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自动驾驶行业年中总结:造车成破局之路,大厂纷纷入局!
自动驾驶行业年中总结:造车成破局之路,大厂纷纷入局!本文来源:智车科技/ 导读 /转眼间,2021年已行至过半,对于自动驾驶来说,行业赛道内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前有各家科技大厂纷纷
本文来源:智车科技
/ 导读 /
转眼间,2021年已行至过半,对于自动驾驶来说,行业赛道内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前有各家科技大厂纷纷涉足自动驾驶领域,后有业内新秀异军突起。可以这么说,现阶段你无法找到第二个行业能像自动驾驶这样如此吸引人们的关注,同时给予人们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对于刚刚过去的2021上半年来说,行业内好戏正一出出地上演,群雄逐鹿时,谁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率先占得优势,谁能依靠过硬的技术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谁又能在这场持久战中稳扎稳打,稳步向前,本篇文章就带大家盘点一下自动驾驶圈发生在上半年的大事记。
造车成自动驾驶破局之路
2021年,圈内最大的新闻应该就属各家大厂先后跨界造车了。今年初,苹果就向起亚汽车投资4万亿韩元进行电动汽车领域合作,且计划2024年推出苹果汽车。而紧随其后,4月份小米宣布跨界造车,雷军发自肺腑表达这是他最后一次创业,引来一阵唏嘘与网民一边倒的支持,科技大厂造车也从而成为了上半年最火热的关键词。
其实无论是自动驾驶公司或者是互联网企业,他们的造车之举其实看起来更像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其原因有二,第一是主机厂并不会提供百分百的合作。最有名的莫过于上汽董事长陈虹表示不接受包括华为在内的任何一家供应商提供自动驾驶整体解决方案,“这样会变成他们是灵魂,我们是躯体。”第二就是随着华为、大疆等硬件巨头入局自动驾驶,使得行业内的内卷程度加剧,要想突破瓶颈造车或许是最好的出路。
然而造车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可行的方向,但是对于自动驾驶公司来说,造车的门槛并不低。要知道汽车设计和生产至少需要涉及到几百种零部件,数量多;零部件也并不是像堆积木一样组合起来,整合难。换句话说,汽车产业发展百余年才形成了一套严谨而完整的生产流程和制度,乃至于衍生出了一套基于安全的工业文明,不是后来者们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能够颠覆的。
除了自主造车外,其实还有一条路可走,就像国外的很多自动驾驶公司一样,背靠主机厂,而国内毫末智行就是选择的这条路。毫末智行被称为中国“Cruise”的原因就在于其继承了Cruise的“车厂+技术公司”的模式,而就在今年,Cruise在获得了微软的投资之后,估值首次超越Waymo,也足以证明该条路的可行性最高。而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算法研发提升上,扬长避短从而将时间效率最大化。
商业化进程加速
上半年,自动驾驶领域比较乐观的一点就是商业化的进程已然大大提速了,而这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RoboTaxi。今年1月,AutoX在深圳坪山区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完全无人驾驶RoboTaxi商业化运营。小马智行紧随其后,将RoboTaxi服务覆盖的城市扩展至中美五大城市。而在国外,Waymo和Cruise已经提交过申请,希望在旧金山开始提供收费的自动驾驶汽车载客和送货服务。RoboTaxi作为业内公认的自动驾驶落地的最大市场,国内外的巨头也都纷纷在上半年发力,希望抢先占得先机。
除了RoboTaxi,无人配送也是另一个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热门大方向。在这领域,行业内比较有名的公司包括美团、新石器、京东物流等等。随着无人配送的成本随着技术进步和量产降低,更重要的随着劳动力的短缺,无人物流车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急迫。新石器的创始人余恩源之前就提到,要在三年之内在市场下投放超过万台无人配送车。而美团与毫末智行联合打造的无人配送车“魔袋20”,也是早已具备了量产能力。“ 物美多点 X 毫末智行 ”无人配送车,目前已在北京顺义地区进入常态化运营,累计服务近千单。到2021年底,毫末智行将携手合作伙伴落地物流配送车超过1000台。
根据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未来十年80%的包裹交付都将采取自动配送。“预计到2025年,我国低速自动驾驶汽车年销量将达到19万辆,其中物流配送领域将达到8万辆,为最大的应用市场”。并且,无人配送的落地场景也更广,其中包括了快递收发、外卖配送、移动零售等等,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将目光锁定在无人配送上,在该场景下自动驾驶可能最快速度落地并实现盈利。
融资上市潮
自动驾驶作为现今最为烧钱的行业之一,2021年的融资潮依旧迅猛。仅今年上半年,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共计69起,披露的投融资总金额超652亿元。今年初,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毫末智行等企业纷纷完成新一轮融资。与此同时,自动驾驶公司们丝毫不满足于融资回血,更多的公司已经奔着上市的目标而去。Waymo、Aurora和小马智行早已开始了上市准备的进程,智加科技宣布计划纽交所上市,而图森未来已于4月在美上市,成为了自动驾驶领域的“全球第一股”。
在这种资本为其疯狂的大背景下,对于短期内无法盈利并实现商业化的自动驾驶公司而言,谁也不敢在这场上市潮中停下脚步。一方面,上市能够快速收割资金,且能够为后续的募资渠道做铺垫;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自动驾驶公司的商业化进程。而融资金额越多,往往也就意味着公司在市场中越被看好,未来发展的潜力也就越高。
