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汽车

中国车企扎堆“造芯”,何时能派上用场?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1-04-16 16:07:40
热度:

中国车企扎堆“造芯”,何时能派上用场?文/王古锋又一家车企加入了自研芯片大军。一位芯片行业从业者在接受36氪采访时称,小鹏汽车自研芯片计划已经启动了数月之久。从目前整体情况看,小鹏

文/王古锋

又一家车企加入了自研芯片大军。

一位芯片行业从业者在接受36氪采访时称,小鹏汽车自研芯片计划已经启动了数月之久。从目前整体情况看,小鹏在造芯上以“小步试错”的打法进行,其团队规模成员不足10人,规模尚不大。

汽车芯片,已成为车企们争先恐后抢夺的新赛道。在此之前,自主造芯的车企包括蔚来、比亚迪、东风、零跑等,他们研发的芯片各不相同:

以蔚来、小鹏、零跑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主要研发软件芯片,即自动驾驶芯片,其意图在于控制整车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进而控制整车的智能系统;

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则主要研发硬件芯片,如比亚迪的长项在电池管理芯片,吉利汽车研发的用于控制车内音响、车灯等硬件设备的中控芯片,将于2023年装车。

车企扎堆造芯,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原因——掌握自研技术,以减少对芯片供应链的依赖。

从去年年底以来,汽车缺芯潮在整个行业蔓延。

今年3月底,由于缺芯,蔚来宣布其江淮汽车工厂将临时停产。

近期,上汽大众对外表示,一季度其产能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部分车型出现了阶段性的停产,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还表示,芯片断供已成为全球行业性的问题,对全球汽车厂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汽车缺芯,让自研成为不得不做的事情。

不过,参照过去特斯拉、华为等“前辈”的造芯经验,自研芯片是个异常艰难的过程。从设计研发、制造到流片等各个流程,芯片要求的高工艺并非常人可以驾驭。

在这种情况下,各家自研的芯片,何时能派上用场?自研芯片最终在市场上又能有多大的竞争力?

1、扎堆“造芯”

2020年6月,小鹏汽车举办了一场粉丝互动活动,何小鹏身着蓝色西装,头戴深蓝的工人帽,带领着十几名小鹏汽车的车主参观广东肇庆的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

何小鹏表示,“我们自己把Tier 1做完,除了没做芯片,其他的都做了。”

如今,小鹏汽车把制造芯片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据36氪消息,小鹏汽车造芯已经筹备了数月,芯片项目的牵头人是小鹏北美公司首席运营官Benny Katibian,国内负责人是小鹏汽车联席总裁夏珩。

Benny Katibian来自芯片巨头高通,加入小鹏后,将负责自动驾驶项目的硬件、架构和系统设计方面的工作,同时还将作为联络人,处理与英伟达、高通等芯片企业的关系。

夏珩则是小鹏汽车的联合创始人,曾就职于广汽研究院,负责广汽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控制系统开发工作。

目前,小鹏汽车的芯片团队人数在10人以内。这一规模与英伟达号称2000人的汽车芯片研发团队相比,确实有些小。

但据36氪援引小鹏高层的发言,在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小鹏或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对芯片进行流片,造芯计划很快将进入快马加鞭的行程。

相比于同行,小鹏入局造芯的时点并不算早,在其之前,多家车企早已扎堆造芯。

去年10月,据多家媒体报道,蔚来创始人李斌正积极推动造芯计划,包括对芯片企业进行大量的调研,并联合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与芯片初创公司黑芝麻商讨定制方案,组建造芯联盟。

与此同时,李斌已经在思考最终架构并组建芯片团队,挑选硅基(芯片核心原材料)背景的技术负责人。

据36氪消息称,2020年,蔚来通过可转债和增发股票等形式募资超过200亿元,其中部分投入自研芯片。

综合两家车企芯片研发的情况,李斌和何小鹏并没有一次性大笔投入造芯,而是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

据36氪报道援引芯片从业者观点,特斯拉自研芯片的经历可以成为很好的借鉴经验,蔚来、小鹏这些车企,只要“抄作业”就好了。

特斯拉的造芯历程,亦是“一步一脚印”。

起初,特斯拉一边用着英伟达Xavier、一边自研芯片,并聘请了原AMD的首席架构师Jim Keller主导芯片研发团队。

在第一款FSD芯片研发成功后,特斯拉宣称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自动驾驶芯片”,并频频与英伟达的Drive PX芯片做对比,如宣传其芯片算力是英伟达的7倍。

拿英伟达作为对比标杆,恰恰说明特斯拉的芯片,有诸多借鉴前者的地方。

特斯拉FSD芯片,图源特斯拉官微

后来者蔚来和小鹏,亦可以借鉴英伟达和特斯拉。

理想汽车CTO王凯曾表示,自研专用芯片的逻辑是先把算法跑通,英伟达拥有成熟的工具链,可帮助车企快速建立自研算法。

造车“三兄弟”还在小步探索,另一边,传统车企的造芯进程已步入正轨。

以比亚迪为例,2008年,比亚迪收购了破产的芯片公司宁波中纬积体电路,正式踏上自研之路;2018年,比亚迪成功研发第一代车规级MCU芯片(用于小型计算设备控制,如仪表盘、汽车测控系统),实现了国产车规级MCU芯片从0到1的突破。

与此同时,比亚迪也在探索汽车智能芯片。

今年1月,多家媒体报道,比亚迪已经拿到了华为麒麟的技术文档,并着手打造车规级的麒麟芯片。这款芯片的命名为麒麟710A,采用14nm工艺,并由中芯国际代工,该款芯片或将用于汽车数字座舱领域,提升车辆和人在交互上的服务水平。

作为定位各异的两家企业,华为瞄准智能汽车服务,比亚迪立足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两家优势可以很好地互补。

吉利则在2019年开启了“中国芯”战略,李书福还曾表示采购备库存的同时,也在迅速推动国产品牌芯片的导入,以及自主研发设计的芯片,“我们自主研发的中控芯片将会在2023年实现装配上车。”

从造车新势力到传统车企,造芯已然成为各家企业下一个围攻之地。

3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