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进军深圳!网约车新势力如祺出行为何震动大湾区出行市场?
进军深圳!网约车新势力如祺出行为何震动大湾区出行市场?文 | 无锈钵“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余波,已经开始影响整个世界。”这是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面对当下做出的判断。在
文 | 无锈钵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余波,已经开始影响整个世界。”
这是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面对当下做出的判断。
在他的视角里,相较于蒸汽机、电气化和信息化的前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变化的发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针对整个系统带来创新。
而在这一过程中,行业与行业的融合、变革与变革的合力,则成为了人们手中通向下一赛段的门票。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今天的中国。
一方面,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互联网+”交通运输,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国务院此前发布的《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中指出:“截至2019年底,网约车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平台日均使用量达到2000万人次。”
另一方面,大浪淘沙之后,面对过往价格战、补贴战和跑马圈地模式的失效,步入后半场的出行行业,也亟需一场深度的变革与融合,找到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2020年广州车展期间,如祺出行CEO蒋华在媒体专访中表示:“高速扩张不是这个行业成功的唯一路径。”
事实正在不断印证他的判断。5月20日,继广州、佛山、珠海之后,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的如祺出行“再下一城”,宣布开通深圳服务,为深圳市民带来高品质的出行服务体验。
在此基础上,拿下这座“打车第一城”,与广州实现了“双城联动”,也意味着如祺出行通过“涟漪模式”区域聚焦、中心扩散深耕大湾区出行市场的战略布局进入全新阶段。
“下一站”为何是深圳?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活力最强的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一直以强悍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市场容量领航全球。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共下辖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总人口已超过7000万人。
庞大的城市群落中,如祺出行为何选中深圳作为下一个战略重心?
首先,深圳地处广东南部,东临大亚湾,西濒珠江口,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以1997.47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创造出近2.8万亿的地区生产总值。
这一点,决定了它在同样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的如祺出行眼中的战略价值。
另一方面,对网约车、出租车平台来说,深圳是不折不扣的“战略要冲”。此前百度地图曾公布数据,深圳市的打车需求指数在复工后一度位列全国第一,远远超出北京、上海、成都等地。
这也意味着,对于任何一个出行品牌来说,深圳既是通向未来的“必争之地”,同样也是考研品牌的“试金石”。
在此基础上,此前国务院接连出台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等重大战略部署,也在不断推动“轨道上的大湾区”落地开花。
伴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城市交通运行体系的逐步完善,预计至2035年,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核心区基本实现枢纽间半小时直达。
城市连通度的升级背后,作为区域标杆的深圳,交通运输发展的前景不言而喻。
而在如祺出行的视角下,这一时间节点选择进军深圳,不仅是战略扩张的需求,同样也是基于自身实力充分了解后,所做出的决断。
伴随着如祺出行在广州、佛山运营的逐步成熟,和2021年4月珠海运营的开通,从地图上来看,在粤港澳大湾区东片区开辟中心城市已经箭在弦上。
在此基础上,依靠“涟漪模式”所施加的影响力,此番入驻深圳,可谓是水到渠成。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与广州同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广、深这两座重要的中心城市,如何实现“双城”联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对如祺出行在深耕大湾区区域市场并向湾区外扩张同样举足轻重。
正如如祺出行COO韩锋接受采访时所表达的那样:
“随着深圳都市圈的加快建设,我们相信,以深圳为中心的涟漪圈,能对周边城市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而与以广州为中心的涟漪圈,达成1+1>2的效果,为大湾区内市民日常通勤、跨城出行提供新的选择。”
多维加持,如祺如何构建运营护城河?
当然,即便有着战略层级的先发优势,想要真正意义上站稳深圳,难度依然不小。
正如前文中所说,深圳是网约车品牌的必争之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6月30日,深圳市已有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滴滴出行等18家平台取得深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
林立的品牌之中,“新晋势力”如祺出行靠什么构建品牌的护城河?
