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5月新能源汽车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中国品牌能否迎来窗口突破期?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1-06-18 10:06:37
热度:

5月新能源汽车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中国品牌能否迎来窗口突破期?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全国汽车最新产销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5月,新能源汽车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当月新能源汽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全国汽车最新产销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5月,新能源汽车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当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1.7万辆,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1.6倍。除此之外,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7万辆和95万辆,均同比增长2.2倍,这其中新能源汽车中高端车型销量的增长尤为明显。

从各家新能源汽车厂商公布的5月份销售数据来看,广汽埃安在刚刚过去的5月实现了销量破万,达到10395辆。其中持续热销的AION S与AION V在售车型价位在13~25万之间。

小鹏汽车5月份销量为5686辆,其中小鹏P7销量3797辆,均价达到了25万,也是中国品牌向上突破的成功样板之一。

比亚迪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1681辆,创历史新高。这其中,现象级爆款比亚迪汉EV表现强劲,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单月销量高至8214辆,累计销量已逾8万辆,已成为比亚迪的销量担当之一。

从火爆销情可以看出,现今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买账。特别是处于20万-30万区间的比亚迪汉EV、小鹏P7的热销,侧面反映了整个市场环境对新能源汽车的接纳度,特别是对中国品牌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的接纳度越来越高。而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够做到技术水平明显进步、产品品质大幅提升、品牌价值不断向上,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

随着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工信部、交通部、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委与各地方政府也先后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及地方政策措施,研究制定了覆盖从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直到回收再利用的汽车产业实施技术路线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国家与地方政策体系的逐渐成型,给予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全产业链发展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莫大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走向成熟。在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汽车性能与品牌得到了明显提升,电动化、智能化革命给汽车产业带来了价值成长。目前仅从技术来看,中国品牌已实现了全面超越,不管是造型技术,还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以及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智能化技术,都已经超越了合资品牌的技术水平,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越来越强。

供给端的政策支持提升了中国品牌的技术水平,先进的技术水平为中国品牌中高端新能源产品赋能,中高端产品也带动了市场新一轮的消费需求。自去年年初以来,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下滑。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以稳定市场预期,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引导居民绿色出行。

如今,尽管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补贴额度在逐年退坡,但政策方面的刺激已经基本完成了启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促进生产厂商提升产品品质的历史使命。现在中国新能源消费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为主切换到市场驱动为主,丰富的产品种类刺激了市场需求,随着我国从新冠疫情中快速恢复,经济稳步增长,居民收入增长预期偏乐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补贴退坡的环境下2021年我国新能源消费市场依然实现了高速增长,特别在中高端品牌市场,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以比亚迪为例,根据国信证券测算,近10年的时间里,比亚迪的单车均价已经增长了近2.5倍,2020年单车均价达到13.52万元,相比之下2020年长城汽车的单车均价为12.28万元,长安汽车的均价为 10.14万元。在领先国内中国品牌的同时,已与国内合资品牌的佼佼者——大众汽车不分伯仲。

比亚迪单车价位不断攀升的背后,离不开其现象级爆款比亚迪汉的功劳。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累计销量已突破8万,平均成交价26万元以上,也是首个在25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做到月销过万的中国品牌,并在平均成交价上超越了同在“万辆俱乐部”合资B、C级燃油轿车近30%。

可以说,比亚迪的变化是显著的,这不仅仅体现在比亚迪在技术、产品方面的升级,在品牌形象方面,比亚迪也早已是今非昔比。

如今,随着比亚迪、小鹏等中国品牌汽车厂商走上高端之路,一大批价如比亚迪汉EV、小鹏P7等高端质优车型的持续热销,中国品牌将迎来真正的窗口突破期。

本文为中新汽车原创,欢迎小伙伴分享,媒体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作者及出处,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此文任何内容制作为视频、音频脚本,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