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油改电与正向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差距真的有那么大?
油改电与正向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差距真的有那么大?现在的马路上,各式各样的新能源车随处可见,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使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越来越大,导致许多的车企纷纷开始拥抱新能源,生怕入场晚了就
现在的马路上,各式各样的新能源车随处可见,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使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越来越大,导致许多的车企纷纷开始拥抱新能源,生怕入场晚了就分不到一杯羹。为了更快的分到这块新能源的蛋糕,不少“油改电”这种特殊时期的产物也陆续上路。那么究竟“油改电”与厂家正儿八经正向开发的新能源车到底有没有差距呢?今天我们来一探究竟。
何为“油改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弄明白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了解“油改电”是何方神圣。其实油改电很好理解,就是车身+底盘基本不改,把发动机改为电机,配上EDU,高压三合一这些,再加上电池,就成了一台电车了。比如电池包的布置,就是通过修改车身下方,在燃油车的基础上尽量少改且塞进去满足续航里程的电池。
简单来说就是把属于电动车的部件移植在了燃油车上,以传统发动机为布置做出来的纯电动车,几乎没有什么设计是为纯电而生的。
之所以会有很多厂家选择油改电,原因很简单,两个字--成本。在没有摸清楚未来的发展趋势时,选择油改电是最节省成本,也是最实际的一种选择。如果重新开发一个纯粹为了搭载纯电汽车的车型平台,不仅需要大量的金钱,更重要的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测试、验证平台的可靠性,整个过程十分的复杂且繁琐,如果到头来开发的车型没有达到预期,那么所造成的沉没成本就太大了,因此许多厂家不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油改电的劣势
油改电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产品,产品的定位一开始就不是瞄准纯电平台,由于市场的需求才变成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副样子。油改电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大大的节省成本,但同时劣势也十分突出,接下来就谈谈具体有哪些劣势。
1、空间小
油改电的车型一般是通过牺牲车辆底部以及后尾箱的空间,来放置所需要的电池组,而且由于整体的车辆结构不会产生大的改变,所以只能见缝插针的进行布局,那势必会侵占车内人员及物品的空间,对车内人员的舒适性考虑优先级也会适度的下降。牺牲车内空间来换取更大的续航里程也在所难免。
2、操控差
相较于正向开发的产品,油改电车型的操控肯定是比不上纯电平台的。由于油改电车型一开始没有针对电池的布局、重量进行设计以及优化,同时又破坏了车辆原有的重量分配,车身的悬架系统还要为多出来的电池进行特殊的加固及调教,这就使得车辆原先的底盘数据不能适用于现在的情况,导致车辆的车身姿态会很不自然,刹车距离也会增加,同时舒适性大打折扣。
3、续航短
由于受车身结构的限制,油改电平台能够布置的电池数量总是有限的,无法针对电池进行深度的优化,而且电池的冷却系统也难以进行布局设计。所以受到电池布局的局限,续航里程基本上很难上得去。我们也可以看到油改电的车型,500公里的续航里程基本就到头了。
更短的续航里程导致用户体验更糟糕,无法真正享受到纯电行驶带来的乐趣。
4.安全性低
正向开发的车辆,从立项到开发,安全性肯定是首当其冲。从电池温度的控制,到电控安全的保护,以及线路该如何布置,都是无数工程师一层一层的验证优化过来的,而油改电的开发时间短,加上原先就没有针对电池所在位置的加强保护,往往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像早期的油改电车型,电池直接布置在底盘最低点,特别容易磕到。另外电池也经常布置在后备箱,万一遭遇到追尾事故,电池的安全根本没办法保证。
正向开发的纯电平台真有那么好?
正向开发的平台一定比油改电好吗?在我看来是不一定的。如今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投入正向开发平台,越来越多以前困扰车企的难题也一一解决。纯电动平台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电池形状、前后驱动电机、减速机构、独立布置的电控系统等进行模块化的独立布局。对于各项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比如对于电池组的数量设计出合适的电量大小、集成的三合一电机系统、以及更加有效的人体工学设计,都是高度集成化设计所带来的优势。正向开发的纯电平台所提供的冗余度可以使所有最新的技术都可以第一时间合理的搭载在最新的产品上,这些都是油改电所提供不了、实现不到的。但同时所产生的成本,最终还是需要由消费者承担,因此,想要获得更好的服务,那相对就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正向开发车型大多在外观上也更吸引人,由于正向开发的车型设计之初也考虑许多空气动力学的设计,因此整体的外观上的颜值都比较高,这点往往也是纯电平台更加吸引年轻消费者选择的一个原因。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群都需要那么好的品质,比如部分购买商用车的群体,他们只需要一辆可以安全、廉价的将他们从A点运送到B点的交通工具。那么将原来一辆口碑好、产品力强的车型,通过油改电的方式,就能够降低平时的使用费用,那对于这类人群来说,选油改电又何乐不为呢。
总结
无论是油改电还是正向开发的平台,最终都是需要提供给消费者购买体验的,是需要更好的品质但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成为主流,还是“够用就行”这种理念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两种观念的碰撞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为什么要推出新能源牌照?2023-11-30
-
新能源牌照申请资质条件2023-11-30
-
公安部:12城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2023-11-30
-
成本压力增大 新能源物流车补贴呼声起2023-11-30
-
规范汽车投资行为 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2023-11-30
-
日媒:中日有望统一纯电动车快速充电标准2023-11-30
-
河南省出台新能源汽车地补政策 补贴不超中央50%2023-11-30
-
河南新能源汽车补贴变局 新版补贴方案鼓励里程更长、能耗更低车型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动力终极方案走向燃料电池 上海坤艾新成果或推动行业飞跃发展2023-11-30
-
研究称2030年美国新能源车占比或达12%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频繁起火警示:安全才是重中之重2023-11-30
-
习近平向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致贺信2023-11-30
-
2018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公布2023-11-30
-
新能源车电池安全引人关注2023-11-30
-
平安银行 电动车起火事件频发 工信部:正牵头编写新能源汽车安全指南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