该车还具备ACC自适应巡航、预碰撞系统、自动泊车和SRS安全气囊等系统功能。

在车联网方面也有所创新 ,小牛旗下车型可以车辆智能化、云端数据整合、移动服务创新,构建起NIU IoT,从而实现人车互联;同时NIU IoT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感应车辆信息,并汇聚云端计算分析,实现人、车、云实时互联。

这样的技术在电动车和电动自行车上的区别只不过是多了几个轮子。或许从2018牛创成立之初,小牛的目标就是造车,这一系列的技术路径都在为造车做准备。

李一男的最后一次

2015年,在李一男成立牛电科技之初,就有记者问道,“为何功成名就,还要出来做前景渺茫的折腾?”

他当时这样回答道,一流的人生,就是看着别人犯错误,自己不犯错误,吸取经验教训,二流的人生,是自己犯错误,自己吸取教训,三流的人生,是自己犯错误,自己还不吸取教训。在李一男看来,牛电科技的诞生就是自己吸取教训的第一步。

但从两轮车市场走进造车大军能否会成为李一男的又一次错误?在造车的路上,无数原本风光无两的企业家们都栽了跟头,倒下的企业更是不计其数。相比之下,身价只有10亿美元左右的李一男都显得有点星光暗淡.

2021年4月份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李一男个人身价为1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字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天文数字,但用于动辄200亿门槛的造车却是杯水车薪。

11月22日,小牛电动美股盘前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小牛Q3实现营业收入12.264亿元,同比增长37.1%;实现净利润9170万元,同比增长14.6%,低于此前市场预期,财报发布后,小牛电动应声大跌。

从整体上看,小牛电动的总市值也不过15亿美元左右,这样的体量和销售规模,即便是大量融资,也很难撑得起电动汽车的巨大花销。

分析人士指出,受益于销售渠道的持续拓展,小牛Q3全球总销量达397,079辆,同比大增58.3%,但相较于销量的增幅,由于其单辆车收入同比减少13.4%,导致小牛Q3总营收增幅仅为37.1%;此外,由于规模扩张带来了成本费用开支增加,小牛Q3净利润率仅7.5%,较去年同期下滑1.4个百分点,净利润同比增长仅14.6%。

不得不承认,资金将成为摆在牛创新能源眼前的一道关卡。在技术层面,之前CES上发布的辅助驾驶以及智能化系统在电动自行车上的确亮眼,但放在汽车身上,特别是眼下连激光雷达个数都开始内卷的造车氛围里,实在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目前,关于牛创的产品除了曝光的几张渲染图外,再没有更多的消息,具体的详细情况还要等到15号的发布会上才有更多的披露。对于李一男的这一次创业,外界或许对于他自身远比其汽车品牌关注的要更多一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