随着时间延续,2021年的自动驾驶融资市场只会越来越火爆,但与前两年自动驾驶刚火起来时投资客的盲目投资不同,现阶段的投资虽然金额依然庞大,但投资者们显然越来越理性。以毫末智行为例,今年伊始,毫末智行就顺利完成Pre-A轮数亿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包括首钢基金、美团、高瓴创投。而其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并非空穴来风,作为由年产百万辆主机厂长城孵化出的自动驾驶公司,无论是其背靠整车厂的商业模式,还是其在商业化落地中的速度与量产能力,都助其成功收获了头部资本的投资。而随着Waymo 为首的“领头羊”开启了针对于外部投资人的融资模式,也加剧了其他自动驾驶公司融资困难的问题。在接下来的下半年中,预计这种“头部效应”只会越来越明显,投资者们显然更愿意投资盈利预期更好的“领头羊”们,在这种情境下,依然能够获得投资者青睐的才是技术实力上过硬的企业。
疫情影响持续
在2021年,虽然国内整体的疫情有所好转,但是全球的疫情依然严重。而受疫情的持续影响,芯片产业的短缺情况也是愈演愈烈,不少车企都开始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芯片。对于自动驾驶芯片来说,话语权一直掌握在国外的公司手里,例如英伟达、Mobileye等等。而国外厂家的一贯玩法就是硬件+软件+解决方案非常的封闭,他们牢牢地将技术掌控在自己手中,并且对于甲方的需求往往也需要非常长的开发时间,这样会使得甲方很被动。好在今年开始国产芯片有崛起的趋势,包括地平线在内的多家国内公司有望推出高算力国产芯片,从而打破该领域国外的垄断,像上半年的全新理想One就搭载了国产AI芯片厂商地平线的征程3系列芯片,国产芯片产能算力的提升都会使得国内用户更愿意去尝试与使用。
除了影响芯片产业之外,疫情也给自动驾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落地场景。前些日子广州的疫情突然爆发,在这种紧急关头无人配送也就成为了一种既安全,又可靠的灾区物资运输方法。而在政府的一声令下,广州的自动驾驶企业开始派出无人驾驶车辆支援疫情管控区域的物资运输,其中文远知行成为第一批进入荔湾区的车队,并且车内没有配备任何人员,到达目的地后由当地工作人员直接接收物资,避免前线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科技抗疫的一线战役中,无人车具备天然的优势,其“零接触”、“多功能”、“全天候”的特点,可以充分减少在疫情感染区域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能在阻断疫情传播链条的前提下,完成户外关键的物资配送。与此同时,无人车具有搭载物流运输、保温送餐、移动零售、移动服务等不同场景的服务模块,能在区域内实现多种无人化的服务。
安全法规逐步完善
对于自动驾驶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安全、安全、还是安全。现如今自动驾驶无法被民众广泛接受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性,自动驾驶事故的频发也加深了民众对于该项技术的质疑。而在自动驾驶法规方面,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其实都没有一个较完善的条文出来。在今年上半年,国内外的自动驾驶相关法规又有了新的进展。
在3月,公安部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其中就自动驾驶方面来看,此次修改明确了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进行道路测试与通行的相关要求,以及对自动驾驶车辆违法行为和事故责任的分担规定。据业界解读,若此次修订建议稿获得通过,这将是自动驾驶首次正式写入国内法律。在国外,近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发布了一项通用法令,要求安全了L2-L5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制造商和运营商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牵涉送医、死亡、拖车等相关事故。而这些法规的逐步完善,也都会使得自动驾驶的推广越来越受到民众的认可。
总结
回顾完自动驾驶圈上半年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技术储备的逐步递进,周边配套的逐步完善,自动驾驶离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近了。同时,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现阶段无论从技术可靠性,还是从自动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度,真正的载人自动驾驶还需要等待。而这股自动驾驶的风潮究竟能吹多久,对于迟迟不能商业化盈利的自动驾驶公司,投资客们又能抱有多少的耐心,大厂纷纷入局的时代中谁又能脱颖而出,时间会慢慢给我们答案。- End -
-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缺点2023-11-30
-
常州纯电动汽车:重大利好 高速电动出行2023-11-30
-
一文看懂电动汽车是否能全部取代燃油车?2023-11-30
-
插电混动和纯电动汽车孰好孰坏2023-11-30
-
补贴下坡 限行助推电动汽车销量2023-11-30
-
电动汽车增程 甩掉里程忧虑2023-11-30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工作原理2023-11-30
-
“十三五”电动汽车展望 电池决定发展重点2023-11-30
-
后补贴时代 电动汽车零部件出路在哪?2023-11-30
-
今年将引进换购纯电动汽车1230台2023-11-30
-
2018年纯电动汽车强势来袭 你准备好了么2023-11-30
-
贵州:印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07-23
-
电动汽车全球扩张的背后:欧洲持续加码电池产业,美国或将陷入电池供应缺口2021-07-22
-
富士康将与日本电产合资生产电动汽车电机2021-07-22
-
新研究发现无论使用何种电网,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都更环保202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