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云管道”三位一体的布局已碎,未来5年,华为怎样有质量地活下来?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1-08-10 11:04:43
热度:

“云管道”三位一体的布局已碎,未来5年,华为怎样有质量地活下来?天下第一战力的终端业务硬着陆,“云管道”三位一体的布局已碎;未来5年,华为怎样去有质量地活下来?文/智物“我们明确了

天下第一战力的终端业务硬着陆,“云管道”三位一体的布局已碎;未来5年,华为怎样去有质量地活下来?

文/智物

“我们明确了公司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即通过为客户及伙伴创造价值,活下来,有质量地活下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语言风格如旧。

两年前,他是最早公开发声,目标是要活下去的华为高管。如今,挑战时刻已到。

8月6日,华为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发布,收入3204亿元,下滑30%。其中,最受关注的之消费者业务接近腰斩,收入仅为1357亿元,略低于运营商业务。

2021年之前,余承东等部分华为高管曾经一直坚称,美国制裁对其业务没有带来严重影响。至今,华为公司已经改口承认,如今的业绩结果符合预期。

徐直军对汽车行业究竟看法是什么

一向快人快语的徐直军明言,消费者业务受到外部影响收入下降,华为有信心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实现稳健增长。

10几万人,年收入近万亿,高速成长20年的公司,飞行当中换引擎,着实不易。此前,徐直军曾经说过,自己最讨厌的词是“转型”。但如今来看,无论业务还是模式,华为都在转型之路上了。

华为的“活法”

一年半前,《智物》(微信公众号:智物科技评论)曾经发文,分析预测华为在美国持续打压下可能采取的六条路径:

外购高通、MTK、三星芯片;出售荣耀、Nova等手机品牌;发力笔记本电脑、电视,以及汽车;发力“智慧服务”;发力IoT;5G专利收费。

1年时间过去,荣耀已经出售,IT、电视产品已成重点,已经开始采购高通4G芯片,推出鸿蒙,发力所谓的智慧服务,尝试向国内外厂商收取5G专利费。冲击笔记本电脑、电视市场,以及汽车。

徐直军提及,未来战略是为客户及合作伙伴创造价值。但问题是,现在全世界运营商都未能在5G业务上找到盈利模式。中国提早发放5G牌照,已经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压力。

国内运营商的5G投资会持续多久?华为能为运营商带来新业务探索的帮助?这似乎一向不是华为的强项。近期,欧美运营商正在持续发力5G市场营销和网络建设,可惜,在这两个最高回报的市场,华为的存在感持续降低。

此前10年,华为为自己准备的黑土地,无论是云业务还是其他,尚且难以担当接班华为消费者业务的重任。

每到寒冬,华为都有出售调整资产布局的习惯。这一轮调整中,华为出售了海洋光缆、荣耀品牌等业务。

市场曾经有传闻华为将会继续出售其光伏逆变器,服务器业务,以及海思业务,还有消费者业务中的Mate、P系列品牌业务。这些传闻中的多数,华为已经公开否认。

       为什么鸿蒙会是生命线

2年之内,华为生计无忧。2021年半年报,华为净利润率甚至略有提升。此外,荣耀出售的上百亿美金的款项尚未到账。几个月前,华为披露的员工分红奖励的情况来看,华为对维持其利润率充满信心。

当下,华为在手机市场依然有存在,只是不是硬件。不久前,余承东宣布鸿蒙系统用户已经突破4000万。接下来,华为还将提供对此前华为老机型的支持服务,甚至是5年前的老机型。

余承东的好意不是免费的福利,华为在其中有重大的战略利益。华为老用户更新鸿蒙系统,最实际的意义是,这些在网老用户可以持续为华为带来丰厚的广告、互联网游戏等业务的利润,其规模远比销售手机硬件要来得多,来得容易。

对余承东来说,将鸿蒙系统推给华为老用户,与将新手机卖给新用户,同样的收益,或许成本更低。

“手机中的广告机?”曾经是一句嘲笑某北京大厂的话。如今,余承东和华为翻脸,已经是事实上,最彻底的互联网手机,互联网广告、游戏机的运营商。

此前,外界一直好奇华为在这一板块的真实收入和利润情况。再有两个季度,也许就可以一窥真相。未来两年,鸿蒙背后的互联网业务会是华为利润的生命线。

最不利的也是时间,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大厂为了赶超苹、三星,大干快上5G手机,5G手机的更新替代速度比4G、3G要快得多。按照中国市场,中高端人群18个月的换机周期,留给华为挽留老用户的时间,不会很多,华为在网用户的互联网价值将会快速锁水。

       “中国博世”和“中国宝马”

运营商业务昨日黄花,消费者业务硬着陆,云业务始终难堪一战。华为能选择的路径不多。似乎只有汽车,拥有上万亿的市场空间,还有众多像国企这样的落后生产力,有待淘汰、替换。

“为客户及合作伙伴创造价值”,这一表态也显示,在外界最为关注的华为汽车战略领域,华为最高层仍未动摇。

虽然,余承东消费者业务部与重庆小康旗下的赛力斯合作已经异常深入。华为最高层,依然保持着他们,华为不造车,帮客户“造好”车,造“好车”,这样一个拗口的表述。

问题是,华为的客户是谁?

——上汽、广汽对华为未来将要自己造车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在与某些汽车厂商的交流当中,《智物》也发现,这些被欧美日汽配产业链支撑长大的汽车国企,以及其他自主品牌们,对于华为能否做成“中国博世”,抱有怀疑态度。

这些厂商,并未见识过华为真正的战力,华为还未能提供其在汽车产业当中的真实证明。

——北汽等日常对华为合作挂在嘴边的厂商,也未能全盘采用华为的技术方案。最重要的是,北汽品牌在消费者面前毫无号召力。

北汽造不出来“好车”,跟谁来帮助造车没有关系。

问题是,华为也从来没有造成过“好车”,甚至包括徐直军、余承东在内的华为高层,也从未明言过,他们认为什么样的车是“好车”。他们只是再三说,最好的电动车的特斯拉不够好。

如果华为放下身段,开放海思麒麟的技术,给中国手机企业,去做“中国高通”。华为或可一战。

汽车领域,华为自身需要说服力。华为专卖店里的小康SF 5,是余承东眼中的好车?

华为征服整个汽车行业,做成“中国博世”的关键,不是一味示好,重复不造车的表态取悦这些国企。关键在于,华为能不能帮助一个汽车品牌,最好是一个从零到一的品牌,做成中国宝马、中国特斯拉。

但是,华为有这样的战略耐心吗?

华为的机制支持这样的长期路线吗?

华为的视野和方法论,能选定中国宝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