科技、服务加持下的多维赋能,或许会成为其中的关键。
作为成立不到两年的年轻企业,如祺出行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达、竞争激烈的粤港澳大湾区打响品牌,核心就在于高品质的服务。
据今年4月21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公布的3月份全国网约车行业运行基本情况,在当月订单量超过30万单的网约车平台中,如祺出行双合规完成订单率位居第一。
无独有偶,日前,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公布2020年度出租汽车企业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初评结果,如祺出行同样凭借优质服务成为唯一一家获评4A级的网约车品牌,服务质量表现在广州网约车行业排名第一。
各方的褒奖背后,如祺出行靠什么保障高品质的服务?标准正是其中关键。
早在上线运营之初,这一品牌就发布了行业首个“洁净服务标准”,从空间、司机、服务、车型等四大维度制定了洁净细则,以明确的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来提升服务软实力。
而为了从源头把控用户体验,2020年1月,如祺学院正式成立,以“一样的司机准入、一样的服务培训、一样的品质管控” 进行全流程服务管控。
同时,如祺出行还持续开展用户服务标准调研,招募品质试乘官参加服务质检活动,让用户参与服务标准的制定和优化,真正做到“用户说了算”。截至今年5月,如祺出行已经完成超过26000多次线下服务质检。
在此基础上,在落地广州一年后,如祺出行发布了新的品牌主张——天生更懂。源于广州,根植粤港澳大湾区,天然的 DNA 优势让如祺在出行方面能够更好地洞察用户需求,并通过统一的标准回馈市场。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从广州到佛山、珠海和深圳,不断变化的地理空间中,如祺出行始终能够保证消费者享受到出色的服务体验。
不仅如此,除了标准端的严格把控,如祺出行还致力于通过科技赋能来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和安全管控能力。
作为广汽集团、腾讯等联合推出的创新移动出行平台,如祺出行继承了广汽集团智能制造和腾讯互联网创新两大基因,在数字化、智能化上不断发力,以赋能出行安全和品质提升。
2020年6月,如祺出行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一站式数据管理及应用开发平台——“祺立方”。作为如祺出行的智慧大脑,“祺立方”以精准匹配出行供需、保障出行安全、提升服务体验为主要目标,能有效融合用户出行、平台车辆调度、城市道路畅通等需求,提供涵盖操作系统、终端应用、用户体验于一体的完整解决方案。
“祺立方”系统汇聚多端口数据,并运用AI技术、语音识别进行精准分析,能够监测车速变化、车门状态、车辆启停状态,智能分析多种数据异常,对类似急刹车、猛起步、疲劳驾驶等下发预警信息,监督、矫正司机不良驾驶行为,保障安全出行,提升服务体验。
从这个角度来说,借助科技、标准、服务加持下的多维赋能,不断挖掘出行行业新的价值增长点,正是如祺出行得以从容立足深圳,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所在。
后来居上,出行新势力如何探索出自己的发展路径?
在此基础上,从广州市的后起之秀,到横跨广佛珠深四市,立足粤港澳瞭望全国的出行独角兽,纵观如祺出行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快与慢”的辩证哲学一直贯彻其中,并深刻影响着这一品牌的前行轨迹。
曾经一昧求“快”的网约车浪潮,让不少品牌都陷入盲目且狂热地“圈地运动”中。
这一过程中,如祺出行是为数不多保持理性,主动沉下心来修炼内功的平台。
面对竞争对手的跑马圈地,如祺出行深刻明白,在出行市场,高速扩张不是成功的唯一路径。所以没有执着于市场覆盖区域的扩张,而是在广州稳扎稳打,沉淀出成熟的运营和服务管控体系。
而这一次,面对身陷盈利平衡和增长停滞之中的出行市场,如祺出行却又一反常态,短短28天内,以不可阻挡之势,快速拿下珠海、深圳两大重镇。
市场加速时,如祺扎实修炼“内功”;行业减速时,如祺则开始高歌猛进,攻城略地。
看似难以循迹的“快慢哲学”背后,实则是如祺出行依托“涟漪模式”所构筑的稳健、扎实的市场经营战略。
相较于行业普遍追求的高速扩张,如祺出行的“涟漪模式”并不着眼于短期内范围和规模的大小,而是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以广州为中心向相邻城市扩散,通过复制成熟的运营和服务管控体系来高效占有存量市场,并充分利用城际溢出效应挖掘增量市场潜力,使平台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高效的业务拓展和更扎实的盈利基础。
正如欧洲银行巨擘梅耶·罗斯柴尔德的那句名言一样:
“只有主动蹲下的人,才能跳的更高。”
伴随着此次落子深圳,可以说,如祺出行已经在过往的沉淀中,彻底具备了其他城市迅速复制品质服务的能力。
展望未来,正如国内知名市场研究机构比达咨询所断言的那样:“网约车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围绕客户需求所构筑的体验。”
这也意味着,尽管行业下半场仍然是聚焦出行,但建立在服务体验上的品牌战略,仍然是决定品牌竞争的关键。
未来,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等待开发的大片蓝海,依托广汽集团发布“十四五”规划所带来的势能加持,和腾讯智慧出行新战略的高维助力,如祺出行的“涟漪模式”优势还将随着运营区域的扩大而更凸显。
而在这一过程中,这一依托“涟漪模式”作为出行场景的核心,率先完成从网约车平台向智慧出行运营平台转变,直指构建智慧交通闭环生态的出行新势力,势必将做到后来居上,为市场带来更多惊喜。
-
天然气汽车市场下滑 相关企业各有对策2023-11-30
-
天然气汽车市场下滑 相关企业各有对策2023-11-30
-
2020年全球混合动力车市场规模将达375万辆2023-11-30
-
中国客车整车制造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2021-05-25
-
华为发公告,媒体出报道,资本市场一大跳2021-05-24
-
我国4月新能源车市场高景气延续2021-05-24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7月1日起排放不达标车辆必须召回!2021-05-24
-
销量暴跌 北汽新能源是否已走向市场边缘?2021-05-24
-
傲娇的特斯拉,一旦离开中国市场会怎样?2021-05-24
-
2021年中国辅助驾驶系统(ADAS)市场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2021-05-20
-
零跑T03率先发掘小型电动车市场的C端刚需?2021-05-20
-
全球累计销量2200万辆,历经十代,雅阁如何征服中国市场?2021-05-19
-
四月份乘用车市场分析:新能源领域最大看点,特斯拉“腰斩”2021-05-19
-
马自达在华增长难抵全球市场压力 2021财年亏损18.6亿元2021-05-19
-
新能源物流车市场群雄争霸,谁能脱颖而出?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